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_第二百二十六章 远大的心(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六章 远大的心(上) (第2/3页)



    “你们在说什么呀?”魏小娘好奇地问道。

    对这个小姑娘,郑朗无视之,没有回答。

    “难道那个金轮转,是另有他因?”

    “我说过另有他因?”

    “没有。”

    “是虔诚之心,你没有听到刚才那个方丈说的话吗?”

    小姑娘眨了眨眼睛,一会儿又上来说道:“不对,你们说话很不虔诚。”

    “再说三道四,我要将你们丢下去,不带你们回太平州了,让你们自己走回去。”

    小婢挑着几个奁柜急切地说道:“那不行哪,这太阳大,走到太平州,奴一定会累得趴下去。”

    几小一起笑起来,吕公著心好,道:“你们不要多问,郑大夫是为了你们好,三个月后你们就知道了。”

    上了船,顺流而下,郑朗盘坐于舱板上,其他几小没有学他,坐在船舱里看书。魏家小娘子又好奇地问司马光:“为什么你们不称状元为先生?”

    “先生不让我们称呼他为先生。”

    “为什么呀?”

    对这个好奇宝宝司马光很无奈,放下书道:“他说自己岁数太小。”

    少女盯着郑朗看,然后点头道:“是好小。”

    “比你大。”

    “只比我大两岁,”少女不服气地说。

    “所以先生不肯我们用先生的称呼。”

    “那么他盘坐于地,为什么你们不盘坐于地?”

    “郑大夫是在学习,我们没有他的记忆力,象他那样学习是画虎不成反类犬,郑大夫不鼓励我们盘坐默想。”

    “那个寺里倒底发生了什么?”

    “查案子,案子未了,暂时封锁起来。”

    “不对,你们好古怪。”

    司马光无辄了,只好用手堵住耳朵,只顾读书,不听她的发问。

    魏大娘子微笑地看着十妹胡闹,家中兄弟姐妹多,十妹最小,于是一起宠着,至今未订亲,这几个小郎性格不同,相貌不同,但有一个共通之处,皆带着nongnong的书卷气,脾气也好。

    想与船舱里小状元有什么,那不可能的,人家都成了亲,若不是丈母娘古怪的死了,连妻子也带到江南。可就是他几个学生,似乎也不错啊。

    她心中乱想了一会儿,看到郑朗睁开眼睛。

    魏小娘子又好奇地问道:“郑状元,你刚才在默想什么学问?”

    “知行合一。”

    “就这个啊,好简单,知道的与做的合一就是了,真……”笨字差一点说出口。

    “是啊,我很笨,这个问题想了一年有余,还没有想好。”

    几小眼中却泛起光来,司马光与王安石站起来,说道:“请郑大夫赐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四句话,除严荣有些迷茫起来,其他三个少年全部凝神沉思,过了许久,王安石道:“妙言。”

    多好的话,看看孟荀做了什么事,一个性善,一个性恶,置易经相对而相生于何地!所以说无善无恶乃心之体,有善有恶乃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不对,道:“郑大夫,非中庸也。”

    “正是。”郑朗叹息一声,清初有一些明朝遗老怦击王阳明,说正是他的心学祸害了明朝,这句话说得有些过。但思想的确有很大的片面性,良知覆盖认知,轻忽认知之心逻辑分析功能。以心性为本,偏心狭隘的唯心主义,使他的心学带着nongnong的主观有失偏颇的缺陷。道德情感交待不明,对道德的内在动力认识不清。

    而知行合一正是寄托在他这四句真言上,因此也带有许多缺陷。

    用意是好的,等知道了才去做,何谓知道?一辈子也休想提知道二字。不知道就去做,更是盲目行事,不足取。那怎么办呢?知道了不切实际,不知道不能做,于是说,此须识我立言宗旨。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作两件,故有一念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上上言宗旨。

    所谓的行,一个念头发动便是行,那怕有不善的念头,立即中止,因为你已经做了!这样将行的难度降低。

    轻轻地将这几句释完,又道:“若如此,良知之心能动能静,看似好事,时久必然会出现知而不动,好心不办事,或者一味纠缠于善恶之间,还不如学而致用更加客观。”

    吕公著忽然说道:“我懂了,大夫之言,乃是世上根本难有一个绝对的标准。比如善恶,比如知行,比如阴阳,然……”

    “然而我们却打算制订一个标准,是不是?”郑朗问。

    “是。”

    “其实知行合一,抛去主观思想太过分明外,还是有许多可取意义,正如标准,何谓标准?只能说尽力使它接近真理。所以我想到了这句话,以及它的意义,为去芜存精,思考很久。”

    知行合一与郑朗思想很相近,郑朗修儒学,也是将它从夸夸其谈,变向实用性,包括他释的仁义、礼、忠恕与中庸。不过想要采纳知行合一,必须对王阳阴的知行合一,做更大的手术。

    叹了一口气道:“好难。”

    “是难,”魏小娘子忽然道,难怪一想一两年,原来如此啊。知行合一,她听“懂”了。可越听到后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