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甲午_第四十九章 万里悲秋(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九章 万里悲秋(六) (第3/4页)

城破身亡人财两空。当下的满清也是如此。满七小心中想的,无非就是自己的爵个名禄,看戏遛鸟,玩狗养鹰,死守着旗人那份铁杆庄稼地,玩的是昏天黑的。却不知道大厦将倾,风雨飘摇。

    而唯独眼前这个恭亲王奕,却是难得的有见识有才干之人。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城之际,临危受命担任议和大臣,挽狂澜于即倒。继而协助慈禧动辛百政变,清除肃顺等人,稳定住朝廷纷乱的局势。此后更是不顾满朝亲贵反对,重用曾胡左李这些汉人,开创出大清同治中兴的局面。

    这些也都还罢了,更加殊为不易的是,由这个恭亲王一手开创的洋务运动,近代中国的外交,军事、工业、教育等等皆始于此。能够在一个自诩为天朝上国,闭关锁国千年的国家,率先迈出这样一步,打开国门求新求变,其胸襟魄力,实在是当得起中流砥柱一般的人物。

    可这样一位曾经中流砥柱般的人物,终究还是没能把洋务自强这条路子走成功,这其中,究竟有多少是时运、气数?

    似乎是听到了室内的响动,微闭双目的恭亲王睁开眼睛,望见站在自己身前的光绪,憔悴的神情中不由得露出一丝喜悦之色,挣扎着便想起身行礼。

    光绪赶忙上前,轻轻按住恭亲王的身子。“六叔身子骨弱,就躺在床上说话吧,到了这屋子,就是自家人叙话,不必拘泥什么朝廷礼仪了。”

    恭亲王没有再挣扎,只是摇了摇头,脸上是一丝苦笑。“大限将至。倒是真起不来了,皇上勿怪

    边说着,一边招呼光绪坐到自己身边来,望着光绪的神情有些说不出的感慨。

    “当年进宫看到皇上的时候,皇上还在毓庆宫跟着翁同酥学写字。那么小一个人,连笔都握不住,还坐的笔直端正。一晃十多年就过去了。皇上今年有出岁了吧,举手投足都显出那份英气勃网毅果断,看的我这个当六叔的都欣慰羡慕不已,不服老不行啊

    “六叔不过网,过甲子,何言一个老字?还是要好好将息自己的身子骨。明日我让宫里太医院再挑选几个医正来给六叔号号脉,开几副方子。好好调理调理,”

    光绪轻言细语安慰道,话还未说完,却看到恭亲王摆了摆手,一脸的自嘲和无奈。

    “皇上就不必费心了,我自己的身子骨自己心里有数,恐怕是挨不过几天了,没用的。再说了,太医院那些医正们皇上还不清楚,诊脉开方子一味朝中正平和的路子上走,又不敢用猛药,最后是吃不死人也医不好病。就这么着吧,我这一辈子也算是历经风雨,想想也还算精彩。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光绪心中微微一动,觉出恭亲王刚才的那一番话,似乎是话里有话。正琢磨着怎么开口。恭亲王却是一阵咳嗽,脸上顿时涌起一丝潮红。喘息了片刻,才稍微缓过气来。

    “将死之人,也就没有那么多顾忌了,今日巴巴的想见皇上一面,也为着能和皇上说几句心里话。我那个老嫂子我心里清楚的很,那份权谋手段连我都自愧不如。可皇上却能够举重若轻,坚韧果决,就这么轻飘飘的就把局面扳转了过来。着实让我心里好生赞叹。这一年多来,我这心里时常会忍不住总在琢磨。皇上如此年轻,究竟是怎么把局面扳转过来的?

    恭亲王扬起头,眼中精光一闪而逝,“不怕说几句诛心的话,皇上做事,权谋手段都是有的,比起我那位老姓子来也毫不逊色,可真正让皇上坐稳朝局的,倒不仅仅是这些手段,而是皇上从田庄台大捷后赢的的民心人望!我大清积弱已久。又逢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举国上下有识之士,其实都巴巴的盼望着我大清能够强盛起来,不受洋人的欺负,这份人心是什么?不就是这天下的大势!皇上站在时势大潮的浪尖。谁能去挡得了皇上,谁又能挡得住?”

    说到这里,恭亲王挺直了腰板坐了起来,目光炯炯的望着光缘。

    光绪摇了摇头,只是淡淡一笑。他心里有数,今日恭亲王巴巴的想见自弓一面,绝不只是为着说这些漂亮话的。

    “这里也没有外人,六叔有什么话,何妨明言?”

    “别的什么我都不想问了,我只想问皇上一句话,在皇上心里,这时势大潮将来会把我大清带向何处?”

    光绪心中一震,目光如电般向幕亲王扫去。

    谁说恭亲王因循萎靡,变成了远离朝局的糊涂老人了?仅只是这一句问话,那是何等犀利的见识忧虑,满朝衷衷诸公又有几人能够有?

    “不瞒六叔,联此刻也不知道这时势大潮会将我大清带向何处。这条路联走的很难啊!我大清积弱已久,这病根已经渗入到心肺血脉之中了,联,此玄也没有找到能够医治我大清的方子”光绪沉沉的叹了口气。

    他不是矫情,和恭亲王虚与应付,在光绪心中,对于这个国家将来走何种样的道路,他现在也还没有想明白。

    眼前的大清,确实已经如一间破屋子一般腐朽不堪,一阵狂风暴雨便会瞬间崩塌到掉。可问题是,即便是这间破屋子崩塌了,面对着国家积弱民智未开,纷乱复杂外敌环伺的局面,这个国家就真能走上富强的道路吗?

    历史上满清灭亡后,中国便陷入了几个年的内战当中,不仅错过了展的机遇,国家也在动荡变乱中变得愈的贫弱落后。一个贫弱动荡的国家。如何去展国力振兴国势?而就在这个国家最为虚弱的时候,日本人的屠刀狠狠的刺进了这个国家的身体里面,一场入年抗战,中国整整付出了伤亡三千万人口的沉重代价。

    其实无论是逆而夺取改朝换代,还是政权内部的改革,都是一个国家展的方式和选择,在近代中国在追赶世界潮流的道路上,又有没有一种能够让血色不那么凝重,让代价不那么惨痛的道路呢?”

    光绪不知道,至少此刻,他面前的这条道路依然如同迷雾一般。他眼下的当务之急,还是要先去掉日本人这个心腹大患,只有当日本不再对这个国家构成威胁的时候,才能谈的上去选择何种道路。

    屋子里陷入死一般的沉寂,恭亲王抬头默默注视着光绪,黑漆漆的眸子里面,一片心事沉重。

    “康有为等人整日在京城中鼓吹维新变法,不怕皇上怪罪,我这斤,当六叔的也曾暗自揣测,皇上可是打算走维新变法的道路?”

    “变是肯定要变的,我大清眼前这个局面不变肯定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