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_第二百七十七章 无敌(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七章 无敌(上) (第3/4页)

绢钱几样加在一起,有六十多万缗税务。

    但到下半年,糖坊与锈坊规模更大,到明年各种税务与监收入有可能会有近百万缗钱。还不算最多的,苏杭等州府,税务与各种收入依然比太平州高。

    可莫要忘记原来太平州是一个什么所在。

    而且这一切是在轻徭薄税的情况下产生的。

    宋朝税务是以十征一,也就是一亩地仅征三斗,加上丁役,最标准的是二十征三。不过让郑朗挤了一挤,将真实人口,甚至没有的人。都增加出来,税务比有可能接近十比二,不到,但不止二十征三。

    是很重吗?那就错了。在各州变相的征税下,十征二就耸知州清明得象包青天。十征三声百姓也不会有怨言,最怕的就是十征四征五,甚至征未来七年八年十年的税。

    除朝廷免税的地区外,太平州如今的征税,在全国三百多个州府军监当中,可以排在最低的前十位行列。

    要么就是岭南等三不管地带。

    这些数据就是政绩。对所谓的君子与小人,赵祯也不大相信了,咱看的是本事,有本事治理好国家治理好百姓,就是好官,反之,就是夫子复生,联也用不起。

    有了政绩,可以顺理成章地将郑朗调回柬,给自已做一个小参谋。

    因此,听程琳说完,立即说:“对他们说,联答应过太平州百姓,到明年夏天才对郑朗调任,现在说太早,让他们回去协助张转运使修好讧堤,建设家园,这才是他们职责所在。”

    又是一个官腔。

    但栊州过来的几十个人不服,不这样想,一琢磨,不对啊,这都是十一万户百姓请命,最后猜测之下,认为不是请命不对,是人数不对,是十一万户,可杭州还有近六万户人家没有参与,因此陛下没有同意。于是又再次回去动援。

    但杭州的来人勾起赵祯的心思,派人将吕公著喊来,刚刚通过斛试考,在京城家中温习功课。

    进了皇宫,参拜礼后,赵祯说道:“你坐。”

    “臣不敢。”

    “你父亲是朝中重臣,你鬼……生姓格坦然,不必构礼。”

    附过陛下。”

    “说一说集平州的事。”

    “太平州的事?”

    “联听了一些,不是很了解,你天天在郑朗身边,应当知道更清楚一些,说给联听一听,不然联很多地方没有弄明白,让联吸收一些经验,也能有所启迪。”

    不是作伪,他内心正是这样想的。

    “喏。”吕公著老老实实地将他所看到听到的拣重点说出来。

    赵祯想了一会儿,还有许多地方很茫然,只是听了出来,郑朗做事想法很长远,可做事很实在,也很细心,不过真做起时,也发生许多意外,包括灾民那一次确实带来很大的麻烦。

    这个麻烦恰恰是朝廷陋政之一。

    还有一些意外是出忽郑朗预料的,能理解,不可能神奇到这地步,学问方面只能哑然失笑,夫子当真教了那些格物知识?别当真,反正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不但儒学,还有杂学。

    定姓十分清楚,别恶搞孔夫子,你那不是格物学,不过用心是好的,赵祯也不怪。

    幸好及时做了补救,才一直没有出大漏子。

    有的地方茫然不明白,有的地方看出来是急智,大约换作其他官吏非得出事不可。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成了,就是能吏。

    然后问:“郑朗想去杭州?”

    吕公著还不知道杭州百姓第二次来京城的事,犹豫一下答道:“原来是打耸去苏杭二州的。”

    “为什么?”

    吕公著不好说,这本来是你说的,现在不算话了,俺家先生只好求其次,答非所问道:“无论苏杭,或者秀明密三州,皆有一样是先……生最想得到的。”

    “什么?”

    哦务处。”

    舳务处?”

    “喏。”

    “为何?”

    “它是财富所在,也可以为国家得到大笔的钱,非是财政的钱,而是铸币用的铜,代替货币的金银。”

    “何来此言?”赵祯很述茫。

    “这几处皆有一个特点,有优良的港海,可以停泊庞大的海船。”吕公著侧身坐在椅子角上,看着赵祯眼里有些迷茫,于是又说道:“陛下,太平州臣来的时候,仅一万四千顷耕地,近五万户百姓,若是人均摊地,尊多不多?”

    太平州还是太小了,不计人口总数,单计密度,几乎与苏杭相媲美。

    “它变得很富裕,不仅是耕地,还有纺织,蔗糖,以及其他各个作坊,今年可能州里面还拿出一笔款子购地,真正的农民一户会拥有四十多亩耕地,其他的全进了城做工。真正的财富也是这些作坊,与作坊所产生的商税,它不断地产东西卖东西,将其他地方的财富向太平州吸纳。这才是太平州富裕,百姓安定的来源。”

    “再说,”赵祯渐渐有些抓住,但不是很清楚。

    “小者为家,中者为一州,大者为一国。州如此,国也如此。国家年铸铜币达到二百万缗钱,几乎是唐朝几十倍,为何一直不够?”

    别要说问得傻,的确是一个问题,一年二百万,一百年就是两亿贯,并且指数一直在赠加,渐渐涨到一年铸币三四百万缗钱,向五百万缗钱大关进军。

    还有金银做为辅币,可是铜始终不够,不得不继续以绢代替,不但绢,还用铁币,与纸币代替。甚至唐朝的铜币继续在流通,全国以为唐朝开元通宝币最好,得者立藏之不出。又有民间的私铸小钱流通。杂七杂八的,市面上积累下来,最少有十亿贯以前的货币在流动,还不包括绢。为什么钱一直喊不够用呢?

    所以有了吕公著下面一段话:“陛下,一是缺铜地区私自化朝廷铜钱谋利,二是大富之家将钱藏于地窖之中,若有意外发生,钱终世不得出,三是流向海外诸国。我国海贸购买大量的外番货物,对本国百姓行商者,所出商物者,盘苛甚严,多购外番之物,本国之物不得出,金银铜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