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赵顼,携百官成团出道_第0249章:王安石祈雨,西夏国求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249章:王安石祈雨,西夏国求粮 (第1/2页)

    很快。

    赵顼将欲任命王安石为祈雨官的消息告知了中书省,并令喜子带去了一句话。

    “大宋变法,不能没有王介甫。”

    此话一下子堵住了韩琦等人的嘴,无人敢再劝阻赵顼收回此决定。

    官家是逆着民心,逆着多数官员的意见在护王安石。

    此等恩宠,无人不羡慕。

    六月二十四日。

    朝廷正式颁布祈雨诏,将在六月二十九日筑坛祈雨,并命翰林学士王安石为主祈雨官。

    此旨意颁布后,朝堂之上,无人再敢说什么。

    因为他们知晓,这是官家的意见。

    官家力挺王安石,官家力挺免役法。

    若在仁宗朝、英宗朝,反对官家意见,让官家收回成命,算不上什么,乃是很多臣子常做的事情。

    但是——

    若和当下的官家对着干,那定然是没有什么好果子吃了。

    官员们几乎全部噤声。

    但民间的书生百姓却是议论纷纷,普遍认为王安石没有资格代官家祈雨,担任主祈雨官。

    议论归议论,朝廷的决定不是他们能够更改的。

    若王安石能祈雨成功,那将会变成一桩美谈,无人再敢去攻击免役法和王安石。

    但若失败了,那必将言论滔滔,王安石的仕途可能彻底终结。

    而赵顼,将此事赌在了六七成下雨的概率上。

    为今之计,别无他法。

    不过所有人都在祈祷,祈雨能够成功,不然今年将会有更多的百姓受难。

    六月二十九日,烈阳高照。

    汴河之畔,高高筑起一座高台。

    高台由净土筑造而成,高约三丈三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别置有祭品。

    周边百姓甚多,呜呜泱泱,全被禁军士兵们挡在了外围。

    王安石作为主祈雨官,沐浴更衣后,身穿官袍,大步而来。

    一旁的魏清风身穿祭服跟在一侧。

    少顷,数名道士清洁过祭坛,王安石走到祭坛最上方,亲自焚香。

    魏清风则是用杨柳枝在一张细绢上涂涂画画。

    一系列准备工作完成后,王安石开始念诵祈雨祭文。

    其念完之后,将一盘鹅血放在祭坛上,然后叩谢天恩。

    一系列祈雨动作完成后,王安石便离开了祭坛。

    此刻,祭坛将完全封闭,任何人都不能靠近祭坛。

    第二日午时,将会有专人前去查看。

    若那盘鹅血上有蛤蟆、蜈蚣、长蛇等,就意味着很快便将下雨。

    如果只有飞鸟的粪便,那说明祈雨的心不诚,需要继续祈雨。

    如果五日之后没有下雨,那就只能接着祈雨,但那时的祈雨官可能就不是王安石了。

    ……

    第二日,午时。

    魏清风亲自前往祭台查看,他发现那盘鹅血上空无一物。

    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他观察了一番云团后,更是深深皱眉。

    而这时,赵顼也有些着急了,将魏清风召进了垂拱殿。

    “魏清风,你不是说今日有六七成的把握会下雨吗?这不对呀!”赵顼看向西方的晚霞,一脸郁闷地说道。

    俗话说,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很明显,明日还将是个大晴天。

    魏清风苦着脸说道:“官家,天有不测风云,今日,臣再次观云,发现接下来的几日大概率应该都是好天气!”

    “啊?”

    赵顼有些欲哭无泪,自己还是高估了魏清风的准确率。

    问了几句后,赵顼便让魏清风退下了。

    当下,他需要好好思索一番,如果王安石祈雨不成,他将如何留下王安石。

    果不其然。

    第三日依旧是晴空万里,无半分要下雨的征兆。

    第四日,晴空依旧。

    而到了第五日,依然是阳光灿烂,温度还升高了许多。

    若到了今日黄昏还未下雨,那就要重新祈雨了。

    此刻,百姓们再次辱骂起了王安石,认为让王安石这个说出:“天变不足畏”的人去向上天祈雨,上天是不会有任何反应的。

    王安石心不诚,有多次辱骂上天的举动。

    日近黄昏,赵顼搬着椅子坐到了院子里,抬头望向西方即将落下的太阳。

    “难道上天真的要让王介甫归于野?”赵顼喃喃说道。

    与此同时,王安石再次写好了他的辞呈。

    官家已经待他不薄了,是他时运不济,命运多舛,连上天也不给面子。

    “唉,罢了罢了,是我王安石过于自信了,大宋朝没有了我,没准儿会发展的更好!”

    王安石的语气中,充满了不甘与不舍,但又无能为力。

    就在这时,突然起风了!

    “官家,起风了,起风了!”喜子兴奋地朝着赵顼说道。

    赵顼站起身来,发现确实是来风了,并且天色渐暗,风似乎在渐渐加大,空气中温度也降了下来。

    司天监,观星台。

    魏清风手拿望远镜,望着天边变幻的云彩,喃喃道:“要下雨了,要下雨了,上天是要保住王介甫呀!”

    哗啦!哗啦!

    没多久,枝桠摇摆,树叶晃动。

    汴京城内外的百姓都感动了天色的异常,这似乎是下雨的征兆。

    兀地,天一下子黑了下来。

    天昏地暗,狂风大作。

    天空中铅黑色的云朵,越来越多,越来越低。

    不过数息,豆粒大的雨点从高空中落了下来,越来越密集。

    啪!啪!啪!

    哗啦!哗啦!哗啦!

    雨滴打在满是土尘的大路上,打在焦枯的植物上,打在田间干裂的土地上。

    哗哗哗!哗哗哗!

    大雨倾盆而降,越来越大,如天空中天河倾泻一般。

    王安石站在院内,浑身上下都被雨滴打透了!

    “天不亡我王安石,天不亡我王安石啊!”王安石高声吼道。

    这场雨,不仅拯救了王安石的仕途,而且让他对自己再次充满了信心。

    此等大雨,最高兴的自然还是百姓。

    一个个在雨水跳跃奔跑,互相庆祝。

    这场雨,至少还能保证他们近乎四成的庄稼,对于很多人来讲,这就是救命雨。

    这场雨的规模极大。

    不仅仅是开封府,应天府、河南府、大名府,几乎是整个大宋北方都下雨了。

    大雨,不停地下。

    那些干涸的河沟活了,那些充满裂缝的田地也都被浇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