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22章 春回大地 (第1/2页)
“爷爷,爷爷。”妮儿朝姚爷爷伸出手。 姚爷爷接过刘姥爷怀里的妮儿道,“还是我的小孙‘女’好。” 姚长河的信让妮儿想起了mama唠叨之歌,全世界的mama们,对孩子的关心、管教和唠叨,都是异曲同工的。 妮儿拍着他的‘胸’口安慰道,“起‘床’起‘床’快起来!去洗脸去刷牙记得梳头!这是你的衣服你的鞋有没有在听啊?!快起来!然后记得叠被子!会热吗?会冷吗?你就这样穿着出‘门’吗?你的书你的午饭你的作业咧?拿外套戴手套,还有围巾和帽子别忘了!…… 我的苦心教导,长大了你自然会感‘激’等你有小孩了你就知道,你会感‘激’我给你的忠告这么有智慧…… 别忘了,我爱你,然后明天我们会再来一遍,因为母亲的工作永不结束你不需要知道理由因为,因为,因为,因为我说了算,我说了算,我说了算,我说了算!我是你妈!你妈,你妈,你妈,你唯一的妈!!” 一口气三分钟之内*百字,妮儿唠叨完所有mama都经常说的话,听得众人目瞪口呆,老半天都没反应。 想想孩子们的一天,可不是在娘的唠叨中度过,“跟咱们的娘好像耶!”孩子们齐齐地说道。 当爹的不愿意了,姚爷爷道,“怎么都是说mama的。” 妮儿轻点脑袋,“爸爸常说:好吧!问你妈!问——你——妈!” 姚家男人们一愣,随即“噗……哈哈!” “你哟!”姚爷爷哭笑不得地轻点着妮儿的小脑袋,“这小脑袋瓜都想些什么?” 不过仔细想想还真是父亲‘粗线’的管教方式和母亲的事无巨细形成鲜明对比。但不管如何都唱出了天下父母的爱子之心,虽然孩子们多数受不了。 “小妮儿这嘴皮子够利索的,不带喘气的。”姚清远一句话让大家从歌词看向妮儿。 “行了。赶紧上工吧!不挣工分了。”姚爷爷嚷嚷道。 此时天才大亮,姚家人不想惊动任何人,所以天‘蒙’‘蒙’亮就出来送了。 &*& 刘姥爷的西里间炕上。刘淑英和刘姥爷、姚长海、连幼梅盘膝而坐在炕上,盯着浑然不觉自顾自玩的妮儿。 好嘛!这是三堂会审! “我问你。妮儿刚才那些谁教你的。”刘姥爷问道。 “‘奶’‘奶’,姥姥,娘,大娘,三大娘喽!”妮儿支着‘rou’嘟嘟的下巴‘奶’声‘奶’气地说道。 “幼梅,起‘床’了,‘鸡’喂了吗?猪喂了吗?” “这是妈常说的。”连幼梅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讪笑道。 “振远,小孩子家家的。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这是她三大娘常说的。”刘淑英笑道。 “文远,吃饭别吧唧嘴。” “这是大嫂常说的。”姚长海轻笑感慨道,“出去外面玩,别玩太疯,别闹太凶。危险事别做,乖一点,别搞到要让我出面!要你好看!这些娘常常说的。” “那曲子呢!可是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的<威廉泰尔序曲>。”刘姥爷不解地问道,“这穷乡僻壤的可不……” 凭空出现一本世界名曲的曲谱。 当初刘姥爷他们进古都时,在废品收购站,横扫了好多书。虽然古籍、字画不少;但也有大学图书馆馆藏,全部都收进来了,那种类可就多了。 也少不了小学、中学的课本。有的甚至崭新、崭新的。 “这个,爸,前些天我哼着玩儿了。”刘淑英讪讪道,‘摸’着妮儿细碎的软发道,“这鬼丫头。” 这下解释的通了。 “不过妮儿的听力很好啊!音很准。”刘淑英诧异地说道,“爸这练听力就得看您的了。” “姥爷,还会这个。”这回轮到姚长海吃惊了。 “君子六艺,你姥爷会得多着呢!可以说是学贯中西,只不过很久不玩儿了。”刘淑英唏嘘道。 “很小的时候。还听过,不过记忆有点儿模糊了。自从搬到县城就在也没听见了。屈指算来十八、九年了。”连幼梅抬眼看向他小声嘀咕道,“姥爷是不是因为外面破封资修啊!” “知道了。还说。”刘姥爷戳了她脑‘门’一下。 “姥爷,这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您是不是也如他们一样样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啊!”连幼梅眨眨眼好奇地问道。 刘姥爷竖起食指摇摇道,“佛曰:不可说。” “切……”连幼梅撇嘴道,很显然她也知道,不然姥爷不会在二十年前开始打算。 “太姥爷!”妮儿手中出现一管竹笛,双手递给了刘姥爷。 “不可以!”连幼梅和姚长海赶紧叫道,见他拿过竹笛又放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