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七章 冰火两重天 (第1/2页)
二月下的京城夜风依旧带着寒意,但这并不能阻止夜市的热闹。 白日的酒楼茶肆已经关门谢客,但夜间的酒楼灯火通明,随着夜灯整条街上都弥散着酒香脂粉香气,更有女子们的娇笑若隐若现。 大街上摊贩遍布,热腾腾的炉火,明亮摇曳的灯笼,就算临近子夜,也引得不少人流连其间。 在酒楼里吃的醉醺醺的人又坐在街边的羊汤棚下,一面喝了热滚滚的羊汤,一面让夜风吹着醒酒很是惬意。 “赵老哥,赵老哥。”有人经过他身边,想到什么停下脚问道,“北边的仗打的怎么样了?” 正月起的北地战事,经过一个多月的消磨,已经不再是京城人最关注的事,甚至有时候都忘了还在打仗, 被唤作赵老哥的官府小吏哦了声,也似乎认真想了想才想起来。 “没什么,和金人在边境僵持着呗。”他说道,又带着看透世事的几分浑不在意,“这大金和大周我看就这样了,谁也奈何不了谁,每年在边境闹腾一下罢了。” 旁边有食客端着羊汤凑过来点头。 “可不是。”他说道,“虽然说当年金人曾经踏破中原,但咱们大周到底跟大齐不一样,大齐那种蛮荒小地,跟大金旗鼓相当,被灭了也不以为奇,咱们大周这多大的天地,纵然一时措手不及,并不是没有还手之力。” “就是,又养了这十几年的兵将,他们总不是白吃饭的。”不少人也跟着点头,神情轻松,“成国公带着来京城时咱们亲眼看到了果然好兵。” 话里提到了成国公,让气氛一凝滞。 成国公据说已经叛逃到了金人之地,且可能领着金人打过来。 那这夸成国公厉害,岂不是夸金人厉害了? 这真是让人心惶惶。 “兵是兵,将是将。”那位姓赵的小吏带着几分你们什么都不懂的笑,慢悠悠的说道,“成国公能有如此盛名,也是因为兵勇,他跑了,兵可没跑,没了兵,他算个啥。” 没错没错,众人忙跟着点头。 “再说了,不是还有清河伯嘛。”卖羊汤的老板拎着勺子,一面搅着大锅一面说道,“你们年轻,只知道成国公,别忘了清河伯当年也是声名赫赫的,只不过驻守南边,大家不怎么关切罢了。” 这话让大家更心安。 “不要管那些事了,用不着我们cao心。”有人笑着说道,醉醺醺的抓起羊汤碗,“自有大人们在,皇帝不急我们急什么,我们可是天子脚下,这是最安全的地方。” 至于其他的地方他们就管不着了。 一众人都笑起来,忽的旁边传来喧闹声。 “快来看,肖姐儿夜游河了。” 肖姐儿是如今新晋的教坊司当红的姑娘,引无数公子少爷一掷千金博红颜一笑,像他们这些平头百姓很难见一面。 听说她坐花船夜游,顿时街上如同开了锅的水沸腾起来,纷纷挤到河两边。 但见河中彩船繁盛,其间女子们珠环玉堆,竹弦歌舞恍若仙山,河边人头攒动,不时有人被挤得掉下河引起一片笑声,更有人将绢花香果往彩船上扔去。 到最后不知哪家的有钱人干脆将一簸箩的大钱向河中掷去,引得无数人跳下河争抢,几乎堵住了花船游走,花船上娇嗔尖叫连连,令人迷醉不知今夕何夕。 与外城夜市相比皇宫所在的内城已经陷入夜色的沉静,如同两个天地。 但此时的勤政殿里却依旧灯火明亮。 “陛下陛下。” 一个官员一路小跑踏进来。 殿内黄诚等五位内阁重臣忍不住走过来几步,御座上的皇帝也站起来。 “怎么样?有消息了吗?”他急切的问道。 官员在这寒夜里满头大汗,不知道是跑的太急还是心急。 “有了有了。”他喘气说道,“五路援军已经到了蒲阴,将近十万兵马。” 黄诚等人松口气。 “这就好了。” “很及时很及时。” “足以对抗,足以对抗了。” 大家纷纷说道,皇帝也松口气坐回椅子上。 “清河伯呢?”他想到什么又问道。 官员迟疑一下。 “清河伯暂时没有新的消息。”他说道。 先前的旧消息是没有消息,也就是不知死活。 没有新的消息?那是说还是不知道死活? 在场的人面色都有些不好看。 “不过陛下不用担心。”官员忙急急说道,“清河伯在调兵火令时也同时安排布置了大家怎么援助进攻,此时各军已经就位。” 那就好那就好,就算到时候没能救出清河伯,此一战也足够金人应付的。 金人鞑虏贪财又胆小,一手打的他们害怕,一手再给些好处,就能打了。 皇帝看向黄诚。 “金人的使者可联系上了?”他问道。 黄诚俯身应声是。 “已经联系上了,正在等回话。”他毫不犹豫的说道。 皇帝点点头。 “不管他们说什么,先应下来再谈。”他说道。 不管要什么条件都应下来?这未免也太有失国威了,一旁有官员皱眉。 “陛下。”他忍不住开口。 皇帝却有些不耐烦的打断他。 “又不是都答应,金人小儿先哄骗一下,免得百姓们受苦。”他说道。 大概是被这突然的战事吓的紧张焦虑不安,皇帝比起先前越的独断专行,且对提反对意见的官员很是不客气,说治罪就治罪。 罢了,先看看清河伯这场围困战如何吧,官员俯身应声是。 皇帝看着殿内的几位重臣。 “还有,清河伯被围困的事,大家要保密。”他说道,“只有你们几位知道,不可传开。” 官员们对视一眼。 这么大的事要瞒着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