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三章 武担山下 山呼万岁  (第2/2页)
。    当这响亮的长枪撞地声与武担山下的庄严礼乐声交杂之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更加动人心魄的声音。    就像天空中的神明在吟唱一般。    很是让人感到血脉喷张。    成都距离武担山并不远,随着天地间无言的欢呼声越来越响,刘备的车驾已经来到了武担山下。    当车驾停稳之后,已经换上汉天子冕服的刘备从车驾中缓缓现出了他的身形。    刘备身长七尺五寸,这种身材在当世已经算是高挑。    他相貌又与常人不同,给人一股不怒自威的感觉。    而汉天子冕服经过两汉四百年的发展,经过各代大儒的不断完善,显得十分威严。    当威严的天子冕服穿在相貌不凡的刘备身上时,更显得今日的刘备贵气慑人。    所以当刘备穿着汉天子冕服从车驾中出现后,武担山下的数万双眼睛都流露出敬畏拜服的    神色。    虽未正式完成登基仪式,但现在的刘备,已经成为了这数万人心中的天子。    何为天子?    天子受四海之图籍,膺万国之贡珍,内抚诸夏,外绥百蛮。    天子是这天地间,至高无上的存在。    当刘备走下车驾的那一刹那,成都城外的整个天地间,瞬间被一阵无比热烈的欢呼声所覆盖。    无数声火热高涨的欢呼声在武当山下拔地而起,快速的朝着天上的云霄冲去。    这种高涨热烈的欢呼声,似乎要将刘备所处的这片天地震碎。    无数飞鸟被这响亮的欢呼声从密林中惊起,不停地盘旋在天空中。    而当这由数万人发出的响亮传遍这片天地之际,在武担山上亦似乎隐隐传来回声。    这是山呼!    当年孝武帝封禅泰山时,随从的大臣们都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    至此历代汉天子将此事作为一个极大的祥瑞看待。    五色云起,拂鸟扬空;万岁山呼,震天动地。    这便是如今刘备踏下车驾后,所看到的盛大景象。    这副景象让刘备的心中浮现激动亢奋的心情。    他耳中听着那似乎永久都不会断绝的万岁声,他看着眼前那数万为他俯首欢呼的大汉子民,他的脸上变得越来越越潮红。    没有一个男人,能抗拒这种场面。    在盛大的欢迎仪式下,刘备朝着武担山缓缓走去。    他用来告祭天地的祭坛,就在那武担山上。    刘备老而弥坚,他的脚步虽慢却相当稳健。    武担山距离他并不远。    当刘备的脚踏在武担山下的第一层台阶上时,武担山下数万人的目光便已经齐齐回转,朝着他有着日月星辰的背后看去。    感受着脚下的石阶,刘备昂首挺胸,他一步步朝着他人生中的至高点走去。    在刘备一步步往武担山上走的时候,他的脑海中回忆起了他以前所经历的一切。    数十年来,他被人背叛过,他被人诽谤过,他被人耻笑过。    他最落魄的人,身边随从不过一二人。    他最危险的时候,敌人的刀刃几乎要砍在他的身上。    但在这数十年来,无论他遭遇多大的磨难,他却始终没有放弃心中的那个理念。    荣华富贵以他的名望来说,只是唾手可得之物。    他本可以为了荣华富贵,功名利利而随波逐流,放弃他心中的那个理想。    但是那绝无可能。    磨难又如何,死亡又如何?    若想让他刘备向这吃人的,利欲熏心的世道屈服,那他宁愿选择在敌人的刀枪剑戟中,守住他心中的清明。    今日他所得到的荣耀,是靠他永不放弃的信念而得到的。    将来纵使世事更为艰难,但他依然会坚定、毫不犹豫的继续走下去。    正如他现在这般。    刘备年近六旬,山路崎岖,台阶陡峭,本来这样的路况是不适合他这个老人行走的。    而在朝着山顶步步逼近之时,刘备其实已经感受到了疲累。    但是就在这时,他的身体中爆发出一股叫做信念的力量。    在这种力量的影响下,刘备的步伐反而越来越稳健,他看向山顶的眼神也越来越坚定。    而在刘备踏上武担山上之时,一众大臣在许靖与于禁的带领之下,分列两侧跟随在刘备的身后,朝着武担山的山顶缓缓走去。    武担山并    不高,很快刘备就率先到达祭坛之上。    而当刘备到达祭坛上之后,他身后为首的大臣亦在离祭坛五步远的地方停住了脚步。    唯有太傅许靖手持一篇祭文,跟随刘备来到祭坛之上。    在刘备点燃祭坛上的三处柴堆之后,身为刘备手下名望最高的许靖,当即展开手中的祭文朗读了起来。    「惟延康元年九月丙午,皇帝备敢用玄牡,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神祇:    汉有天下,历数无疆。曩者王莽篡盗,光武皇帝震怒致诛,社稷复存。今曹cao阻兵安忍,戮杀主后,滔天泯夏,罔顾天显。cao子丕,载其凶逆,窃居神器。    群臣将士以为社稷堕废,备宜脩之,嗣武二祖,龚行天罚。    备惟否德,惧忝帝位。询于庶民,外及蛮夷君长,佥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业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无主。    率土式望,在备一人。备畏天明命,又惧汉阼将湮于地,谨择元日,与百寮登坛,受皇帝玺绶。脩燔瘗,告类于天神,惟神飨祚于汉家,永绥四海!」    当许靖鼓起他平生最大的力气朗读完手中的这篇祭文后,祭坛之下的文武百官在祭坛上谒者的指挥下,齐齐对着祭坛上的刘备作揖参拜道:    因为数百位大臣按照次序分别站立在不同的台阶之上,所以他们的参拜声很快就陆续的传递到山下。    当山下的谒者听到大臣们的参拜声后,山下的谒者马上指挥起山下的乐队奏响了天子礼乐。    庄重而又不失愉悦的礼乐,在上千鼓吹的奏响之下,开始快速地在武担山下响起。    而当这天子礼乐传到山上的祭坛之后,山下数万士卒的欢呼声再次响彻在这片天地间。    今日,大汉法统续立!    天气冷,手速有些慢,问题不大。    今晚有三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