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东升之帝国霸业_第十三章【流寇来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三章【流寇来历】 (第2/2页)

与巩昌卫两地缺饷高达五六年,总计欠官兵们白银二十五万两。

    然而朝廷刚刚接到明陕西巡抚奏章,没过三天北直隶京畿顺天府蓟州(也是京师九边重镇之一)的明蓟州监军太监:刘应坤,就上报说“蓟州镇士兵已经五个月没有发饷了!长此以往恐生兵变,还请朝廷速速发饷。”

    此刻辽东都指挥使司宁远卫军营中,也因四个月没有发军饷而导致士兵们发生兵变,其余的十三个营负责响应。

    明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兼辽东巡抚:毕自肃、明山海卫总兵:朱梅、明永平府通判:张世荣、明永平府推官:苏涵淳,在城楼上观望叛军们不断地叫嚣着。

    而卫指挥所内的明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袁崇焕,与明宁远卫兵备道副使:郭广,开始密谋诱捕首恶明宁远卫左参将:张正朝、明宁远卫游击将军:张思顺,两人平定叛乱。

    他们故意打开了卫所库房放银,在趁机抓住首恶严惩,斩首15人平定了宁远卫兵变。

    在得知事情严重性之后,明毅宗:朱由检,急命各部捐出银子,分别由户部的国库出银三十万两、工部出银二十万两、光禄寺出银三万两、顺天府出税银一万两。

    加在一起总共凑得五十四万两白银,作为新皇登基的特别奖金,发给了边关士兵们。

    可尽管如此真正发下来,平均每人才得了区区二两银子,不过聊胜于无啊!多少也是皇帝的天恩浩荡不是吗?

    明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朝廷百废待兴各处开支都需要银两,所以皇帝提倡节约。

    不仅自己衣着简洁(意思是衣服穿烂了都不换),还让皇后与嫔妃们跟着一起省吃节用,但国库银两依旧不够用!

    恰好这时明都察院直隶道监察御史:毛羽健,因偷养小妾而被夫人乘坐快马走驿站回府捉jianian在床,发现夫君有私情后两人大闹不已!

    因此惹得明都察院直隶道监察御史,联合了好友明刑科右给事中:刘懋,于2月初8日,一起直接上奏宣称“当今天下州府县困于驿站的约十之七八,而驿站用于公务的仅为十分之二,用于私事的占十分之八,且耗费银两不如裁撤。”

    本来就是愁没有银子的明毅宗,一听到有可以节省的地方,自然是毫不犹豫地批准裁撤全国驿站了,只剩下官道依旧沿用。

    这使得许多驿站官吏们失业了,其中明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延安府米脂县银州乡驿卒:李自成(字:鸿基),就是其中之一。

    李鸿基因丢失公文被裁撤,失业回了老家米脂县,虽然身上还有些银两,但也得为今后想个吃饭的去处啊?

    思来想去他就想到了,年少时曾收留自己的恩人明绥德州知州:艾应甲,打算继续去替他放牛打杂以维持生计。

    这艾家可是延安府绥德州米脂县官庄村的大户人家,艾应甲自小就出身于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其祖父:艾希清,为米脂县第一位进士:艾希淳,之胞兄而艾希清是位贡生,曾任明绛州通判。

    其父:艾榛,曾任京城的明东城兵马司副指挥使,其三叔父:艾杞,为延安府米脂县第二位进士、其四叔父:艾梓,为武进士,艾应甲自己也由贡生当上知县继而升任绥德州知州。

    就这样李鸿基在艾府的日子,过得还算安稳最起码能够有餐饱饭吃。

    4月初8日农民军:王二、大梁王,率七千人攻打西安府三水县,击败明三水县游击将军:高从龙,斩杀官兵二千人!

    之后就被明陕西商州兵备道左参政:刘应遇,出击斩杀王二于西安府白水县,使他被升任为明西安府兵备道副使。

    于是明西安府兵备道副使:刘应遇,又继续追击农民军:大梁王,在西安府渭南县大石川诛杀大梁王。

    而王农民军:王之爵,则攻打西安府韩城县龙门守御百户所,击毙明韩城县千总:王佐,又转战庆阳府真宁县与西安府耀州两地,来破明陕西督粮道左参政:洪承畴,的包围在攻西安府邰阳县。

    5月10日朝廷圣旨到,罢免了明延绥总镇巡抚:岳和声,以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兼通奉大夫:张梦鲸,代替并调明兵部右侍郎:杨鹤,负责总督陕西三边军务。

    此刻安定下来之后的李鸿基,很快就遇到了他人生当中的第一位新娘?

    当时在延安府米脂县李继迁寨中,有一户韩氏人家的姑娘名叫(韩金儿),此女生得娇媚艳丽处处惹人怜。

    有一次李鸿基在放牛回府时,途中初次与她相遇两人擦肩而过,穿着短衫月华裙的韩金儿香气扑鼻,她的一言一笑都被李鸿基看在眼里。

    这一刻李鸿基仿佛看到了天女下凡?难道这就是爱的感觉吗?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从此李鸿基开始对韩金儿,有了念念不忘之情,也被她的美貌所迷惑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