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章回明四十四 (第3/3页)
豫了一下,还是说道;“宗庙陵寝在此,朕如何走得!”
这个大臣又劝道;“皇上但出京师一歩,龙腾虎跃,不旋踵而天下运之掌上,若伉北京,坚守危城只怕是有害无益也!” 崇祯坚定的说道;“朕若是个草民,提个包袱逃难就是了,皇室庞大,一并迁走,岂非易事,抛下祖宗基业和内廷女眷不顾,岂不落下千古骂名!” 又有大臣出言道;“南迁不妥,那就只有一条路了,京师军民同仇敌忾,与贼军决战,只要拖得数日,吴三桂勤王大军赶到,里应外合,贼兵不战自退也!” 崇祯眉头稍稍舒展一些,朗声道;“江山社稷,危在旦夕,诸臣可有破贼良策。” 整个大殿的文武百官们全缩回队列里,个个一副今天忘了吃脑白金的表情,好像都没啥好主意出。 等了片刻,崇祯见百官还是没人出来,便愤声道;“平日里,诸臣皆口若悬河,为何此时哑口无言了!” 百官听到被过气老板讥讽,也有了那么点不安,一个老臣出来对崇祯说道;“皇上,除了南迁,战与守都已山穷水尽,无计可施了!” 崇祯深深吸一口气,说道;“文武百官中有人愿挺身而出,挂帅抗敌吗!” 百官忙缩起头默然处之。 崇祯微微苦笑起来,见百官抱定了明哲保身的样子,崇祯终于开口斥道;“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为亡国之臣!”说完他起身漠然的再看了一眼百官,然后在百官例行的高呼万岁声中离开文华殿。 当夜护卫军扎营休息,此时几十万追随饥民领了晚饭也自个找地方休息,只是这人一多就不可避免的靠近北京城 接到王胆军靠近的消息,崇祯下令道;“鸣钟,召集文武百官进宫,朕要亲征!” 急召大臣入宫的景阳钟不停的敲,大殿上却只有几个老臣赶来。 崇祯生气的喝问道;“大钟敲了许久,为何只来了你们这些老臣,那些百官们难道都聋了!” 一个老臣对崇祯说道;“皇上,贼军就要攻城,文武百官们急着逃命,哪里还会上朝见君呢!” 崇祯惊惶的说道;“快快召集!内廷太监和锦衣卫,结成敢死队,守住皇宫!” 一个老臣劝崇祯道;“皇上,树倒猕猴散,太监们躲和躲,藏的藏,无人肯拼杀上阵哪!” 王承恩忙对崇祯道;“皇上,奴婢愿背着您逃出北京,只要保得皇上平安,大明王朝就不会亡啊!” 老臣又说道;“皇上,逆贼王胆几十万大军就在离城不足十里处,现在只有飞鸟才可以逃离啊!” 王承恩急道;“皇上,奴婢有这个自信能把您带出去!” 崇祯止住他的话道;“行了,尔等不要再说了,国君死社稷,义之正也,朕,决不再作他想,但恨君臣中,无人从死耳!” 王承恩感受到崇祯语气中的绝望和悲伤,忙感同深受的对崇祯道;“奴才愿意随皇上一路同行!” 崇祯久久沉默着,那些仅有的几个老臣见崇祯已是等死的样子,就对崇祯告辞道;“皇上,老臣等先回家去料理后事。”见崇祯不言语,他们自已出去了。 过了很久,崇祯流下绝望的泪,缓缓抬头对殿外夜空说道;“朕在朝十七载,敬天法祖,勤政受民日夜求治,不敢懈怠,不料亡国于今日,天崩地坼,朕不是亡国之君,皆朝中诸臣误国,误朕!” 崇祯又对黑森森的夜空大呼道;“苍天啊,苍天!” 大声讲出自己心中的不甘,崇祯同时下定决心要皇后妃子们殉国,不过皇子们要藏在民间,将来或许还有复国的希望。 正当崇祯叫来王承恩要执行自己心中的想法时,突然有一个太监冲进来大喊道;“皇上,皇上,城外王大人叫人送来一封信!” 崇祯怒道;“住口,是王逆!” 太监讪讪的回答道;“是是,王大逆叫人送来信,还特别说明他是带着没饭吃的百姓出关去过活了,没有对皇上有半点恶意,请皇上不要做冲动的事。” 崇祯冷笑数声,大叫吼道;“他没有坏心,就自个进宫来对朕解释。” 太监只是呆呆的看着崇祯,不知如何回答。 被王胆这一封信影响,崇祯是一时也忘了杀妻女。 坐在龙椅上,崇祯打开信,就见写了几句字。 “皇上你别冲动,我只是回家路过而已,等吃了饭我就带这些百姓走了,免得你担心我会打进来,还有谢谢你那几天让我在宫中吃喝,御宴还真不错,皇后是个好女人,皇子们也很聪明,长平公主就是太调皮了,我祝你全家能平平安安的过下去,以后你也别来找我了,那么再见。 崇祯看着手中这封不伦不类的信,心中突然大大的松了口气,仅管还在怀疑这是王胆的缓兵之计,不过他此时心中又希望是自己误会了王胆,这个海外归来的臣子其实是个大大的忠臣。 一夜里崇祯就这样坐在龙椅上呆默着,他心中打定主意,若是王胆攻城,自己就身死殉国。 天渐渐亮了,崇祯瞪着布满血丝的的眼睛望着殿门外的天空,这一夜他心中想了很多,天启皇兄,魏忠贤,皇太极,多尔衮,李自成,张献忠,还有最后想到的袁崇焕,这一个个人物不停漂在脑海中,他也不知道此时还能干什么。 忽然殿外响起一个太监惊喜的大喊声;“喜报喜报,王总兵率大军向山海关出发,他们不会攻城了!” 崇祯不可置信的站起身来,对那个很远就在大喊大叫的太监问道;“你是说王逆真和离开了,他们不会来攻城?” “是啊,皇上,王总兵已经带兵向山没请出发了,他没有反叛我大明。”(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