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73章 忙里偷闲 (第1/2页)
段弈琛走的悄无声息,没有‘激’起任何的涟漪,就如同过客一般,船过水无痕。 对于他的未来,妮儿没有打开天眼窥视别人的嗜好,只在心里送上两句话,此次运动是漫长的,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 只能在心里祈祷自求多福吧! 无论如何,贫下中农的日子还要继续过,他们没有闲心‘cao’别人的心,再说他们即便有心也无力。 正是秋收种麦大忙季节,一望无际的田野里,社员们有的在脱粒,有的在收拾‘玉’米秸,有的在运‘肥’,有的在耕地。农民,勤劳、善良的农民,他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度过十月一号。 ‘玉’米脱粒晾晒后‘玉’米杆那可是冬季主要的燃料,也是良好饲料,特别是牛的高能饲料,可以代替部分‘玉’米籽粒。 姚致远他们忙青贮,牛儿的冬‘春’饲料,可就得这几天准备了。 这真是:零星时间莫白过,有空就把饲草割。劳动间隙把草割,不愁攒个大草垛。 对于青贮,姚致远他们几乎可以说是‘门’外汉,姚湾村没有养过这么多大型的动物,所以就得请刘姥爷来指教了。 北方农作物多是一季一熟,因此秋冬季就会出现饲草料缺乏的现象,特别是鲜青饲草料。农民多数以干草饲喂,这种饲喂为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饲草的营养成分和适口‘性’。 所以通过青贮加工,做成的青贮饲料不仅青鲜、适口,而且解决了秋冬饲草匮乏的困扰。 农作物收割后,大量的农作物秸秆都当了燃料,用不完的都废弃了。而通过将秸秆粉碎进行青贮、氨化、‘揉’丝微贮后饲养牲畜。既有了饲料,还可以使秸秆通过牲畜粪便实现过腹还田。促进农业良‘性’循环,是一种效益较高的利用方式。 青贮原料多是‘玉’米秸、麦秸、紫云英,南瓜秧、苋菜、红薯秧等等。都是田里随处可见的。 在青贮之前,先挖地窖。地窖的大小以牛的数量为准,这可是个浩大的工程。牛吃的多,所以地窖就挖的大。 有了‘玉’米脱粒机帮忙,一部分社员解放出来就挖地窖,用铡刀切碎秸秆,经过一系列运作青贮饲料。 为了牛儿能吃好,这可是壮劳力,社员们可真是着实忙活了一段时间。 &*& 收了‘玉’米。刨了茬子,耕了地,上了底‘肥’,收拾平整了,专等播种小麦。 天公作美,一场秋雨如期而至,真是老天有眼,地里有墒种小麦不用浇水,再不下雨,社员们就要挑水集中浇水。不能耽误了农时。 淅淅沥沥……滴滴答答的小雨下个不停,秋雨绵绵轻烟绕,泼墨挥毫天地间;古今‘sao’客雨中行。归鸿声中又一年。 秋雨总是惹起文人们“巴山夜雨涨秋池”的不尽愁思,林黛‘玉’不知让秋雨招下了多少悲秋的眼泪,在李清照的词中更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秋雨似乎带给人的就是这种凄凉心情。 都说‘春’雨贵如油,其实秋雨润物也是细无声的,久旱逢甘霖!农民着实欢喜着呢! 可是对于这场秋雨村民们不知是爱还是要恨,不下的时候盼望老天下雨,下场透雨本来是好事,可是对于农民来说,这雨要是下个没完就成了坏事了!该收得收了。但是‘阴’雨连绵,无法及时晾晒就会腐烂。地里会因为过涝而没法种小麦了。绵绵细雨下了五天了,气温骤降要穿棉衣的感觉。 “姥爷。这雨什么时候停啊!”姚长海站在自家的房檐下,轻皱着眉头望着‘阴’沉沉的天空道。 刘姥爷笑道,“放心吧!明儿就停了,有道是: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小麦点在寒‘露’口,点一碗,收三斗。这不寒‘露’马上到了,误不了农时。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霜降到立冬,种麦莫放松。” “那就好!昨儿大队长都追问了我一天了,问这雨什么时候停。”姚长海长出一口气道。 “幼梅给妮儿穿上布鞋吧!”刘淑英看着妮儿依然穿着草鞋出声道,“俗话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句谚语提醒大家: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寒‘露’节气一过,应注重足部保暖。” “哦!在屋里,我想着不出去,就趿拉这草鞋好了。”连幼梅给妮儿换上布鞋。 妮儿挑眉还有这一说,古人的总结下来的智慧不容小觑,不过现在的人早就不顾及了,大冬天,照‘露’不误。 “早上想吃什么?”刘淑英问道。 “泥鳅钻豆腐。”妮儿心心念念的,没法子一个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