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白蛇传(下) (第3/3页)
等的暴利? 并且又牵连到海上番货的走sī。 不审则己,一审牵连会很广。
就此断案,都会给许多人造成岐义。 这当口上,郑朗更不想。 若说走sī,那么配给就正确吗,这些大商人入边以后,cao纵物价,使一斗米价达四百多文到七百多文,是太平州的十倍以上,京城米价七倍有余,然谷多秕恶,湿腐不可食。 所以对盐,郑朗根本不想碰它。 只要不明目张胆进行贩运,由你去。 韩绛与吕公弼却将这个潘多那魔盒打开了。 将卷宗看完,郑朗道:“富兄,不用去审,先将他们关上五六个月,等我另一件事完成,再审问此案。” “……” “将yù取之,必yù予之。sī盐由来已久,已是积弊,你也来到杭州很久,看到听到一些情况。我先予之,再警告之,若还不悔改,到明年可以动一动。” 反正今年动它不适宜。 不要谈律法,这时候律法还算法吗? 即便动,也是对那些中小盐户进行一些帮助,这才是国家最不公平的一个群体。 “不过你来了,也正好,四天后,我会邀请诸位官僚与各个大户,于西湖赏月。” “赏月?” “跑了一月有余,累了,想放松一下,富兄难道反对否?” “当真是赏月?” “你猜?” 富弼摇了摇头离开。 又将九县县令重新召集在一起。 广邀了诸大商户,有的人在太平州已听到郑朗说过一些计划,有些期盼,还有些担心,神情复杂,更多人是一头雾水。 带着大家来到西湖东北白堤,各艘船舫陆续地在断桥将船只泊好。 郑朗带头,将桌子酒水瓜果,搬到堤岸上。如今只有北边的一道白堤联于孤山与堤岸之间,至于苏堤与杨堤、赵堤一个没有出来,整个西湖除了漫天的莲花外,空dàngdàng的一片。 但接近月圆之时,清风吹来,水bō不兴,别有一番美丽的韵味。 郑朗说道:“诸位,我来到杭州,有可能要做出一件大事,诸人这些天,在心中多有疑问,不过事情没有证实之前,恕我保密则个。在这之前,我借着今天晚上的明媚月sè,说一个故事给大家听。” 郑朗要讲故事,全部来了兴趣。 郑朗又说道:“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润州有一湖,湖中有一条小白蛇,有一天雨天到来,空中湿闷,白蛇冒出水面上来透气。正好天空中一只老鹰经过,将它抓了起来。在湖边有一村庄,叫许家沟,许家沟里住着一个许姓人家,他出来打猎,看到这条小白蛇可怜,于是弯弓搭箭,吓跑老鹰,将小白蛇救了下来。八百年后,就在这里,断桥……” 白蛇传说已经出现,但故事发生在河南境内,还有一本传奇小说,却让郑朗搬到了杭州。但它以后迟早还要来杭州。 这一说大家更来了精神。 就在这里啊。 于是从断桥相会开始说起,一直说到祭塔结束。 感人的故事,这时同样能打动人心,这个dàng气回肠的传说说完后,江杏儿与四儿哭得泣不成声。 可大家一起沉默不语。 然后看着南边,湖南边便是南屏山,临湖前有峰,名雷峰,上面的塔便叫雷峰塔。 崔娴还不知道,恨恨道:“这个法海真可恨。” 富弼苦笑,若是真的,这个大和尚是太可恨了,但它只是一个故事。 郑朗道:“杏儿,我明天组织一些行首与妓子,你教她们唱这个。” 说着,递过来一个小册子,正是宋话版的,能不能唱原来的越剧效果就不知道了,郑朗也在小册子里用绳楷小字写了一些袖法与步伐的表演。曲词尽量雅化,一些俚语与一些过份的男欢女爱词语一略节去不用,在这基础上填词或者写曲子。 基础还是原来的越剧。 这是这一个月来,借着空余时间,晚上郑朗写出来的。 但这一天晚上郑朗将大家兴师动众的召集过来,除讲了这个故事外,其他的话什么也没有说。 与诸人敬了几杯酒,聊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后,各自散去。 这让富弼更加一头雾水。 倒是有人在离开时,忍不住看了一下断桥,非是断开的桥,桥是好好的圆拱桥,让百姓取的名字。有人忍不住想,当年许仙与白娘子在此相会时,是何等的风情万种。 江杏儿不由看着垂柳轻摆,不由痴了。 郑朗道:“回去吧。” “好可怜,那个许仙好懦弱。”江杏儿还沉浸在忧伤的故事情节中,这时才反应过来,不仅是法海的可恨,还有许仙的怯弱,才让法海有机可趁。 “不能怪他,人妖不同,得知真相,害怕终归有的。”说完,望着东边,东边是千家万户,再过去便是钱塘江,似乎隐隐听到江潮声。月渐圆,潮水始大。 许仙不能忍受妻子是蛇精,宋人能不能忍受自己惊世赅俗的举动? 不知道,先等东风来吧。 东风便来了。 还是王昭明。 是郑朗无奈之下的人选,对赵祯忠心,王昭明有了,无耻,手段狠毒,这是太监无师自通的本能。不要多,只要将他日后对付欧阳修的手段拿出来,足以应付。 最担心的就是他怕死。 王昭明还不知道,笑嘻嘻地问:“郑府尹,你有什么安排,必须要我去办?” 感觉很光荣。 “陛下有没有对你说,这一行会有一些危险。” “说过了,但能为朝廷办事,虽死犹荣。”还在笑,这在杭州,能有什么危险啊?那可是主持郑家子变出杭州五六倍收入大举措,若成功,自己岂不可以加官进爵? “既如此,我就将这副重担托负于你。” “请。” 郑朗对衙役说道:“去将富通判喊来。” 富弼进来,郑朗让衙役下去,屋内只留下王昭明与富弼,道:“事情未功之前,还望二位不要张扬。” 两人点头。 “这一次计划能不能成功,主要是王内shì,做得不好,我会被人耻为笑柄,五六倍收益也永远成了泡影。但做得好,不但是五六倍的收益,它的意义……五六十倍收益也换不回来。王内shì,可能你会永远留青名于中国史册。” 只一句,王昭明笑容收敛,狐疑地问道:“郑府尹,你让我做何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