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4节 诡异的政府继承 (第2/4页)
与探索,熟悉竞争规则,加强创新力度,将中间技术的正面效果广泛地应用与传播,促进最终产品的完成,扩大制成品的出口,从而不断缩小与外企的差距,逐渐与之抗衡。 这就是所谓的“干中学”效应。 引进外资的弊端当然也很明显,中国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吸引外商的重要因素,但是国内并没有如愿形成完善的最终产品市场。 外商垂直型的投资多为进料加工,这就使在华的贸易演变为加工贸易形式,也就是说,在华的生产线只是加工链条。 外商耗费我国的资源进行没有节制的生产与开,而最终的成品又可以在我国广阔的市场上大量销售,既避免了在本国生产造成的资源耗减和环境污染,又获得不菲的利润,可谓一举两得。 中国不但要承受环境的压力,而且还要承担出口贸易增加时实物在中国市场的效应,虽然在这个时代不太明显,但不得不防。 对于李秉衡来说,弊端再多,还是让他直接无视。 不为别的,引进美国资本可以拉近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提前与这个,还未崛起的强国打好关系,大量在华资产,将会使得美国面对中国问题时就会受到影响。 尤其是在东北,英法等四国对于美国资本的大举进入无可奈何,即便他们反对,也无济于事。 中国与南华的强硬态度坚定了美国人开东北的决心,欧洲战争阴云笼罩,随时可能爆战争,这是美国独霸东北,甚至独占中国利益的最佳机会? 他们不可能错过,也不会傻到放弃这个机会。 美国在中国投资的项目越多,在华资产越庞大,就越是对中国投鼠忌器。 他们在谋求遏制日本的同时,也在警惧南华与中国,尤其是一个拥有四万万人口,地大物博的远东大国。 为此,美国在海军问题以及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铁路、修建码头、开挖矿山等项目上给予便利,一直在施加压力。 而南京政府一直在让步,一直在“听从”美国的“劝告”接受美国的影响,这让伍德罗威尔逊感到万分欣喜。 他认为“国家之间的利益矛盾是非零和的”也就是说,国家之间可以通过合作与协调为手段来解决国家间的矛盾,规避冲突和战争从而实现双赢,这种双赢在当时就是集体安全体制。 美国目前成功的在中国实现了集体安全体制,避免了中国陷入与英法等国的战争,介。心独占了在中国的话语权,泣当然是前所未有的胜利 不可否认,威尔逊是亲华的,也是极为友善的,认为组成社会体系的人的根源是可以被转变的,其观点类似于中国古代的性善论。他的这一学术思想来源于启蒙运动时期以人为本的理念,认为人可以通过教育和学习克服固有的缺点而日臻高尚,人类社会也将藉此走向文明。 李秉衡对他有深入的研究,当初在他竞这时,就通过华尔街向他提供了大笔的资金,这次德弗兰国际投资公司等在美产业大规模的向东北移植,也是威尔逊的回报。 尤其是中国承认双重国籍,使得海外华人欢欣鼓舞,纷纷回国创业,或是购买美国在东北投资的公司股票,以及中国行的振兴东北实业债券、东北铁路债券。 “光华,我们在欧洲行的第三批铁路债券已经销售一空,是否进行第四批的债券投放?” 自从丁德去了欧洲之后,石清霜成为了他的财政顾问以及金融顾问。 而石清霜也总是捡他想听的及时通报,并不过分打扰他。 看着静静的站在那里的妻子,心中满是安宁,既然已经失去了一些,那么必然要珍惜拥有的一些。 已经有六个月身孕的石清霜看起来略微丰满了些,但依旧清寒雅淡。仿佛是骨子里的气质。 “继续!为什么不呢?他们敢买,我们为什么不敢卖呢?不就是囤积债券,准备择机抛售嘛。 李秉衡忍不住的大笑起来,这帮国际投机者们的确狠毒,开辟了两个战场,不但囤积铁路债券,而且囤积中华元,准备一击致命。 想法很好,可惜,李秉衡已经有了后招。 到时候地板价的铁路债券不要白不要,这又是一大笔进账,加上投机家们想要打击中华元,正好借机洗白一大笔的国际资产; 两人温情脉脉,许久没有这么清闲过,也是拜袁世凯所赐。如今全国上下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南北双方的军队身上,政务上的麻烦也少了许多。 “总理,英法等国公使来照会,要求我方进行债务整理,并且予以清算。而且,关于政府继承方面的各项要点,对方也作出了提醒,要求我方提供备忘录,并且就相关事宜展开谈判。” 顾维钧站在门外,将虚掩的门推开少许,声音不轻不重的进行通报。 这是个善解人意的人,李秉衡赞许的点了点头。 “那么,关于交还威海卫以及各项在华特权的谈判呢?是否他们要搁置?” “这个倒是没说,只是俄日两国公使措辞较为激烈,声称如果我方给出的答复不尽人意,那么他们将考虑不承认南京政府的正当继承。” 李秉衡哑然失笑,老毛子跟小鬼子还真是异想天开,“他们一定有后招,也铁定跟袁世凯有关,密切注意北方的消息,一有异动立即让内阁开会。” 这次英法俄日四再的动作极为不正常,显然别有用心。 这个时候来谈债务整理,内在的含义具有复杂性与多变性。 照道理,南北还没有统一,英法等国不会就这么的放弃袁世凯,向南京政府谋求政府继承,希望南京政府可以承认前清与他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政府继承在这个时代还没有明确的定义,按照常理,是指同一国家继续存在的情况下,由于革命或者政变导致政权更迭,代表该国的旧政府为新政府所取代,从而引起的权利义务的转移。 对政府继承,国际目前普遍做法是:对旧政府签订的条约视其性质而定,平等互利条约应继承,对违反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条约一律不继承;对财产、档案一律予以继承;对债务尤其恶债是不予继承,对合法债务可与有关国家友好协商,公平合理地解决。 但是,分歧与争议还是比较大,关于这个问题的谈判常常会花样百出。 南京政府照道理会按照国际惯例自动接受满清政府代表本国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设定的权利义务以及以其名义拥有的国家财产或负担的国家债务。 但是国际上在因革命或政变而生的政府继承的情况下,新政府则往往根据有关权利义务的性质及其自身政策和利益的需要而决定对有关权利义务的态度。 所以,南京政府之前宣布不承认列强与满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列强毫无办法,尤其是在没有与南京政府生外交关系的情况下。 所以他们指望袁世凯能够上台,取代南京政府,那么他们不但利益能够保住,而且还能够进一步取得更多的利益。 从这点看出,满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都是不平等的,违反国际法原则的。 可是无奈的是,这个时代所谓的国际法,其实只是国际惯例,都是列强国家兴之所至,想干啥就干啥。 对于弱国,只有认命的份。 南京政府如何应对,显然对时局会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6旧,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年的示曰是在震耳欲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