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3章:大秦之变 (第1/1页)
历史聊天群中,众人在讨论玉米的问题,已下线的韩非不知情。 他扮作游子,前往前方的村落。 村落,有几十户人家。 地里间,各家各户正忙着春耕。 经过一处田地,韩非停住。田地里有男女老少共六人在忙碌着,应该是一家人,而且是三代人一起。 正好其中的最年长者,在靠近路旁休息。 见韩非走来,也只是看了一眼没有说话。韩非的打扮,一看就是个读书人。 “老丈,我是游学而来的游子,第一次来咸阳城,不知可否告知此地距离咸阳城还有多远?” 韩非礼敬的问道。 他如今有四十多岁,吃了一个三年万寿果,年轻了一些。而眼前的老人,估计年近七旬,在这个时代,已是少见的高龄。 老丈打量着韩非,好半响才开口:“游子?……可否是前往咸阳城,想入大秦学宫?” 这位老丈虽然大字不识一个,可是村里定期就有人来宣读“大秦报”,自然知道越多以前不会知道的事情。大秦学宫,也是从听人宣读大秦报而知道的。 秦始皇嬴政去过华夏帝国后,回来也采用王宇和朱元璋的那一套,安排人下乡宣读大秦报,要让大秦的人都知道大秦报以及大秦报报道的内容。 最大限度的利用大秦报,获得大量的影响力值。 大秦学宫? 和齐国的稷下学宫一样? 自然扮作游子,去大秦学宫是正常的,韩非点头道:“正是想前往大秦学宫,但现在有些迷路,不知距离咸阳城还有多远,老丈可否告知?” 田地里,老丈的家人朝这边看过来,有人问道:“爸,没事吧?” 要是韩非是歹人,他们就会拿着锄头打过来。 老丈朝家人摆了摆手,笑道:“一个远来的游子,问路,要前往咸阳城。” 游子? 众人看了看,韩非虽然是四十左右的外表,留着胡子,但一看就是读书人,也就没有在盯着。 韩非笑着道:“老丈,您们一家人忙着春耕,是种的粟谷吗?想必今年又是一个丰收之年。” “这两年都是丰收之年,今年也不会错。” 老丈身体健朗,气色红润,满面笑容道:“如今我们不再挨饿,不再受战乱之苦,可以安心过日子。这都要感谢始皇帝陛下!” 说着,老丈朝咸阳城的方向一拜。然后继续说道:“这里种的不是粟谷,而是玉米。玉米是始皇帝陛下赐予我们的,有了它,许多不适合耕种粟谷的地,都可以种上玉米,而且还可以开荒,所得土地归我们自己,种上玉米也有不少收成。 除了玉米外,还有红薯和土豆,真是神物,一亩地的红薯比粟谷多太多。 现在,有了玉米,红薯和土豆。我们再也不会挨饿,还有多于的粮食来喂养些家畜……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这一切都要感谢始皇帝陛下的恩赐……” 玉米,红薯,土豆是何物? 嬴政现在如此得民心,和历史上的暴秦差距甚大,难道真的已经改变历史? 韩非疑惑,他虽然看过华夏历史书,但时间短,他没太注意玉米,红薯,土豆的事情。 而且,刚进入历史聊天群不久,韩非没怎么看过往的聊天记录。 看着老丈的笑容,韩非确定,老丈一家人现在生活的不错。 老丈似乎忘了韩非是来问路的,继续滔滔不绝的说着:“以前可是很苦的,吃不饱饭,随时可能饿死。不过,这两年好了,始皇帝陛下关心我们了。 有了玉米,红薯,土豆,我们不再挨饿。而且赋税少了许多,我们就有了不少剩余的粮食。 而且,半月前始皇帝陛下下诏,昭告天下,废除连坐法,五马分尸,凌迟等数十种酷刑,恩泽天下,让我们不再受酷刑之苦……” 这些,都是从宣读大秦报时听来的,听多了,老丈即使不识字,也能学着说些有涵养的词语出来。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识字,读过不少书。 人老了,许多人就喜欢唠叨,这位老丈就是如此,说起劲儿来,就说个不停。 韩非却很耐烦的听着,从中能了解大秦的许多事情。 差不多半个时辰后,韩非才告别离去。 老丈有些舍不得,本来想挽留韩非到家里做客的,但被韩非婉拒了。 临了,老丈还给了韩非一些盘缠,令韩非感动不已。 他来到这里可是分文没有,吃饭都是问题,想着到了咸阳城再想办法。 趁着天色还早,韩非准备在天黑前赶到咸阳城。 出了村落,没多久韩非找到了通往咸阳城的官道。 黄昏时分。 韩非来到了咸阳城。 刚进城,就发现旁边有个专门卖“大秦报”的地方。 “报纸?” “难道就是之前那老丈提及的大秦报?” 韩非之前听那田间地头的老丈说了半个时辰,获得了许多信息。 大秦,有一种新的纸张,不是羊皮纸,也不是帛绢纸,而且还用这种纸筹办了一个叫“大秦报”的东西…… 韩非上前说道:“请来一份大秦报。” 还好,那好心的老丈给了韩非一些盘缠。 卖报的人问:“最新一期的大秦报?” “嗯。” 韩非也就是买一份来看看而已。 大秦报,很便宜,秦始皇嬴政没有想用它来赚钱。 拿着报纸,韩非没有急着看,而是趁着天还没黑,在城内逛逛。 “比那时候的咸阳城,繁华多了!” 一边观看,一边与他所属世界秦国的咸阳城相比,韩非发现这里的咸阳城比他那世界的繁荣太多。 也就意味着,现在秦始皇嬴政统治下的大秦比过去的秦国要强大许多。 “烤红薯,又香又甜的烤红薯……” “玉米饼,玉米饼,卖玉米饼了……” 烤红薯? 玉米饼? 韩非二话不说,询问一下价格,比较便宜,他就买了不少。 囊中羞涩,只好用红薯和玉米来充饥。 第一次吃烤红薯和玉米,味道很好,韩非赞不绝口。 看着咸阳城的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再也没有战争,韩非心中感叹:算了,这样也好…… 他准备放下过往,重新开始。 找了一个地方,一边吃着烤红薯,一边看大秦报。 大秦的文字,韩非是会的。即使不会,也有历史聊天群的万能翻译器。 “大秦学宫,招聘诸子百家各派才能为教谕,一旦录用,待遇丰厚……” 在大秦报上,韩非看到这个消息。 “大秦学宫,大秦最高学府……明日去看看。” 回去也是在死牢中,韩非打算现在大秦待一段时间再说。 要留下来,就需要解决吃住问题。 去应聘大秦学宫的教谕,韩非觉得可以去试一试。 夜晚,找了一家便宜的客栈将就。 第二日,韩非来到大秦学宫。 这次面试官,是萧何。 萧何看了看韩非报名时说的个人资料,再看着眼前的韩非,惊疑:“你……叫韩非?” 韩非一愣,完全没考虑用假名:“我就是韩非。” …… :。: 手机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