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娇_第一百七十七章 又一条财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七章 又一条财路 (第2/2页)

儿了。

    乐清一边挑着鱼鳔,一边抬头看了安平一眼。心下暗想,看来想做鱼鳔的生意,是不太可能了。这东西毕竟确实是太小了,一千斤鱼里也出不了多少这个东西,而且还很费事,只能偶尔挑出来自家吃吃的,卖是不值得卖的。

    打这鱼鳔的主意,还不如打这鱼池里剩下的那两百斤鱼的主意呢。

    在古代,其至现代,大部分人都认为因为在冬天没有可吃的东西,鱼会变瘦。其实不然,冬季冰层下的鱼是最肥的。而且因为冬季河流都冰封起来,市场上并没有新鲜鱼出售,所以到时候鱼的价格会翻几翻不止。

    所以,入冬不久,乐清便拿石头砸开冰层,拿鱼杆儿钓起鱼来。

    大栓和安平只笑她孩子气太重,这么大了还爱玩儿。等乐清真钓上条鱼来,而且又肥又大的时候,两人才傻了眼。

    乐清指着自己编的农书对安平一字一句的念:“冬天的鱼更肥,味道更美。书上说的没错吧?爹,这时候市场上都没有鱼可卖,咱们要是去卖的话,要赚大钱了。”

    “这农书……”安平不置信的拿过乐清手上那本‘农书’翻起来:“奇怪,上回我可是把这书翻了好几遍,并未见到这一篇呀?那这是哪里冒出来的呢?”

    “爹,这是另一本书。”乐清淡定的翻出封面来,上书‘渔记’。看来爹还挺细心的,幸亏自己早有准备,另写了一本。这本里头不但把冬季养鱼的技巧都写了进去,鱼身上可吃的,可用的,也都有记载,还有夏日拿冰镇鱼,贩往内陆卖的方法。

    “哦”安平恍然,拿着书求知若渴的细细的读起来。

    乐清无事人一样朝大栓耸耸肩,拉着钓来的那条大肥鱼跑回家去了。中午就吃秋菊做的红烧鱼,啧啧,秋菊的手艺真是越来越好了。

    安平很快就书看完了,他现在识的字越来越多,读起书来也很顺畅,书里的内容,对他无疑于当头棒喝,原来财路就摆在眼前,只是他没看见。

    当下,安平便迅速做了两件事。

    一件是破冰捞鱼,现在市场上可没有新鲜的鱼卖,那些大户老爷太太们爱吃鱼的,馋虫上来了,可是多少钱都愿意付的。

    另一件,则是立马寻人伢子打听附近有没有精于挖地窖的人才,他打算一开春,就将院子低下整个掏空,做成冰窖。冬日储冰,夏日用来镇鱼贩往内地去卖。要不是现在正严冬,地冻的结实,他现在就想寻人开挖呢。

    很快,安平的鱼就在弯月镇开始卖了。

    正是隆冬快要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图‘年年有余’的吉利,又有大户人家爱吃鱼的老爷太太光顾,安平的鱼卖的很好,没几日便卖上了一百二十文一斤的价儿。

    而原本约摸两百斤的鱼,冬季捞上来过称竟有两百六十多斤,前后四五天的工夫就卖完了,一共得了小三十两银子。

    这两百斤鱼要是放在夏秋,也就能卖个六七两银子,这一下便翻了数倍。安平大受鼓舞,预备明年秋末的时候多留些鱼到冬天卖,谁能想到冬天的鱼不但不瘦,反而更肥,而且这么好卖这么金贵呢?

    生意做的一再顺利,安平一家高高兴兴的迎来了年节。

    现在老院儿那里是老张头掌家,家里太平多了。只是今年陈赵氏回张家村省亲,却没进老张头家的门,虽然老张头浑不在乎,但终究给人的心情略略添了一笔灰色。

    安平和蓝氏有心帮扶一下那边,头着年节送了许多东西过去。到了大年初一,一家人先跑去老院儿拜了年,老张头和张赵氏都很高兴,张赵氏也似乎并未对陈赵氏的事过多的在意。

    很快,便到了大年初三。

    按乡俗,这一天是要举家陪蓝氏回娘家门儿的。

    可是因为那边方氏的大女儿蓝玉正月初八就要出嫁,事情又办的有些匆忙,那边现在家里上上下下都忙着这事儿,所以安平和蓝氏不想给那边添麻烦,就把孩子们都留在家里,两个大人拎着节礼去了,打算去了帮帮忙,不在那吃饭,早早的就回来。

    秋菊姐弟被放了假,去了红梅婆婆那里过年,过了初六才回来。

    鱼池那边的大栓也放假回家了,初六才回来上工。

    如此,家里只剩了几个孩子,看院子,照料鸭子鱼池和照顾弟弟meimei的任务便落到了乐云头上。

    ~~~~~~~~

    今天恢复双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