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93章 牧童 (第2/2页)
三郎挑衅地看着大黄,别以为只有你的后背能坐人,俺们也不是吃素的。 眼看着自己的活计被小牛抢走,大黄顿时不乐意了,汪汪个不停。 三郎拱着身子,刨造着前蹄,摆出了一副攻击的架势。 眼看着这大黄和三郎要来一场决斗,吓得狗剩和姚晟睿拿着棍子要驱赶它们。 却发现大黄和三郎安静了下来,“呼!吓死我了。”姚晟睿长出一口气道。 先前的剑拔弩张,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这真是来得快,去得也快,让三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到底咋回事,挠挠头也闹不明白。 妮儿骑着大黄回家,有的是机会当牧童,小牛们还怕没有机会。 结果妮儿真成了最小的牧童了,要是在有一杆笛子,就更像了。 每天下午骑着牛回牛棚,大黄抗议无效,不想被牛踢就闭嘴。 别看只是小牛犊,身形也比大黄高大、壮实,虽然性情温和,但架不住人家人多,群起而攻之。 猛虎还难敌群狼了。双拳还难敌四手,咱有自知之明。 比起它们不太自由,俺可是自由多了,瞬间大黄就平衡了。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三月里的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 春雨贵如油,一场细雨在播种前不期而至,真是令农人们喜上眉梢。 下雨天也意味着姚长海他们不用下地,这样就可以照看妮儿了,但并不意味着不用干活儿。 干什么,编柳条筐,现如今耕种在没有任何机械的情况下。全都使用的原始的手工生产工具。村民们因地制宜,用柳条编织成各种各样的劳动工具。想编啥,就编啥,随心所欲,真是令人蔚为观叹。 村民们用柳条编成柳条筐、柳条抬耙、柳条簸箕、用于移沙包、平整土地、挖渠修路。修治农田、挑粪筐。到了桃子成熟时,柳条编织成的背篓,就派上了大用场。 秋收时节,背篓还能用于掰玉米棒子,运玉米棒子。就连生产队里的运输大车的车厢也是用柳条编成的。 而在生活中,这柳条所编出来的东西就更常见了,家里柳条筐装馒头、装菜、洗菜、淘去泥沙。 柳条柔软易弯、粗细匀称、色泽高雅。可以编织成各种朴实自然、造型美观、轻便耐用的生活用品。 柳条取材简单,盘龙湖边是随处可见,春暖花开时节里,湖边柳意朦胧,那喜人的柳苞嫩得令人喜不自禁。而村里人最兴奋的还是那柳条抽长的日子,软风起处。长长的柳条随着微风轻轻摇摆,温柔地拂过堤身,波涛荡漾。 下雨的日子家家户户齐编织,尤其是家里的男人。 打柳条如同割猪草挖野菜一样的轻松,村里的孩子们灵巧的如猴子。只见姚墨远他们飞快地爬上树。骑在杈上,从腰上取下镰刀,那柳条就自然的削下来了。 他们来到场院,拿起早已准备好的一个“y”字形的树枝,在它的分支处用刀劈个小口子,然后插进土里一段,固定牢靠,就可以给柳条儿去皮了。 那动作可是干净利落,熟练的很。 去了皮的柳条儿细白匀净,玉葱一般,淌着一道水汪汪的光,用手摸上去,光溜溜润滑滑的,一股新鲜刺鼻的树汁的气息扑鼻而来。 把剥了皮的柳条浸泡在水里,白天人们在农田里忙碌,只有下午收工后,或者趁着下雨天,也就是今天,就摆开阵势,齐聚在一起忙活起来了。 这时整个村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编织队。 剥掉皮的柳条,表面光滑、色泽新润、既柔软又坚实,编织出来的工具惹眼,有些人为了贴补家用,直接拿到集市上去卖,既能卖的快,又能好价钱。 但是这样的做工比较费时,尽管可以多赚几个钱,但集体生产,人们时间有限。耽误了上工,可不止年底的分红,最重要的是分粮食分的少。 这时候你就是有钱也买不到粮食。 妮儿坐在一旁,双手托腮,目不转睛地‘看着’姚家男人们编筐。 编柳条筐可是有门道地,尤其做筐梁,上筐底可是技术活。 这时候就显出男人的力量与巧柔了。 男人手劲儿足,专挑两指粗细的柳棍砍,削去枝枝桠桠截成一般长短,做筐梁用。 新柳棍脆,一弯容易断裂,因而做筐梁用的柳棍经过几天的晾晒已经差不多了,燃起火盆儿,再打一桶凉水,先用刀在粗柳棍的两头各削出一个槽,再蘸蘸水放在火舌上边烤边掰。一次次蘸水,不断地掰动,柳棍就变得听话了,弯曲成一个大圆圈。然后用钳子铰下一段铁丝,连接起两头的槽,一个筐梁就做了出来。 ps: 停电了,二更晚一些!! 抱歉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