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四章 东风 (第4/4页)
“但无论那一县,背倚着这个大港大都市,不要说山有山利·水有水福,就是沙漠戈壁滩,也会让它长着一朵花来。交接后我会到处转一转·会对你们说。” 说话间,崔娴抱着郑苹走了进来。 饭菜已做好,是崔娴下的厨,几子笑嘻嘻地说:“有口福了。” 不过因为忌讳,那声小师母终说不出口。 吕公着从崔娴手中接过郑苹说道:“喊哥哥。” 郑苹也不怕,用一对乌溜溜的大眼睛看着这个“陌生的大哥哥”。但郑朗额头上起了一丝黑线,这个辈份,怎么叙起来的?非是范仲淹,他是所有君子党的带头大哥,吕夷简今年多大岁数了。 但诸人再次聚集在一起·各自心中涌起无穷的欢喜。 正在此时,又来了一个客人。 富弼。 他做了好几个州的通判,再次担任通判,也算是熟门熟路。 然而此时他很担心。 非是几位新进士,他们仅是诸县知县,他是通判·负责监察与协助整个杭州事务。但郑朗忽然冒出这个很荒谬的一个承诺,如何做得到。越想越心里不安,也打听到郑家,到了郑家拜访。 富弼在诗社上见过一次郑朗,郑朗与富弼却很少有交接。 但郑朗对他很不恶,若说君子,此人才能勉强算一个君子,至于其他人嘛,从来不会当真。你们是君子,俺还是圣人呢。 微微一笑问道:“富兄这么晚前来有何贵干?” “你那个……” “富兄,勿用担心,这件事,恐怕非你暂时所能插手的。”郑朗忽然迟疑了一下,问道:“富兄,我打一个比喻,若是我用两百士兵的代价战胜了一万契丹人,牺牲了两百士兵的生命值与不值?” “何来此言?这时不能……” “我知道暂时与契丹人开战是不明智的行为,仅是比喻。或者明说,若是我以后做一件事,会使朝廷一年增加六七百万,甚至七八百万缗钱的收入,使几万家百姓不会因为贫穷妻离子散,不会因为贫穷而亲手将自己刚生下来的孩子扼死,所付出的代价,有可能会是一年几十名,几百名的百姓死亡,你说值与不值?” “你说是开海……”富弼迟疑道。 这是太平盛世,想杭州一年会死几百百姓,只有出海。 又摇头道:“不妥。” 非是不妥,是根本变不出这个利润。 王安石也道:“正好,我有一件事要禀报大夫。” “说。” “我做过一些调查,非是它故,是无钱而。” 这件事困huò了郑朗许久,按照某些学者的言论,是经济水平现象,也就是经济必定会从富有的国家向贫穷的国家流动,就象水一样,必然从高处流向低处。 未必! 全球化都做不到这一点。还有一个例证,清朝,洋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来做生意,做的结果发现越做贸易逆差越大,用了鸦片都没将这个逆差弥补过来。于是最后撕开了真面目,直接要求清朝赔钱割地。 况且宋朝。 这件事提及多次,王严二子来到杭州来,问了几次,有海外番子,数量少,不及广州与泉州二港,倒是倭人与高丽有一些。但不管那一个国家的人,道理都是一样的。调查的结果让二子大感意料之外,这些海外小国缺少金银铜,有一些,可早几百年前大食人就开始重视商贸,历年的掳获,所剩余的金银也不多,更不用说是铜。即便有铜,也不会`铸造。 不管宋朝的货物多精美,没有钱,怎么买? 而且看到宋钱精美,许多国家当成了国宝,稳定经济的利器,鼓励宋人带铜钱过来,有铜钱,可以以一当十从当地购买货物。于是宋朝屡禁不鲜,有的商人利用小船将铜钱装上,驶到大海里停泊的大船上,下南海交易。 契丹也是,后人所想,一开榷场,以宋朝的器物精美,仅是贸易,就能随便地将岁贡赚了回来。可钱呢,没有钱,怎么赚,契丹修大佛像还缺铜呢,何来用铜交易。最惨的是史上王安石变法,为了赚取交易产生的商税,放开交易,结果铜钱就象去年钱塘江溃堤,江水滚滚一样滚向契丹。 这才是问事的关健所在。 “我早知道了,”郑朗淡淡地说道,然后lù了一个哭不得笑不得的表情,答案如此简单,自己想了很久,还抱怨朝廷不与契丹交易,很有可能后人也会产生数不胜数的误会曲解,认为一开海就发财了,但钱呢。又道:“这才是我这次最难的地方,也能解决。富兄,你可愿助我?” 富弼不敢回答。心中却想到,休说没钱,就有钱,你也没出本事一年赚回那么多,是替朝廷增加的税务,那么实利还要增加十倍以上,那一个国家有这么多财富让你赚?其实还是不懂的,问题是缺钱,否则大肆交易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岂止是海上交易产生的赋税,带动的赋税不要太多。 只要办到了,死几十个百姓算什么? 但他心地不恶,这句话怎么说得出? 郑朗继续沉思,忽然道:“有些不好。” 好与不好,都不知道他怎么变出这个很大的魔术出来,富弼还是不由自主问道:“什么不好?” “缺少一个主事的人。” “主事的人?”富弼一头雾水,什么都缺,人才还会缺吗? “这人要有才能,要会变通,要对陛下与国家忠心,要不怕死,要手段狠辣,要有一定的阅历与应酬能力,要会哄人骗人诈人,要能软能硬,要能无耻不要脸,眼下地位还不能过高,要能吃苦······” 上哪里去找? 夏竦也不行哪,他对国家忠心度不够,也怕死。 富弼更茫然了,喃喃道:“果然是人才…···” 荒诞不稽的五六倍,独一无二的人才。 郑朗却焦急起来,不管多难找,必须找到这个人,才能总领全纲,这是最关健的东风! 以前一直没注意此事,只想着过程,却疏忽了这个关健因素,如今想一想,赵祯朝什么样的人才都有,可这个人才就没有一个符合的,甚至连凑和的人都想不起来一个,开金手指也不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