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_第二百五十六章 吕夷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六章 吕夷简 (第2/3页)

正大光明的手段,使他合法的敛财。

    不好对付!

    郑家好一点,自己这次吃了一个闷心的亏,几乎是自找的。只要不为难他,似乎此也不想为难自己。然而另一个人,自己就是不为难他,他也要为难自己。

    苦思冥想,郑家放在一边,先想范仲淹。

    这个灾星天天在皇帝耳边吹风,吹到最后自己会倒大霉。

    让他想了好几个时辰,忽然想到一个主意。

    第二天上朝后,他提了一议,让范仲淹担任开封府尹。听到他这个提议,王曾与其他诸臣惊得差一点雷倒。

    吕夷简有苦难言,***,范大先生,我惹不起你,巴结你,成么?让你从小小的待制一下跳到开封府尹,你这一回能放过我了吗?

    ……

    外人看很是不错,郑朗以一己之力单挑中书大佬,虽然小亏,用了一个二十五万缗钱,在吕夷简小伤口上狠撒了一把盐,大家应是扯平。

    比如庞籍,力挑李迪,背后有吕夷简暗中支持,同样不是流贬出去?

    想与大佬们力敌,一点亏不吃,怎么可能呢?

    可是郑朗很郁闷,回到家中,坐在chuáng上,禅定入坐,一坐三天,这将心头一口郁气散去。

    走出来时,外面急得跳脚,赵通判看到他出来,连忙迎过来道:“郑知州,钱不够啊。”

    “什么钱不够?”

    “灾民的钱。”

    拨起来很快的,吕夷简直接从江宁府直接调来秋税,很快就可以支付。命令还未下来,然而赵通判也在家里左算右算,感到差得太多,找上mén来。

    “赵通判,够了。”

    “真不够。”

    “真够了,不能指望朝廷,若是指望朝廷,给五十万缗钱,还是不够。”

    “那……”赵通判也纳闷起来。

    “但必须先有朝廷二十五万缗钱,不然钱就来不了。”

    赵通判眼睛茫然,难道朝廷的钱过来后,能生儿生孙,变出一大堆钱出来?或者郑朗自己经商,更不可能。

    “放心吧,我要出去,州务你替我继续看好,灾民更不能疏忽大意。”

    “好,”赵通判五味杂陈地看着郑朗带着两个小妾又离开州城,然后问几个学生:“你们可否知道郑知州钱从何来?”

    几个学生皆摇头,同样眼中一副茫然。

    坐在船上,江杏儿也好奇地问:“官人,是怎么回事?”

    “暂时我不想说,”郑朗怏怏不乐地说道。

    不管怎么说,二十五万缗钱是少了,让他手中很紧张。

    郑朗去看了看新圩选址,但传来的消息更让赵通判心惊ròu跳,郑朗不仅是看那个六圩,还看了其他湖泽之地,也就是他有可有无的未来几个中型圩田。这也是一个解决办法,不然三万多百姓往哪里安置呢?

    可是赵通判更不解,钱本来就不够,再开新圩,钱怎么办?

    灾民挨户过续完毕,郑朗再次回来,赵通判道:“郑知州,你看了新圩。”

    “嗯。”

    “我是指除了那六圩之外的圩。”

    “嗯。”

    “郑知州,你有何打算?”

    “我仔细的计算了一下劳力,若来得及,还能开三个中型圩,大约能拓地一千余顷。”

    “钱啊。”

    “嗯。”

    “郑知州,劳力是够了,可钱不够,并且就是一千余顷,也安排不了七千户百姓。”

    “嗯。”

    赵通判被华丽丽的打败,道:“郑知州,能不能告诉我你有什么详细的计划安排?”

    “不能说,时机未到,不过你来了正好,我们一道办一件事。”将赵通判带到灾棚前。都是简易的灾棚,仅能遮一下寒风苦雨,一切为了节约成本,毕竟不是正式居住之所。

    郑朗看着灾民,让衙役在里面挑了一些代表过来,对他们说道:“本官收了朝廷二十五万缗钱,也答应过朝廷给你们一个好日。”

    这些灾民不吭声。

    郑朗说道:“一个好日,包括你们吃的穿的用的住的,还有未来的一条生活道路。各位自己算一下,得huā多少钱。”

    至少得让灾民领情。

    一把火烧得,让灾民对自己十分冷漠,继续保持这种态度,下面的工作不大好安排。

    两百多个灾民算了一下,脸sè变得慎重。

    郑朗又继续道:“本官只能指一条道路给你们,能不能幸福,还要你们双手创造。过后,我会分批让你们去景民两圩自己看一看,问一问哪里百姓是如何创造幸福的。”

    不能听朝廷,甚至大宋他们鼓吹,你们一来,良田有了,衣服有了,住的有了,吃的有了,好象这里到处是金山银山。

    继续说:“你们在户册上全部登记,自今天起,就正式是太平州百姓。有两条道路可供选择,一条是你们自愿去做工,或者做佃农,那与本官无关,若不想就配合我。你们回去说一说,愿意出去做工或者做佃农的,请走出来,不愿意的,从今天起,必须听我的安排。”

    让他们回去,一一传达下去。

    过半天又走出来十几个人,问道:“请问郑知州,未来如何安排我们?”

    又有人问道:“我们能不能分到圩田?”

    “无从奉告,你们离开还来得及,若一个时辰后再不离开,本官就当你们默认。以后不听安排,这里有朝廷翰林学士兼给陛下写诏书的知制诰,有给陛下说书讲经义的崇文殿说书,还有台臣知谏,宫中的内shì,本官只能放任你们自生自灭。”

    “知州是说听你的话,就有好日?”

    “我只给你们指一条路,好日是你们双手创造出来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