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三九五章 惊天之变 (第2/2页)
近卫军的人行动快速的封了连家。 连家参与的人还以为谁也不敢查皇太后的慈宁宫呢,没有想到连夜被封了,大门也出不去。不过他们不担心,因为毒药早就处理干净了,谁会把毒药藏在自家中等待官兵来搜查啊!一口咬死跟他们无关,还能屈打成招? 这么想,原也不错,但前提是没有人出面指证连家有人购买毒药的情况下! 这压根就是一个局,有心人把什么都埋伏好了,走街串巷贩卖狗皮膏药的道长,在最关键的时候出现,侧面证实了是连家人购买的毒药——就是害皇帝中毒的特殊药粉,也是连家人送到内宫。惠安太后就算浑身是嘴,也洗不清了。 大周历史上,也有犯了过错无声无息死亡的皇太后,不过端宸醒过来后,无论如何也不同意处死惠安。那是他亲生母亲啊!十月怀胎,辛苦孕育,唯有端宸自己,才知道他的母亲在他身上凝聚了多少心血,耗尽了多少精力。他怎么能恩将仇报,杀亲生母亲呢! 可这一回,百官劝谏不成,长跪不起了。浩浩荡荡进三百个穿着“衣冠禽兽”官袍的人,长跪乾清宫外,那场景,难得一见。 经不起第四次了!第一次皇太谋反,就该除以极刑的。就因为那次影响不大,轻巧的就摆平了。百官也不好劝皇帝狠心杀死太,太也曾是储君,以臣之身议论储君的生死,非人臣之道。那时就错了。谋反还是储君吗,正如狠心毒害皇帝的,再也不能称之为“太后”了。 惠安那一点配母仪天下! 问题是经历生死的端宸,不知怎么想的,宁可顶着文武百官巨大的压力,就是咬牙不松口。最后还是长公主出面,想出了折中的办法——发配冷宫。对惠安来说,以太后之尊进了冷宫,可谓巨大的羞辱并折磨了,也不是非要她死才能抵消得了她犯的罪孽。而对文武百官呢,进了冷宫的太后,此生此世都是个罪人,再也没办法掀起风波了。皇帝若有空去看她,尽尽为人的孝心,那也是没办法的。 通情达理的,不免接着台阶就下来了。可一些偏激的,则公开叫嚷——皇帝暗弱!不然嫡皇敢欺,庶皇谋逆,太后也敢加害?皇帝慈悲有慈悲的好,可那是对着嗷嗷待哺的黎民百姓,对天下万民表现仁爱胸怀啊!端宸把他的仁慈都给了罪犯十恶不赦的谋反罪人,那让忠臣如何自处? 不知不觉中,朝堂人心浮动了。而人心浮动的后果是,勤政的人不思政务,一心报效朝廷的人也思量着何为忠、何为义?读圣贤书,做贤良臣,遇到一个心慈手软的皇帝是很罕见的,但这位皇帝身后的皇妻妾太不靠谱了,动不动谋反,且后面牵连太广了。 连家抄家灭族!谢家抄家灭族!栾家的下场同样! 他们是什么人?除了野心勃勃外,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本该是端宸的心腹,一个是生母的母族,一个是发妻的娘家,还有宠妃的本家,若是调和好了这些家族关系,利用他们,那端宸的江山稳稳当当,谁也不敢起了谋逆的心思。 眼看端宸毫无担当能力,原先广平留下来的赤胆忠心之臣,还能有几分辅佐真心? 当东夷、北狄,并南疆的蛮族叛军同时紧逼边境时,端宸倒是拿出十二分抵御外敌的决心,可惜,太晚了。大周的朝廷,不是死于外患,不是毁于内斗,而是被一连串的谋反……闹得动荡不堪,君失臣心,臣失君心。 御花园还是一片鸟语花香,祥和平静。 端宸听说齐景昕率领的五十万兵马不是远赴了北疆,若是掉过头来包围了京城封锁城门,他没有多少愤怒的感觉——是不是报应?他没有严惩谋反的亲和母亲,所以真的有人来推翻他时,也没了立场斥责。 “跟朕走。” 端宸漫步的沿着桂花林向前走,越走越是幽静。俞清瑶不敢拒绝,垂着头,面色默然的跟随。 也许,这是她的黄泉路吧? 但她猜错了。 路的尽头,是一处机关,机关下通着密道。 “密道是通向宫外的。放心,朕早就派人检查过了,没有塌方,里面还有食物和水,你现在就走吧!不然再过几天,怕是朕……也救不得你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