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七十二章 飞得再高再远也会回来 (第2/2页)
” 说来也怪,刘青山一家回村,大伙就感觉一下子就圆满了,要不然,前几天总觉得心里有点空落落的。 刘金凤下了客车,就风风火火先往家走,二十多天的时间,她都惦记死家里那群蛋鸡和野鸡沙半斤呢。 而刘银凤则被一群同龄人和婶子大娘围住,询问在首都的大学生活。 渐渐的,小娃子们也都围拢到这边,一个个都抻着脖子听着。 在刘银凤绘声绘色的描述中,好像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哑巴爷爷下车之后,就急着要回山,刘青山只来得及喊一声,叫师父下午回来吃饭,哑巴爷爷就已经没影儿了。 折腾好一阵,刘青山一家人,这才被热情的乡亲们放行,回到自家门口。 大门上也早就贴上对联福字之类的,走的时候就已经委托给张撇子一家。 “回家喽,回家喽!” 老四老五在大门口嚷嚷着,仿佛这里才是真正的家。 院子里的大狗,早就迫不及待地从栅子跳出来,疯了似的,围着家人乱跑乱跳,嘴里还发出哼哼唧唧的声音。 正在这边照应着的张老四乐呵呵地说:“这家伙过年都不怎么吃食,估计还以为不要它了呢!” 刘青山抱着毛乎乎的狗头,使劲揉着:“还是你最忠心!” 这话显然有点偏颇,因为等他们进了大门,就惊讶的发现,柴火栏子里的那窝黄鼠狼,竟然也全都立在那,大眼睛齐刷刷地望过来。 “嘻嘻,排队欢迎咱们回来呢!” 小老四冲上去,结果人家吱溜吱溜的,全都钻回窝里。 进院之后,林芝就四下张望,猛然间,她仿佛感应到什么,转头向狗窝望去。 只见一个火红的身影,正站在狗窝上,亮晶晶的眼睛,正向这边望来。 “首都的二锅头,来尝尝!” 刘青山晃晃手里的酒瓶子,直接往狗窝上面的一个小碗里倒了小半斤。 火狐狸立刻眯起眼睛,开心地舔起来。 真好! 看到这一幕,林芝的心立刻变得无比安稳。 开门进屋,屋子里的炉子烧得正旺,张老四每天都烧火,屋里一点都不冷。 简单收拾一番,就陆陆续续的,有人来家里串门,先是那些小娃子,然后是大人。 张杆子一手拎着一只烤鸭进门:“青山,这玩意咋弄啊?” “我知道我知道!” 小老四吃过烤鸭,就给杆子叔解释:要烙面饼,然后把片好的鸭rou放到饼上,抹点甜面酱,最后撒上葱丝香菜段,卷一下就可以吃了。 “明白啦,就跟吃春饼差不多呗!” 张杆子在吃的方面,领悟力还是比较强的,一点就通。 就是这鸭子都凉透了,也没有烤炉啥的,不大好处理。 刘青山也有招,找了个装水的大油桶,中间烧着一小堆木炭,上边横七竖八地放了几根钢筋,然后用铁丝把鸭子一只只地挂到里面。 最后上面盖上盖子,闷上十多分钟,拿出来之后,鸭子就热透了,油汪汪的,散发着阵阵香气。 家家户户的鸭子,最后都拿来重新烤了一遍,搞得整个屯子的狗,都跑到刘青山家大门口转悠。 张杆子拎着鸭子回到家,翠花婶子早就烙好春饼,葱和香菜,大棚里都有,也都收拾齐全。 至于甜面酱,刘青山也带回来不少,家家都有份儿。 盘腿坐在炕桌上,张杆子用菜刀片了十几片带皮的鸭rou,先给老婆和小曼放到面饼上。 翠花婶子也先给他卷了一个大卷儿,足有一筷子长,手腕粗细。 张杆子接过来,美滋滋地咬上一大口:“嗯,这首都的烤鸭就是香!” 其他人家也都差不多,反正正月初五的晚饭,家家都品尝到了来自首都的烤鸭。 家里人口多的,两只烤鸭还真不怎么够,不少娃子就抹着油嘟嘟的小嘴,吵吵着把自己家鸭子,宰一只也烤上。 这种要求换来的,往往是几巴掌:喂了一冬天,这开春马上要下蛋了,你敢烤着吃,老娘抽不死你! 等哑巴爷爷从山上,下来吃饭的时候,身后还跟着大熊。 这货看上去也瘦了,还戗毛戗刺的,估计也是因为哑巴爷爷离开的时间太长,害了相思病。 等吃完晚饭,刘青山就听到外面的锣鼓唢呐响起来,这才记起来:他们夹皮沟,今年也是组织了秧歌队的。 明天初六,各单位都上班,这是准备cao练cao练,明天去公社拜年了。 于是众人也都出去瞧热闹,秧歌队就在队部的大院里,年前就训练了将近一个月。 服装道具啥的,也都是新置办的,合作社也不在乎这点小钱儿。 四五十人的秧歌队,穿着鲜艳的衣服,扭得正欢实呢。 他们这边的大秧歌,就是热闹喜庆。 不过扭着扭着,人群忽然爆发出一阵哄笑,只见秧歌队的最后面,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一个黑乎乎的家伙。 是大熊,也摇晃着大屁股,在那使劲扭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