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十四章 代朕去看看 (第2/3页)
然后以四十为分界线,上者立于东廊,下者立于西廊,再拜。再择一长者,状元拜之。后择一少者,拜之状元。 看看礼官多好,知道团结一致的重要xìng,可礼仪做到了,实际没几个人想起来。 再赴国子监,拜先圣,也就是孔夫子,赐闻喜宴于杏林苑。诸官作陪。这才题名刻石。其中所有用度,皆官府支付。 在这过程中,任何人见到状元。就包括吕夷简、李迪、赵元俨,乖乖避让三舍。 赐假返乡,指河南北山东河东关中江淮一带士子,至于剑南与江南西路的学子很苦逼的,太远了,一来一去得几个月时间,只好乖乖的呆在京城里面,等候朝廷赐官。但已经很人xìng化,荣归乡里,也是人生一大得意之事。实际上是鼓励文治,看到没有,好好读书吧,以后就能象这些进士一样风光了。 折腾一天,郑朗筋疲力尽,特别是这身官服让他很无语,大绿的袍子,偏偏上面插着一朵大红花,连四角小幞头上也斜插着红sè的花朵。幸好幞头是黑sè,若是绿sè的…… 马交还了官吏,到回客栈的时候。 刚要上宋伯驶来的马车,就看到四个脑袋从另外两辆驴车鬼鬼祟祟的往外伸,很不悦地说:“司马三郎,王三郎,不是让你们在客栈里养伤吗?” 京城还要呆上一段时间,最终要回去的。不能这样趴在软垫上回郑州吧? 必须在这之前将tún部的伤养好,然后回去,还有亲事要办。其实京城已经有许多人在准备亲事,虽然诏书一下,让一些人愁眉苦脸,家有妻子的限一限能理解,可仅是订亲也要限制? 更有人怨气冲天,宋朝不也才立国几十年吗?五代十国时,那有这一套啊,周太祖郭威柴皇后、杨淑妃、张贵妃、董德妃,四个全是寡fù,人妻,人家若大的皇帝还就好这一口子。 礼教又在何处?难道郭威差了,可以说五代以来,他是真正第一个开始着重民生的皇帝。 无奈,只好选择未亲未婚的少年郎,这一拘束,还能选出多少,中了五百多个进士,不足百人可供他们选择。而且一半人早就“预订”好了。于是有的人想来想去,特别是一些地位比较低可有钱的商人,将视线转移到了特奏名士子身上。问了问,有的岁数大的,妻子死了,有的因为穷,妻子离之,非是自己出之,成了鳏夫,这也好啊。诸科里面,也能找出几碟味道不错的小菜。 这个郑朗不管。 再说,他真要与天下人为敌。 两个小三只是嘿嘿笑,我不回答,你懂的。 四儿撒jiāo地道:“大郎,我该喊你状元公,还是大郎?” 小姑娘高兴méng头了。 “别人喊公,你也要喊?不怕将我喊老了?我不喜欢。无论中不中,我还以前那个人,特别是你们,也是我的亲人,别人怎么说,不用去管,自家人说,自家人得意,只会让人笑话。” “喏。” 吕小三很不同意,道:“郑状元,你连中三元,为什么还要如此低调?” “是连中三元,可吕三郎,你有没有想过,这段时间我是风光,然过这段时间是什么?” 在这十几天内,郑朗遇神杀神,遇佛杀佛,所有大臣见到了都要客客气气的。可过了这一段时间,一分配官员,你别拿状元那一套吓唬人,否则会很麻烦。就是这段时间也别当真,以为中了状元能猖獗一时,那想法也很错误。 又说道:“水满则盈,月满则亏,越是这样,越要谦虚谨慎,与虚伪无关。但反过来,越是低谷,越不能灰心丧气,在振作精神,找出人生的希望。所谓胜不骄,败不妥也。” “状元,我懂的。yīn盛而以阳剂之,阳盛而以yīn剂之。亦谓中庸之道也。”王安石道。 “也能说。”郑朗笑了笑,可这样一来,中庸之道越阐述越广大,麻烦也会越多,那么儒学何时才能修得完?仅说了这一句,没有再批评几小,才十几岁,怎么能不有好奇心。又道:“回去吧。” …… 小状元不能喝酒,成了笑谈。很快传开。 诸位士子摩拳擦掌,这一回有了。俺不与你谈诗,也不谈词,也不谈赋,不谈文,不谈字,不谈琴,不谈画,拼力气。那是武人做的话。我们是高高在上的文人,不屑为之。但可以与你喝酒。 使郑朗很悲催,一系列活动没有结束。不能立即离开京城。以前闭上门来苦读圣贤书,大家能理解,现在连中了三元,这些天是新进士狂欢时刻,若再闭门读书,未必过于高傲。想拒绝都没有理由。 第二天拜帖象雪花片一样飞进客栈,郑朗心中戚戚,拉了张方平一道,与友谊无关,张方平从小就与山东刘潜、吴颢、石延年、韦不伐、陈靖、田度、马武数十皆负豪杰之气不得聘者,作好奇论,纵酒高歌,或与诸酒徒游,对不对不作评价,可煅练了他一身好酒量。 敢情将张方平当作了酒桶。 无奈,不能喝酒,只好拖一个强大的垫背过来。 就是这样,你也得少喝几盏,好了,晕乎乎的用马车拉回去。刚到客栈,又让两小黄门引进皇宫。 赵祯看到他一张红红的脸蛋,又呵呵的乐起来,道:“郑卿,你喝了几盏?” “四盏。” “四盏是多了些,”赵祯说完,与阎文应皆狂笑。一盏酒大约二三两,但不是后世的高度白酒,宋朝的酒水大多是米酒xìng质,度数比较低,否则里不会有武松喝十八碗酒打虎的情节。碗比盏容量更大,若老烧酒,什么酒量也趴下了,甭打虎,连走不走起来路都会是问题。就是小皇帝的酒量喝上也能十盏八盏。 赵祯笑完后,对阎文应道:“去沏一杯解酒茶来。” “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