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三0三章 薨(中) (第2/2页)
借以暗喻联合起来。俞锦熙不是要改革盐制吗,何必用外人,现成的自家人为何不用? 俞皓是个人精,收到三房、四房释放的好意,忙不及的接受了——倒不是他失去了头脑,偶然被人一吹捧,就头脑发昏,而是他强忍着一路的风尘,不顾俞锦熙的难看脸色,强制要来俞家老宅。为的是什么?为的是让他的身份板上钉钉!老爷去了,他跟所有俞家人一样斩衰、守孝后,谁还会怀疑他? 对他而言,世间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自己身世被揭穿,那代表着他以前所做的种种努力全部付之东流——来之前,他对端王直接明言:当初没有接我回府,现在回,我没脸,恐怕你们也没脸。所以,将错就错,让我以俞皓的名字继续下去吧! 端王虽恨,可想想朝廷的风向,便暂时默认了。 俞皓这才得以顺利离开京城。除了跟在明处的二十几个护卫,更有几个身手不凡的暗侍卫跟随。 —————————— 天明后,各房的人用过了早餐,便跟昨日一样来到松涛阁。松涛阁内,弥漫着一股难言的药味,几个哑巴侍仆慢腾腾的扫着院落里飘落的黄,太医按例背着药箱进去诊脉。 刚一开门,就见到本该在自己房中熟睡的俞锦熙从老爷的屋里出来,带着满身的疲倦。 “俞驸马,你怎么……哦,是照顾老太爷一夜吧。”金太医惊讶,随即了然。 就知道被陛下亲口赞赏过的俞锦熙是个孝顺的。孝顺有好几种,往小里说,对父母言听计从,千依百顺,这是愚孝,父母通情达理还罢了,若是愚昧蠢笨的,就是害苦了一家;而似俞锦熙这般,把长辈的期冀当成自己的理想,花了十余年时间一一实现,比天天在膝下尽孝还好呢! 俞锦熙强撑着疲惫的双眼,“有劳太医了。昨夜祖父见到我过于激动,有过短暂的昏迷,幸甚最后又醒过来了!” 没有具体形容当时的惊险,可那紧皱的双眉,流露出淡淡哀伤的双眸,还有毫不掩饰的煎熬疲倦,都深深说明了他当时有多么“惊骇担忧”。 “什么?”金太医急忙匆匆进了去,为俞家老爷诊脉过后,放心的捋了捋胡须,“不妨事、不妨事。老太爷许是见到孙儿,骤然大喜以至于受不住。” 然后又嘱咐,再不可让老爷受惊了。 以金太医多年的经验来看,年高的老人乍喜乍悲,都可能导致昏厥后去世,但俞家老爷不是一般人诶!他们相处多年,深知堂堂帝师,大起大落,多少磨难都熬过来的,心志坚强,应该不会因为见到孙就太过兴奋,导致昏厥吧? 他是皇帝派过来的,当然,竭尽全力为帝师诊病,十多年来不敢懈怠,同时,也肩负着另一项重要任务——他把自己的疑点,哪怕是猜测都写了,快马加鞭,送到京城去了。 与此同时,京城通往金陵城的官道上,多是衬着季节还没转变成极寒的冬日,想抓紧时间最后赚点钱财的生意人。长公主一行人,因为带着军纪严明的御林军将士,特别引人瞩目。 一路上,来了几波人,暗地里打探护卫的主人何方神圣,弄得俞清瑶无比紧张。景暄安慰她, “这是常有的,不必担心。那些商人无孔不入,未必是知晓我们的身份,可能只是好奇,若也是生意人呢,便可套套近乎,将来也许有用得着的地方。” 俞清瑶听了,这才放下几分心,可仍吩咐下面人要提高警惕。到了金陵,怎样玩乐都不管,就只这几日在路上,须得多生眼睛,多心眼。 看着妻这样cao心,景暄有些不忍,有心想说什么,终究没有说出口。到了第八日的晚上,他才无法忍受心理的煎熬, “有一件事,一直拿不定主意该不该告诉你。” “啊?什么?”俞清瑶很奇怪。 “是……关于岳父催你离开的原因。曾祖父,帝师他,怕是不行了。” 俞清瑶愣了一会儿,才想到说的俞家老爷。他老人家病危?也是,快八十岁的老人家,也许说某日醒不来就永远的闭上眼睛。 她心理纷乱无比。 老爷的过世,她早有预料,只是没想到拖到广平三十六年后!前世,老爷一闭眼,皇帝就开始磨刀霍霍,不知这辈怎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