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东升之帝国霸业_第十三章【流寇来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章【流寇来历】 (第1/2页)

    到了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7月10日,饥荒更加严重,又遇上了疫病(鼠疫)流行,让百姓们死毙愈多,几乎让人无粮食可吃,只能吃草木以及幼子来充饥!百姓们瘦的只剩下皮包骨,生活更是苦不堪言纷纷求死还痛快些。

    但尽管如此坐镇此处的明南直隶都察院陕西道监察御史兼陕西巡抚:乔应甲,见状不但不减免租赋赈济灾民,反而还增派朝廷所谓的〈新饷〉〈均输〉等赋役,严令官吏督责索要(实际上是战事需要!)。

    因此才导致了百姓不得不造反的事件,首先由西安府同州白水县居民:王二,聚众召集百姓造反,攻破西安府华州蒲城县管辖下的孝童乡,和韩城县的芝川乡。

    8月11日明熹宗天启帝:朱由校,在明奉圣夫人:客氏、明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等人的陪同下来到皇城西苑太液池游船戏耍。

    在太液池桥北浅水处登船设宴饮酒,又与明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明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以及两名亲信明司设监左少监:李永贞,与明御马监太监:涂文辅,一起乘船前去深水处戏玩小舟风景优美。

    待船只行驶到深处时,明熹宗一时兴起穿上了蓝色的(曳撒服)来到船头准备吟诗一首。

    却不料突然间刮来一阵狂风,直接吹动了船只,使得船头站立不稳的明熹宗不小心跌入水中,差点被淹死!

    好在及时被南北镇抚司锦衣卫队救起。

    但经过这次惊吓之后,却落下了病根,加之多方医治无效,使得身体每况愈下!

    之后明太子太保兼兵部尚书:霍维华,进献了一种仙药?名曰「灵露饮」宣称服后能立竿见影健康长寿?

    这样明熹宗听后很是高兴,决定试着饮用一颗下喉发现果然清甜可口,便打算日日服用。

    可在饮用几个月后,竟得了臌胀病!浑身逐渐水肿让他卧病在床动弹不得。

    自知时日不多了,所以明熹宗急忙宣诏内阁大臣们来乾清宫,下旨让他们辅佐皇五弟明信亲王:朱由检,登基继承大统匡复社稷。

    就这样17岁的信亲王殿下登基为帝,是为〈明毅宗〉。

    在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又因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发生了严重的干旱以及蝗虫的灾荒,让百姓们颗粒无收饿死居民无数!

    使得延安府葭州府谷县居民:王嘉胤、宜川县居民:王之爵,这两人也相继扯旗造反,而延安府安塞县居民:高迎祥、与汉中府石泉县居民:王大梁,则联合响应一同反明!

    以及延安府绥德州居民:王自用、延川县居民:张应金、绥德州居民:张存孟、洛川县居民:大红狼、清涧县居民:飞山虎、洛川县居民:王子顺、宜川县居民:苗美、绥德州居民:马守应、清涧县居民:拓养坤,一起跟着造反使得农民军声势日渐壮大。

    其中高迎祥自称(闯王)、王大梁自称(大梁王)由此揭开明末农民大造反的开头。

    恰巧当时陕西承宣布政使司重镇平凉府固原总镇固原卫,因边军缺饷欠缺不发,在加上有农民造反,而明军非但不去镇压,还反而参与着一起去抢夺固原卫库房钱财粮食!

    几乎天天都有大量的饥民抢掠事件,有的甚至公然抢劫官府的粮仓,基层官吏们来到西安府向明陕西巡抚:胡廷宴,汇报灾民的情况。

    起初明陕西巡抚还询问两句,做些指示安抚灾民,并对其抢掠官府的凶悍之徒严惩不贷。

    可后来报告之事越来越多,天天都有官吏挤满大堂,搅得明陕西巡抚不得休息!这让明陕西巡抚很是生气,直接就将汇报之人施以乱棍。

    还斥责道“天旱无雨、饥民无食,起而闹事偶有劫掠,本是历朝历代皆有之常事,何来大盗剧贼?本部院岂能不知晓,尔等何须扩大其事?待得明年春雨一落五谷丰登,饥民各安其业,到时贼患自无。”

    此事一传出,百姓们纷纷给明陕西巡抚起了个外号叫「司城闲主人」。

    但事情也随之越闹越大,让明陕西巡抚:胡廷宴,与明延绥总镇巡抚:岳和声,两人互相指责对方过错!并没有及时上报给朝廷,导致更多的百姓以及官吏忍无可忍,最终迫不得已加入到了造反行列当中!

    没办法明陕西巡抚只能不识时务地上了一个边军缺饷的奏章。

    从他的奏章里,我们可以想见军饷短缺的问题有多么的严重,奏章里形象生动的描写称“这些当兵的,起初还只是(典衣卖箭),现在则是卖儿卖女,之前只是沿街乞讨银两,现在则是离队潜逃!之前有些士兵只是暗中发发牢sao,现在则是公然闹事,聚众来府衙讨要饷银,还问朝廷何时发饷?”

    作为大明京师九边重镇之一的固原卫总镇、靖虏卫,两个边界重镇竟然缺饷银三年,而临洮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