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好消息 (第1/2页)
“李浪,好消息。我找到愿意给我们代工的服装厂了。” “好。具体情况。” “我开始的时候,找了一些国企服装厂,他们知道我是个人想找他们代工,连谈的余地都没樱有一家还直接把我赶出来了。” “后来我就专门去找乡镇集体制的服装厂,找到一家因为效益不好,濒临倒闭的厂。厂长可以为我们代工,但是必须要有单位介绍信。” 李浪笑着摇头道:“那些死脑筋的人啊,厂子都要倒闭了,还不懂得变通。没事,你把人约到我这,我跟他们谈。” “好。” 蔡利巧笑嫣然的看着李浪,继续:“李浪,你觉得,我的任务完成得怎样?” 哟,这是要邀功呢。 “还行吧,最起码会动脑子。只是用的时间还是太长了。” 蔡利脸上的笑容瞬时消失,嗔道:“我走了。” 李浪并没有挽留的话,只是笑笑,看着她离开。 …… 五一劳动节到来了。 上午九点四十分左右,一行十几人,来到了聚朋友饭馆院门口。 领导们,来了。已收到消息,在院门口等待着的李浪,笑容满脸的:“热烈欢迎各位领导,莅临聚朋友饭馆指导工作。” 走在最前面,看起来五十岁左右,有着上位者威严的中年男人,和蔼的笑着:“我见过你的照片,你就是李浪吧?” “我就是。领导您能记得我的样子,我真是万般荣幸。” “嗯,伙子,长得挺精神。不错。” “谢谢领导的夸奖。您和各位领导里面请。” “我们就进去好好看看,国内第一家个体经营的饭馆,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走。” 李浪侧着身,领着一众领导,往院门口走去。 “各位领导上午好。” 分站在门口两边的李春燕和枣,心情澎湃的和领导打招呼。 前,郑局长过,这位领导,不喜欢故意摆出来的排场。 所以李浪也没叫饭馆全部人站在门口迎接,只安排了颜值最高的两人客串迎宾女郎。 领导笑呵呵的:“你们好啊。” 李浪特意介绍:“这位是我二姐,这位是我表妹。我也想不到,饭馆生意会这么好,忙不过来,只好把我妈以外的所有家人,都叫来店里帮忙了。” “好。”领导点点头,跟着李浪继续往里走。 走进屋里坐下后,李浪亲自动手泡茶。 领导喝了一口茶后,: “李啊,我听,你这饭馆,每到饭点的时候,门口都是排队等吃饭的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领导刚进门,就考起李浪来。 李浪镇定的道:“那我就在诸位领导面前班门弄斧,我的浅见。” “来我这吃饭的,超过一半的人,都是来吃‘政治’的。” “外国客人,来观察我们国家个体经营的状况。国内客人,来确认个人是不是真的可以做买卖。” “还有约一半的人,是因为认同我的厨艺而来。” 领导点着头:“言之有理。李啊,你的聚朋友饭馆,是国内第一家个体经营的店,是个体经营的榜样,一定要做出榜样该有的样子来。如果有什么困难,可以跟我们。” 李浪马上道:“回领导,没困难。我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生活比以前好了很多。我没有困难,有的是一颗对国家感恩的心。” 李浪这话得很漂亮。 各位领导都笑了。 特别是工商局的人,心里高心想着,当时选李浪这里做第一个试点,真是明智之选。 这伙子,上道。 前途无量啊。 “李,一些人对你的做法不认可,可能会给你带来压力。但是我要的是,你不必担心,你的经营合法合规,只管放心大胆的干吧。” “有领导您这句话,我就可以安心做事了。谢谢您,谢谢国家。” 领导:“李,我的一位老朋友,前几来过你这吃饭。” “他回去后,特意跟我,你做的糖醋鲤鱼有多好吃。把我给馋得啊……” “今我就假公济私一回,来吃吃你做的糖醋鲤鱼。单做这道菜就可以了啊。” 李浪:“好。各位领导,请喝茶稍等,我马上就去做。二姐,给领导们泡茶。” 约十分钟后,李浪端着糖醋鲤鱼过来了,人未到,材香味就飘了过来。 领导深吸了一口气,脸上露出几分陶醉的表情。 菜刚放到桌上,他就拿起筷子:“这味道,太诱人了,我就不客气先尝尝了。” 领导夹了一块鱼rou放进口里,慢慢嚼着,头不断的点着。 “这味道,让我想起当年在东山省打仗的时候,第一次吃糖醋鲤鱼,就是这个味。正宗。好,非常好。” “难怪你对自己的厨艺这么有自信。这就一道菜,在整个燕京城,也没几个人能做得比你好。” “你们别光看着我吃啊,都尝尝李的手艺。” 随行的领导们,都动起了筷子。他们一边吃,一边大赞李滥手艺。 很快,一条三斤重的鲤鱼,就剩下鱼骨架了…… 是尝尝,却把整条鱼都吃光了。意犹未尽的各位,都有点不好意思。 都怪这鱼做得太好吃了啊。 “李,我今儿兴致来了,要送你一幅字,你这里有没有文房四宝?” “樱能得到您的墨宝,我……嘿,高忻不知该什么了。您稍等,我马上拿笔墨纸砚来。” 李浪拿来文房四宝,:“领导,我给您研墨?” “好。” 李浪研墨的时候,领导“噫”了一声,:“李,看你研墨的手法,也是行家啊。” “您过奖了。行家我不敢当,只是时候跟师傅学过几年字,略懂。” 一切准备就绪,领导开始挥毫写下草书:个体第一家。 这草书,形神兼备、气势磅礴、力透纸背,绝对的大家风范。 看着这五个字,似乎能体会到那种“敢劈开下万物”的气势。 同行的领导们纷纷赞美起来。 李廊墨水干了,珍而重之的把这幅字收好。 “领导,您写的这幅字,就是我的镇店之宝。” 领导:“哈哈哈。你这个李啊……全国人民都关注着你这‘个体第一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