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三章 武担山下 山呼万岁  (第1/2页)
    糜汉正文卷第二百四十三章武担山下山呼万岁汉延康元年九月,蜀地中盛传天子刘协为曹丕所残害。    汉中王刘备听闻这个消息后,悲痛不能自已,他亲自为天子刘协制服发丧,并且追谥刘协为孝愍皇帝。    因汉天子刘协已经为曹丕所残害,加上在之前益州各地中祥瑞不断,所以在成都中一些地位不高的大臣,开始正式公开上书向刘备上书劝进。    这些大臣为议郎阳泉侯刘豹、青衣侯向举、偏将军张裔、黄权、.劝学从事张爽、尹默、谯周等。    这些大臣基本都是出身益州士族,在益州有着广泛的名气。    他们在劝进刘备的上书中,大多以经书、图谶为理由来劝谏刘备称帝。    很明显这些益州大臣正在用自己在益州本地的影响力,为刘备称帝之举建立舆论基础。    在这些益州大臣上书劝进的数日之后,那些真正执掌大权或者地位崇高的大臣,开始了他们的正式劝进。    卫将军于禁、太傅许靖、安汉将军糜竺、军师将军诸葛亮、太常赖恭、光禄勋黄柱、少府王谋等纷纷上言:    「曹丕篡弑,湮灭汉室,窃据神器,劫迫忠良,酷烈无道。人鬼忿毒,咸思刘氏。今上无天子,海内惶惶,靡所式仰。    群下前后上书者八百馀人,咸称述符瑞,图、谶明徵。间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乃去。孝经援神契曰「德至渊泉则黄龙见「,龙者,君之象也。    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大王当龙升,登帝位也。    又前关羽围樊、襄阳,今糜旸诛曹仁、戮贼军,煌煌战功,正应此理。    襄阳男子张嘉、王休献玉玺,玺潜汉水,伏於渊泉,晖景烛耀,灵光彻天。    夫汉者,高祖本所起定天下之国号也,大王袭先帝轨迹,亦兴於汉中也。    今天子玉玺神光先见,玺出襄阳,汉水之末,明大王承其下流,授与大王以天子之位,瑞命符应,非人力所致。    昔周有乌鱼之瑞,咸曰休哉。二祖受命,图、书先著,以为徵验。今上天告祥,群儒英俊,并进河、洛,孔子谶、记,咸悉具至。    伏惟大王出自孝景皇帝中山靖王之胄,本支百世,乾祇降祚,圣姿硕茂,神武在躬,仁覆积德,士,是以四方归心焉。    考省灵图,启发谶、纬,神明之表,名讳昭著。    宜即帝位,以纂二祖,绍嗣昭穆,天下幸甚。臣等谨与博士许慈、议郎孟光,建立礼仪,择令辰,上尊号。」    在成都中能叫得上名字的各位大臣都正式上书劝进后,刘备不再推辞,他下令让群臣商讨称帝日期及称帝地点。    而在成都中的大臣在经过数日的紧急磋商之后,终于将刘备称帝的地点及日期给确定下来。    成都西北武担山处。    在经过诸葛亮等众位大臣的商讨之后,他们将武担山确定为刘备举办登基大典的地方。    之所以诸葛亮等大臣会将武担山作为刘备登基的地点,是因为武担山位于成都西北,而在易经中乾位在西北。    乾者,皇者之位也。    在确定下刘备登基的地点及日期后,成都中的各位大臣就在诸葛亮的主持下,在武担山上下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布置准备。    一段时间后,刘备登基仪式的一切准备都已经就绪。    而刘备登基的日子,也已经到来。    汉延康元年九月十八,哪怕是惜字如金的史书上,将来也会对今日记载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时在武担上的山下,一众大臣早已经按照各自的次序站好。    他们的身后及周围,是数万甲胄齐整,身形彪悍的    汉军持枪卫士。    在往常之中,大臣与卫士之间的身份可能有着差距。    但是今时今日他们聚集在此,都是为了一个人,为了一件事。    他们是要目睹一位王者化为云龙翱翔九天,他们是要见证一件足以改变天下格局的大事的发生。    当盛大礼乐响起时,一辆尊贵庄严的车驾在数千甲士的护卫下,开始出现在数万双眼睛中。    数百位大臣的眼神跟随着车驾的行进,在不断地流动着。    在那数百双目光中,有着兴奋、有着激动、有着感慨、亦有着敬畏等不一而足的神色。    这时代表着希望与光明的阳光,正肆意的倾洒这数百位大臣的脸上。    在和煦明媚的阳光照耀下,数百位大臣的神色最终化为一种统一的神采,那便是火热。    车架中坐着的那人是他们的王,亦即将成为他们的皇!    本来成都的天气自进入秋季以来,大多以阴沉为主,偶尔还会夹杂着有些阴冷的秋雨。    之前在选择刘备登基称帝的日子时,诸葛亮等大臣还为这事担心过。    岂不料在他们选定九月十八为刘备登基的日子后,成都城内外的天气却突然渐渐好转。    及至今日,云阴悉敛,日光皎然!    这一幕让一众大臣的心中都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更让他们的内心中浮起一种别样的情绪。    在古人的眼里,天气有时是上天的一种暗示。    阴沉的天气突然放晴,这种现象让他们觉得刘备的登基,正如他们所上书的那般乃是天命所归。    这种暗示让数百位大臣脸上的火热神情更加洋溢,他们纷纷朝着那辆车驾俯身拜去。    而数万汉军卫士虽然因为职责所在,他们的身形不能有一丝的移动。    但是他们的目光却如数百大臣一般,在注视着那辆车驾。    他们眼神中的火热一点都不比大臣眼中的少。    时值秋季,秋风飒爽。    当一阵夹杂着稻穗香气的秋风快速的吹拂过武担山下时,数万汉军兜鍪上的白羽迎风飘扬。    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白羽,在迎风飘扬之下朝着车驾的方向弯曲,这一幕就像这数万汉军甲士在向车架中的刘备低首参拜一般。    数百公卿俯身,数万羽林低首,这是专属于大汉天子的荣耀。    当刘备的车驾离武担山越来越近时,那数万羽林卫士自发地举起手中的长枪,用长枪的末端重重地敲击着地面。    数万声长枪敲击地面的声音,从齐整的大地上响起。    这声音越来越大声,及至最后似乎这阵阵响声,都已经将整座武担山包裹其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