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章【出兵救援】 (第2/2页)
士兵用弓箭无情的射杀了! 守城明军很是无奈,有些士兵开始盘算起了投降,而城下坐镇的顺军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觉得引诱明军活捉明将是个好计策? 于是便让顺军前军掌旅:马万山,到汉中卫城外百米内朝城上射了一支带信的箭镞,正巧被明汉中卫指挥使巡视城防时发现,他打开书信一看居然是劝降书,而且上面还写着如若能归降大顺,则升官三级赏银50两。 这对于明军士兵们来说,可那是很大的诱惑力啊,也促使明汉中卫指挥使有些心动了。 可他转念一想自己的家属都还在褒城县内,若是现在这样去投降流寇,那恐怕家属们都必遭灭门!因此明汉中卫指挥使决定先观察一阵子在做打算。 另一边的明陕西三边总督为防止汉中府沦陷,他在西安府鄠县开始分兵,让明榆林卫总兵带领秦军铁骑先行,在命令西安前卫、西安左卫、西安后卫、神武右卫、西安右护卫、神武前卫、西安中护卫,这7卫中抽调出一半明军充当骑兵,毕竟西安府的明军熟悉地势,让他们先走在合适不过了。 之后又让明陕西都指挥佥事带领抽调出来的西安7卫骑兵,由终南山方向下西安府镇安县快速南下,务必绕到流寇后方拖住他们,以此来减少汉中府面临的压力。 剩下的明军则继续跑步前进翻过崇山峻岭,多数明军士兵们都累得精疲力尽!只有吴俊振与马维等新兵,由于之前训练走过山路,所以并不感觉很吃力反而还越走越快。 走着走着突然间马维,就指着前面说道“快看那是什么?” 吴俊振听到后顺着他的手势看过去,发现原来是一条河流,前队的明军也看到了这条蜿蜒崎岖的河水,明陕西三边总督急忙让明秦州卫总兵:左勷,打开地图察看了一下地形。 而明临洮卫总兵:牛成虎,则提出道“启禀总督大人,我军现在可乘船沿着汾水河南下汉中府,最快半晌就能到达。” 随后明陕西三边总督就下令全军士兵开始伐木,并规定每营士兵伐的木头,必须至少能做5艘船,命令下达之后士兵们纷纷拔出佩刀,走进丛林当中挥砍大树,有些士兵则负责用绳索套住树木,往空地处使劲拉确保树木落在无人地方。 此刻吴俊振也在挥刀砍着大树,他看上去十分费劲!而马维想了一下决定用长刀来伐木,毕竟军中没有锯子只能用长刀,来回抽拉使其慢慢割断大树。 到了酉时,基本上各营士兵都做好了船只,都各自把小船抬到河边开始登船。 主将船上的明陕西三边总督见到大家都累了,而且也快到用膳时间,便传令各营士兵在船只上食用干粮,待大家都吃饱过后又分出些人手,轮流值班查看船只行驶到何处了? 其中吴俊振与马维就被分在了值班人手当中,他俩是第一批值班士兵。 因此吴俊振在检查了一下船只行驶的方向无误,之后就走出了船舱,坐在船头看着天上的星空发呆。 哪知马维也走了过来,坐在旁边看着星空,问道“这次咱们出征流寇,吴兄你觉得可有胜算?” 吴俊振连忙扭头看着他,说道“流寇?对了今天总督大人说的流寇是怎么回事?这大明还有流寇吗?” 听到吴俊振不懂(流寇)是啥意思?马维只好装作是从老兵哪里听到的故事,他解释道“哦,就是一群反朝廷的乱民,说来也怪当今陛下处理事情不够妥当!” 这话让吴俊振听后觉得不可思议?便继续询问道“马兄,这又是怎么回事啊?能说说吗?” 于是马维就把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从16世纪开始全球出现的低温气候,让大明帝国这个东方亚洲地区长期处于小冰河时代,从万历后期至天启年间大明的气候显著变冷,北方风沙壅积日甚,旱灾逐年增多让农业收成锐降。 中原气温与北方农牧带的降雨量,也直抵秦汉隋唐宋元以来的最低点! 整个明末时期始终都伴随着旱灾、寒流、蝗灾、水灾、鼠疫、瘟疫,等天灾,此后中原气候持续下降,天下大乱狼烟四起。 而陕西承宣布政使司长期以来是全国社会矛盾的焦点,不仅大明藩王对百姓横征暴敛,就连官员乡绅们也是如此! 这让陕西承宣布政使司的百姓生活比其地区更为困苦,阶级矛盾尖锐,这一地区恰巧又是蒙、汉、回民,杂居之地是激烈的争端所,北方与大明统治者矛盾很深。 因此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就成为了,最早酝酿和爆发农民战争的地区。 话说在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陕西承宣布政使司汉中府北部,就时常发生灾荒! 天气久旱不下雨,导致草木枯焦赤地千里,使得百姓们颗粒无收饥民外逃,饿殍遍野饥民迫急,人人迁怒欲反官豪以求生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