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一章你方唱罢我登场 (第2/2页)
接着又继续查看起上边的内容来,看是否属实。 刚刚看完,熊廷弼联合这几日的种种谣言分析,瞬间便明白了朱由校的意思。 不敢怠慢,急忙将这项命令传达了下去。 天有不测风云,仿佛偏偏要和熊廷弼作对一般,命令刚刚传达下去不到半日,恐怕还没有完全传达遍周边地区,建奴率兵来攻的消息就传进了他的耳朵里。 熊廷弼问来传达消息的哨卫。 “你说什么?奴酋努尔哈赤亲率大军而来?” “经略大人,建奴已至二十里之外。”哨卫知道事关重大,连忙答道。 熊廷弼没有再犹豫,已经走上城墙,并且开始调兵遣将,分城驻守,全面做好了应战的准备。 时间慢慢过去,建奴开始包围住了沈阳城,但是令熊廷弼意外的是,建奴竟然只围不攻,甚至这次建奴的数量和往日相比都有所减少。 牢记朱由校的意思,凭借坚城礼炮,和建奴打消耗战。熊廷弼也怕对方有诈,并没有派兵出去和对方进行野战,只是在城墙上做着备战的准备。 于是,沈阳城这里便出现了奇怪的一幕。 建奴重兵包围了沈阳城却并没有进攻,而熊廷弼也没有派兵野战,双方就那么隔着好几里地的距离大眼瞪小眼的互相提防地望着。 此状况一直持续了足足三天时间。 而另一路由皇太极率领的建奴却长驱直入,在沈阳辽阳周围各个城堡之间烧杀掠夺。 但是更奇怪的是,很多城堡仿佛是商议好的一般,偏偏在这一日晾晒粮草,还被建奴轻易攻破,然后用车装载掠夺而去。 这样的事情在辽东的城堡中不时发生。 整整三天时间,皇太极率领的建奴可谓收获颇丰,大大小小的运载队伍,有的用车拉,有的用马驼,一路浩浩荡荡回到了萨尔浒这个如今建奴的临时都城中。 孙得功,是广宁城中的守备,这次也是被皇太极抢去粮食将领中的其中之一。 皇太极的大军走后,孙得功命自己的亲兵从被烧毁的废墟中刨出了一箱箱的白银来。 看着如此多的银钱,孙得功简直笑得合不拢嘴。 “够意思,想不到这建奴还挺讲信用的。” 说着还不忘用手仿佛抚摸美女的脸庞一般,小心翼翼的抚摸着那些银子。 兴奋了一会后,孙得功得意的说道。 “走,写一封奏疏去经略大人里,就说现下过冬的粮草已悉数被建奴所抢去,请朝廷再调拨一些过来,以备军用。” 定辽中卫。 此处有一辽东本地大家族佟家,其祖上曾经出过一任辽东的总兵,那便是佟登。 现在家族子弟中虽说已经没有在军中任过这么高的官职了,但是佟家在辽东依旧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大家族。 其名下土地更是不计取数,佃农数量也极其庞大。 在这一次皇太极率兵来抢的过程中,佟家也是遭受劫掠的其中之一。 不过此劫掠却是主动的,而非被动。 佟家老爷子在自家府库中看着那一箱箱白花花的银子,心满意足的笑了。 接着对身旁的管家说道。 “给这次被劫掠的将领们去一封信,就说请朝廷调拨粮草的时候不要把我佟家那一份给忘了。” “这么多年时不时的供养着他们,也该是他们出把力的时候了。” 辽沈周围被皇太极大规模劫掠一事,不出几日,消息便传进了朱由校的耳中,连带着各种请调拨粮草的奏疏也一起送达到他的面前。 拿着这些奏疏,朱由校在王在晋,汪文言,孙传庭,洪承畴等人面前展示了一遍,说道。 “都看到了吧,放出谣言搭好戏台,双方登场上台做着稳赚不赔的买卖,却让朕来做这个冤大头。” 看到那一封封请调拨粮草的奏疏,在座的几位那还不知道怎么回事,纷纷气愤不已。 尤其是孙传庭,脾气比较火爆些,直接咒骂道。 “一群吃里爬外的东西!” 接着又叹口气。 “唉!可惜了,陛下之前已经明确下过圣旨,却没有想到皇太极会来得那么快。” 同样看完奏疏的汪文言思考了一会,说道。 “陛下之前说,他方唱罢,我登场。这次该是咱们出手的时候了吧?” 朱由校赞赏的看了他一眼,说道。 “不错,是该咱们出场了。” “传旨下去,此次违背旨意所有被抢的将官,土绅,全部抄家灭族!让他们把和建奴做生意的银钱给朕全都吐出来!” 听到朱由校这样说,王在晋等人却全都是一惊,没有想到陛下的后手竟然会是这样的霹雳手段。 直接抄家灭族,这不是和建奴一样也是硬抢吗? 于是,赶忙劝道。 “陛下,三思啊。如此做事只怕会让整个辽东的将领陷入更大的恐慌之中,万一……万一其投靠了建奴,岂不是仇者快亲者痛。” 看到他们这个样子,朱由校冷冷的笑了笑。 “你们是这样想的,辽东那些将领土绅是这样想的,相信皇太极也是这样想的。都以为朕会忍气吞声,捏着鼻子将这件事给认了。” “你们都看错朕了” “皇太极不是想玩吗?朕就来玩个大的!只要这次够狠,杀鸡儆猴,朕看建奴在辽东还能不能再轻易得到一粒粮食。” 看到陛下心意已决,在场的几人心中皆是不安。 他们没有想到朱由校会如此疯狂,竟然冒着对方可能投敌的风险也要这样做。 看到众人如同疯子一样的看着自己,朱由校得意地笑了,以为自己真的这么莽吗? 于是继续说道。 “顺便传令下去,若如不想被抄家灭族,则拿出足够的银钱来买命,而且其也不能再继续在辽东呆着了,都给朕滚回关内去。” “还有,朕预设立一军事学院,命辽东各级将领让他们的子女去京师就读。” 几人听到这里明白了,陛下这是想要将辽东的这些蛀虫连根拔起啊,即使拔得不干净,一招让他们的子弟去京师就读也足以令他们投鼠忌器。 说好听点是去军事学院就读,学习行军打仗的本领,本质上更是一种人质的作用。 王在晋几人想了想,觉得如此做事虽然依旧有很大的风险,但是已经是为辽东的这些将领士绅们留了一条活路了,不至于全部逼反。 心下稍微松了口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