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剩女重生记_三九二章 谋反(中)二合一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三九二章 谋反(中)二合一更~~ (第2/3页)

一把的缘故。不然,光凭栾家那群废物,谋反谋得了吗?

    利用惠安太后的私心和权欲,激起后、宫和前朝的矛盾,此计策还算不错。朝廷中波涛汹涌了足足一个多月。最后端宸拿出帝王的魄力——外戚的确有幸进的嫌疑,不过没关系,吏部三年大考,今年年秋就有一场。京城内外所有官员都免不了。若太后封赏家人官职,所任人等尸位素餐、背德无形的话。大可以罢免!总之,一切按正规的流程来。

    这才熄了文臣的气焰。吏部一时炽热无比,不少人已经暗中收集的连家、岳家的不法之事,只等秋后吏部大考了。若是考评不能彻底刷了外戚的嚣张,岂不是让人笑话!

    短暂的安宁……

    可景昕是不希望看到朝廷安宁的。他在后、宫的棋冯美人因为封了宝林,似乎多了自己的想法,也不那么听话了,有事无事总忘太后的坤宁宫跑,竟忽视接近皇后的命令。虽不至于坐卧不安。可景昕觉得这样下去,对自己很不利。他想到了一出阴谋诡计,而这,需要兄长景暄的配合。

    “什么?你要我想办法让清瑶她……”

    “不错!只有这样,才能让宫里的老妇容忍不下!”

    “可是……她已经贵为太后至尊,若是祖母不愿意出手。我怕清瑶她难逃皮rou之苦。”

    “哥,你也说了,她只是皮rou之苦!想想你什么也看不见的眼睛,想想我们兄弟忍气吞声、忍辱负重这么多年,未来,难道要一辈命悬他人之手?等隐患消除了,你想怎么补偿她不行?阮淑妃和端宸放在她身边的人那么多,也不会让她出大事故啊!最多最多受点不伤筋动骨的惩罚……”

    景暄犹豫不定。

    他总觉得,这一步迈出去了,可就回不来了——以前,不管他抱着什么样的心思,可从来没有主动害过俞清瑶。他总是无比的耐心,无比的体贴温柔,即使俞清瑶畏惧男女欢好,长达两年不肯同床,他也只是忍了,希望用这种在任何男人身上也找不到的宽容,来换得俞清瑶一丝谅解。

    没有爱,不等于要伤害。

    沉默了良久,景暄终于点点头,“好……若有机会……”

    既然早就决定了,就不该左右为难。

    景昕说得对,他们做的事情,若是失败了,就是抄家砍头的命,哪还有闲工夫顾忌一个女人的情绪喜乐?至少,他没有想要她死,只是借她酷似沐天华的面容做点文章,挑拨一下那对至尊母之间的感情而已。

    端宸四年的秋天,肃杀无比。吏部大考之后,皇太后的娘家十个有八个没有通过考评,甚至还有两个以“殴打百姓致死”送交刑部查处,引起连家女眷进宫哭诉。惠安太后大怒,驳斥了吏部尚书“年老昏聩”,称吏部天官主管天下官吏,不该交给一个是非不分、善恶不明之人。

    这是惠安太后第一次主动对朝廷官员的任职发出自己的声音,同时,也是吃果果的扇了她儿端宸的耳光。

    你做皇帝的,被老娘抢了该做的事情,到底你是皇帝,还是你娘是?孝道孝道,当皇帝也该孝顺母后,可古往今来没听过皇帝因为要孝顺母亲,就任由母亲把持朝政,那不如把皇位送给老娘做好了!

    天家和一般人家毕竟不同啊!

    闹得最激烈时候,老成持重的陆宰相幽幽的说了句,“先帝传位给陛下,遗诏上曾言‘不欲以家天下’”。暗指广平当了三十八年皇帝,都没有想过把整个天下看成自己的,所以不传位给儿,而是传给了弟弟。那么继任者,不停劝谏就罢了,怎么能任人唯私,甚至任由一个深宫妇人凭娘家妇孺一顿痛哭,就下懿旨训斥吏部天官?

    原则问题不能退让。

    吏部尚书退后,再选的天官仍旧坚持原判,对太后娘家连家的官宦用最高标准衡量……如此。连最后两个考评勉强“良”的都被挖到“收受贿赂”“徇私枉法”的证据。

    没办法,惠安太后自己是五十年难得一见的巾帼英雄,容颜艳丽、胸有城府、见识高远、手腕狠辣,可她的娘家连家不是。隆正时期。连家靠着这个出色的女儿着实耀武扬威了一阵时间——恰如现在的谢家仗着谢贵妃的势力。后来广平登基,精明果决、嫉恶如仇,就收敛了。惠安太后在还是惠太妃的时候。曾经让娘家的男多读书,少惹是生非,可惜连家大半是一群不思进取的,只想着快活一日是一日。谁能想到,惠太妃还有成为太后的一天呢!

    在培养已经是来不及了。

    不过惠安太后总觉得她娘家人比起其他人家好多了。那些勋贵人家,又有几个是扶得起来的人才?还不是靠着祖荫度日的纨绔废物?凭什么勋贵人家的孙可以顺利当官,她的娘家人反而不能?吏部的人。简直是故意跟她打擂台!怎么,以为她会退让吗?

    不行,退让就是输!那以后更没她说话的份了!

    再令吏部侍郎升任尚书,左侍郎不行右侍郎。右侍郎不听话,再从下面挑选!就不信了。全是一群不长眼睛的糊涂人!

    这次,惠安太后注定失算了!文人自有文人的风骨。这个时候屈从“懿旨”,不管对考评连家的标准是不是太严苛了,在外人眼中,就是软骨头,巴结皇家的谄媚之人。身上贴了这种标签,那日后在官场上还有活路么?不成了佞臣jianian邪!人人鄙视之!

    三个月的大考拖延到了冬日开春,也没闹出个所以然来。

    在斗争中筋疲力尽的端宸,实在是厌烦上朝了。朝堂上。百官不断说着“牝鸡司晨”,还把一年前的“月蚀”事件翻来覆去的说——那时本来应该太后亲自去祈福的,结果让一个妃代替了。若早知道太后干政,说不定当场就有老臣金銮殿磕头,磕得脑门都是血,也得把太后逼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