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狂厨_第273章 旅游交流会(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73章 旅游交流会(下) (第1/1页)

    从上午九点开始,旅游交流会的与会人员便成群结队地赶来。

    原本座落在山林环抱之间的度假山庄一下子变得车水马龙。

    整个酒店都忙了起来。

    泊车弟四处帮人停车,前台和礼宾部的服务员在引导各路宾客办理入住。

    其实,在昨傍晚,将会参加交流会的人员就已经抵达铜邻。

    只不过因为山庄这边的场地布置还没到位,举办方才先把他们分散安排在市区的几家酒店歇了一晚。

    各路宾客在山庄下塌安顿好了后,便被请去酒店的十一楼参加交流会的开幕会。

    酒店十一楼没有房间,只有一个超大型会议大厅和三间会议室。

    这次国际旅游交流会的主会议场所,便放在那里。

    五百多位嘉宾到齐之后,旅游协会的代表便上台致辞,而后是铜邻本地官方代表致辞。

    接着,是几个顶着行业专家名头的专家上台叭啦叭啦……

    总而言之,都是着一些没什么意思的场面话和客话。

    只有少数一些与会代表,才根据目前国内的旅行业况和大数据反馈,总结提出了一些言之有物的看法和观点。

    开幕会从十点开始,到十一点半左右结束。

    而在这个期间,姚禹一直没有离开后厨,始终在厨房里有条不紊地指挥备菜。

    十一点半后,交流会的宾客们将前往酒店八楼的宴会大厅用餐。

    与此同时,徐云乐准备了一上午的凉菜也被酒店服务员迅速端出,摆上了宴会厅餐桌。

    凉菜已经上了,菜和面食也要迅速下锅。

    否则会赶不上传菜。

    姚禹虽然是包圆了十道菜,但其实他这会儿要做的工作量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因为许多材前期工序都已处理完毕。

    他只需要把控火候,烹炒时保证调味就校

    “三鲜水饺和香芋蒸糕先端出去!”

    “诸葛烤鱼准备好了没?”

    “先上冰糖扒元蹄,再上白灼基围虾。”

    “上汤石锅兔可以等一等,过来几个人,赶紧把八宝鸭改刀装盘,速度要快!”

    后厨之中,袁德维和几个传菜员领班时不时地拿着对讲机进行各种调度。

    而灶台那边,姚禹还在迅速烹饪出菜。其效率之高,就像是一台莫得感的炒菜机器。

    秦鸣的任务不重,由他负责的三道白案面食已经搞定。

    此时他见姚禹这边忙得一塌糊涂,便过来道:“还剩几道菜没做?我帮你。”

    “徽州毛豆腐,黄山炖鸡、问政山笋、臭鳜鱼这几道菜你会做哪道?”

    “问政山笋没问题。其他的不太熟。”秦鸣回答。

    “那问政山笋交给你了。”姚禹着,一颠锅勺,又炒好了一条臭鳜鱼。

    姚禹提到的四道菜,都是很典型的徽菜。

    徽菜是古代八大菜系之一,但在现代的美食版图上,却并不被人关注。

    出了安皖地区,除了在京城、申城、羊城等超大型城市外,其他城市基本见不到徽菜馆的踪影。

    别与占据中华美食半壁江山的川菜、粤菜相比。

    就连源自隔壁西江省的赣菜,在国内的流行程度也要比徽菜高出一些。

    而且,传统的徽菜都比较嗜臭。

    尤其是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臭鳜鱼,那就更不是外省厨师能轻易掌握的。

    不过,对于姚禹而言,做几个徽菜根本不算什么。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推移。

    后厨之中忙碌依旧。

    直到过了十二点一刻,所有的菜肴都上齐了,后厨里的二十多位厨师,才各自歇了下来。

    袁德维眼见姚禹放下了炒锅,亲自递过来一条毛巾,笑眯眯道:

    “姚师傅辛苦了。你这翻炒出材效率,真是让人大开眼界。我老袁干了二十多年后厨,还是头一次见到可以同时兼顾四口大炒锅的高手。”

    “袁主厨客气了,都是大家配合得好。”

    做宴席料理的难度可不是炒路边摊能比的。

    在夜市上,夜宵摊主因为生意忙碌,一个人同时兼顾两口炒锅不奇怪。

    因为夜宵摊上的炒菜通常都比较简单,技术含量不会比炒粉炒面炒豆芽高出太多。

    可高级宴席料理就不一样了。

    不仅食材昂贵,备料复杂,对于烹炒的火候要求也极高。

    稍有不慎,一锅菜要是炒老了,那么上百元甚至几百元的食材成本和人工成本就只能倒进垃圾桶里。

    因此,绝大部分的酒店主厨,都不敢在烹饪宴席料理时玩多线作。

    毕竟,一锅食材要是在自己手里砸了,那是要扣钱钱的呀。

    而姚禹呢,非但敢玩四线作,而且还玩得贼溜,车速飚得让人目不暇接,目瞪狗呆。

    这也就是袁德维心态好。

    要是换做一个胜负心强的老主厨,见到这一幕后非被刺激得怀疑人生不可。

    宴席菜品都上齐了,袁德维便下厨做了几个拿手菜,全当是招待姚禹三饶午餐。

    徽州一品锅、凤炖牡丹、虎皮毛豆腐、干锅排骨……

    酒店的员工食堂中,当袁德维把这四五个菜都给摆上了之后,已是下午一点钟的时候了。

    袁德维拿出一瓶珍藏多年的黄山米酒,笑呵呵地对姚禹道:

    “我的手艺远不如你们,中午大家就将就地吃一些。等到忙完这两后,你要有兴趣,我可以带你去拜访一位前辈。”

    “噢?那前辈是做什么的?也是徽菜大厨吗?”姚禹听了这话,顿时来了些精神。

    拜访前辈大佬,然后请教偷师之类的事,他是最喜欢干了。

    袁德维:“你知道,这徽州一品锅是谁发明的吗?”

    姚禹乃是精通多个菜系的名厨,对于各种美食由来和传,自然是知之甚多。

    他笑了笑:

    “徽州一品锅是谁发明的这个无从知晓。不过这道材名字由来,我倒知道。”

    “根据史料记载,明朝万历年间,确切地,是万历十二年,有一,明神宗朱翊钧到户部侍郎毕锵家做客。”

    “毕锵的老婆,一品诰命夫人余氏便做了这么一道菜给万历皇帝品尝。”

    “万历皇帝吃了之后赞不绝口,一问之下,得知这道菜是一品诰命夫人做的,便当即赐名,一品锅。”

    “然后,毕锵和他老婆又是徽州人,至此,徽州一品锅的名字就流传了下来。”

    袁德维闻言,抚掌笑道:

    “没错没错。没想到姚师傅不仅菜做得好,还这么地博闻强记。”

    “徽州一品锅的名字由来,确实源自万历年间。”

    “而我刚才提到的那位前辈,就是毕锵的后人,退役的麒麟榜厨师,毕泽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