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心积虑收贤徒,悄无声息退胡兵(7) (第3/3页)
是他军中一个随军的小少年却过来阻止他,说什么汉人的这个举措很反常,只怕有诈,他们未必是果真早有准备,说不定是匡人而已。
“你又没跟汉军交过手,倒是说得对他们很了解。” “叔父忘了,我自小便是汉人老师教授的。” 那匈奴将领脸显不屑和轻蔑,“哼,我倒是忘了,你祖母是汉人,你父亲是半个汉人,你是半个又半个的汉人。”说完连同周边的数名匈奴兵一起哄笑了起来。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出自南蛮鬼谷的兵家名句,用在你身上倒是合适。” “可惜,我不想听你这半个又半个的汉人之言。”那匈奴将领说完便上了马,向着众匈奴兵道,“你们谁要听他的,便跟着这个半个又半个的汉人去到渔阳郡,他身子比我们长,或许还能帮你们挡箭。运气好说不定也能抢几个汉人娘们,到时生几个半汉人,在草地上站成一排,都要高咱们这样地道的匈奴人几个头,想想就爽啊。”看身形小少年的确日后必定比他们高许多,但此时只是一个少年,哪里高过他们,匈奴将领如此说不过是揶揄少年罢了。 “我却要走了。”说完就要跃马而去,却听那少年呼道,“叔父,你也是研究过汉人的,可知弦高救国的典故。” 那匈奴将领不耐道,“什么嫌高?哼,怎么嫌我们矮,哼,那滚去南蛮好了,那林外面不是也来了两个长身的汉蛮子么?去吧,去找你的同亲,认祖归宗吧。”说完又大大的哼了一声,神态已从戏谑到真的发怒了,头也不回的驾马而去,那些匈奴兵也纷纷撤离,适才旁边近的听到那少年之言的匈奴兵,还有个别从少年身边经过之时朝他吐唾沫。 少年倒是毫不在乎,只是可惜,看着渐渐撤光的匈奴兵,回身看着远处的汉地,默然不语,直到一匈奴士兵过来催他快离开,他才跃上那人递过来的汗血马,一阵狂奔消失在漫漫黄沙之中。 而在林外等待的师徒二人终于彻底松了气,玄成子看着微微晃动的林木,由sao动到静止,最后再次有白鸟飞入林中却久不见出林,吁了一口气,向着旁边的黄裳笑道,“走了。咱们也走吧。” 嗯,黄裳随着师傅远离山林回头之际似乎看见一个人站在林中高处看着自己,再回头却不见那人踪影。 或许是自己多想了吧。 却听师傅,道,“裳,害怕吗?” 此时已经走远,黄裳渐复轻松,笑道,“有点。” “刚才师傅让你随匈奴兵进林,心中在怨怪师傅狠心吧。” 黄裳一惊,却不算隐瞒内心,道,“有那么一点点疑惑,怨怪谈不上,只是怕自己不够勇敢。” 哈哈,玄成子终于爆出常有的笑声,“疑惑什么,疑惑师傅为何自己不去,却叫你小孩冒险?” 黄裳想佯装否认却知不能更无必要,便不否认,坦然道,“以一人战九州,而使九州惶恐,却又决不能仅靠一己之力,这是鬼谷精髓,老师之前教导过我的。” 玄成子知道黄裳心胸开阔不是能让自己陷入无端负累的性子,便也彻底放心,道,“好。你还是叫我师傅吧。” “是。” 却听玄成子又问道,“裳,若这次我们失败,你当如何?” 黄裳坦然道,“大丈夫,死则死矣,也没什么。” 玄成子知道黄裳并非只是豪言,满意的大笑,又道,“有英雄的感觉了吗?” 黄裳立着不言,笑容得意却是难言,却听师傅忽然正色道,“我知道你所想,但若是我们做了这样的好事,就这样走岂不可惜,要不我们去到渔阳郡领功。” 见黄裳显出迟疑和吃惊,奇道,怎么你觉得不好吗? “师傅,没这个必要吧。” 玄成子又问,“若是他们不嘉奖我们,反倒怨怪我们,甚至定罪于我们,该当如何?” 黄裳看着师傅显然很是吃惊,心想,怎么会,我们这样冒着性命做了这样的大好事,他们感恩还来不及,怎会不识好歹,心念一转随即释然,是了,就算这样也没什么奇怪的,玄成子看着他由吃惊到不解又再到坦然,果然他说,“那便不叫他们知道好了。” 玄成子最后又问了句,“你不愤怒?” “不愤怒。” 黄裳心口一致,玄成子不再发问,“再回渔阳郡不妥,我们快些赶到临近的云中郡。” 黄裳跟着师傅来到了云中郡,去到马市买了两匹上等好马。 黄裳不解,“师傅,你不是说要多接地气么?” 玄成子赫赫笑道:“小子,你还当真打算这样徒步回到鬼谷山。” 黄裳更多的在想,刚才为何不留两匹马,此时不是更省事。 “快随为师早些回山,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教授你武功了。”玄成子言罢已经翻身上马。 黄裳听师傅说着急传授自己武功也是按耐不住,高叫一声好也跳上马背,紧随玄成子穿郡而去。 路上黄裳问道,“师傅,你不是说要去北地郡拜访一位故人么?” “教授你武功要紧,那位故人迟些拜会也不迟!”玄成子越奔越快,黄裳渐渐有些跟不上:“师傅,你干嘛这样着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