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五十七章 民众所求,不过钱粮田地......(求订阅) (第1/2页)
数日后。 朝堂重新商议南海战事。 纵然姚贾等人极力反对,但在始皇坚持之下,最终重定南海策略。 章邯为主将,李信为副将。 杨翁子等驻守在南海的二十万大军,尽数归章邯调遣,此外征召楚地的楚人及百越人共十五万,另征召关中秦人五万,共四十万大军,而新征伐的大军将于三月后开拔。 殿外。 不少官员正在恭喜章邯。 章邯有些没回过神。 他其实之前根本没想过,征伐南海的事会落到自己头上,而且他为骊山守将的时间并不长,按理而言,朝堂将军人才众多,何以轮得到他? 结果...... 出乎所有人意料。 在十公子一番激烈进言后,南海的策略最终大变。 而他却成了最后赢家。 回想着朝堂上百官各执一词,为南海之事争的不可开交时,章邯依旧有些恍忽,这一切都充满着不真实。 良久。 一阵微风拂过。 章邯才勐的清醒过来。 只是他的身边早已空无一人。 章邯深吸口气,强忍着心头激动,迈步朝殿外走去。 然并未走出几步,一道身影出现在眼前。 看清来人,章邯连忙执礼。 说道: “章邯参见十公子。” 秦落衡笑着道:“恭喜章将军了,眼下南海事乱,有章将军前去镇抚,我相信南海定能一战而平,南海的民众也能彻底摆脱战乱之苦。” “不过......” “章将军我也另有事告知。” “公子请讲。”章邯神色微凝,他在见到秦落衡那一刻起,便知道十公子找自己是有事相商,毕竟自己平白受了这么大的好处,怎么可能不做任何表示? 秦落衡澹澹道: “章邯将军应也听说了,南海策略的改变,几是我凭一己之力改变的,但其实并非如此,上一次朝会章邯将军并不在场,因而不清楚当时情况,朝中并无几人想改变,其中原因,章邯将军在朝中这么久,只怕比我更清楚其中缘由。” “我也就不多说这些了。” 章邯额首。 他自然是清楚其中门道。 南海战事是一个巨大的名利场,尤其是在大秦一统天下之后,能立军功的地方是少之又少,南海无疑是当下最好的选择,因而很多官员都想分一杯羹,他虽颇受陛下赏识,但随着阿翁章愍病逝后,章氏在朝中愈发日微,对他的仕途也并无多少帮助。 甚至...... 他之所以能担任骊山守将,还是自告奋勇、主动请缨获得的。 当时他正在少府任职,而那时骊山爆发叛乱,即黔布叛乱,整个骊山变成了一个动荡地,稍微处理不慎,便可能引起一场大暴动,一场多达数十万人数的暴动,因而朝中官员并无多少想去,而就在这时,他主动请缨,这才当上骊山守将。 而他也不负众望,不仅平息了骊山动乱,还将骊山刑徒安抚的很好。 自此。 他才彻底坐稳骊山守将之位。 若是不发生什么大的变动,他恐要在骊山守将上待上数年,而后会平稳晋升到朝堂,但随着南海策略变动,他摇身一变,从骊山守将,变成了领兵四十万主将。 其中差异不可谓不大。 章邯道: “公子请讲。” 秦落衡笑了笑,轻松道:“你不用如此紧张,我非是让你做违法之事,只是的确可能会让你做些变通,你朝会时应察觉到了,关中氏族今天大多都没有吭声,而这自然是有原因。” “原因则是那天朝会后,我许诺他们,让他们的族中子弟进入军中,同时会给与一定优待。” “即悉数安排为伍长、什长。” “此事本跟你商量,只是当时缺少考量,便直接一口答应了。” “我实是有些惭愧。” 闻言。 章邯笑道: “公子言重了。” “关中子弟本就骁勇善战,而且有着极高素养,由他们统兵练兵,自是最正常不过,即便公子没有答应,我也定会这样任命的。” “公子实是多虑了。” “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了。”秦落衡点头道,随后又道:“朝会时,父皇也说了,会在军中设立军司马一职,用以凝聚军心,教化士卒,进而让士卒团结一致,若换成平常,我其实并不会担心,只是蒯彻乃我举荐之人,我心中不免有些忐忑。” “若是蒯彻口出不逊,亦或动摇军心,亦或挑唆是非,敢请章邯将军直接依军令处置,断不要有任何留情。” 秦落衡神色异常坚定。 见状。 章邯沉声道: “公子大可放心。” “若他真有违反军令,我定如实按军法处置。” “理应如此。”秦落衡道。 秦落衡看着章邯,又道:“岭南环境艰苦,天气炎热,地方多有瘴气,我建议章邯将军去到岭南之后,不要贸然动兵,而是先疏通水域,而且切记不要饮用生水,而是要食用热水,至少要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