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汉武帝:开局怂恿我爹造反_第二百四十八章 欲立太子,暗潮涌动(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八章 欲立太子,暗潮涌动(二) (第1/2页)

    第249章欲立太子,暗潮涌动

    两人一番商议决定还是通过张安世询问刘进的意见。

    是日,丞相桑弘羊、御史大夫赵过给张安世送上拜帖。

    说来,丞相、御史大夫皆是三公,而张安世仅仅是个加官才是个两千石的光禄大夫,若按照其本官尚书令仅是千石。

    根本没有资格被两个“三公”级别的人送上拜帖。

    然而有时候权势却也非是俸禄级别决定的。

    他张安世虽然仅仅是尚书令,但作为皇帝的贴身大秘,几乎内外朝所有的事情均需要过他一手才会到皇帝那里,这其中的权力到底有多大,任谁都能想象的到。

    这也是为何在汉武帝后,凡权臣必定有“录尚书事”这个职责的原因。

    因此不凭地位凭权力,三公方才给其送上拜帖。

    作为刘进的贴身大秘,其权力是巨大的,然其压力和任务也是巨大的。

    首先是皇帝需内容还需要提前草拟出处理意见以供皇帝参考。

    其次,随时准备应对皇帝对中外朝的各种安排。

    再次,张安世目前还掌握着《大汉日报》报社的相关事宜。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杂七杂八的工作需要处理。

    因此张安世近些时日,几乎每天都是深夜放下能休息,鸡鸣便要起床去工作。

    一上午,张安世忙完工作,临近吃饭的时间,方才疲惫的舒了一口气。

    这时其侍从前来道:“尚书令。丞相、御史大夫联袂送来拜帖,请尚书令前去赴宴。”

    张安世一听,赶紧坐直道:“快将拜帖给我看看。”

    侍从双手捧着将拜帖递上。

    张安世翻看起来,然拜帖上就借口新酿的酒水可口,特意邀请张安世前去饮酒。

    张安世思索了片刻,想了想丞相、御史大夫定然不会无缘无故邀请自己去喝酒的,定然是有事情。

    又联想到前些时日提刘进处理奏章,丞相和御使大夫联袂上奏请立太子。

    然刘进却留中不发。

    张安世一下便猜到了两人邀请他定然是想从他这里探听一下刘进对立太子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张安世在刘进身边时日可不短了。

    当年刘进当琅琊王的时候,张安世便在刘进身边当治书,后来刘进成为皇帝,也一直在刘进身边当尚书令。

    对于刘进的心思他不敢说能摸清,但也知晓个五六分。

    刘进之所以留中不发,依照张安世的猜测,定然是依旧有顾虑,至于顾虑是什么,他张安世虽然心中有所猜测,但却也不确定。

    想到此,张安世颇有一番想要去赴宴的打算,然而忽然一想,他意中朝臣子,若是于外朝的丞相、御史大夫接触过多,会不会引起刘进的猜疑?

    这心思一起,他立刻决定不去了。

    当即张安世道:“陛下尚且有些事要吩咐我,我不敢轻易离开。

    稍后我写一封信件,你亲自送至丞相府,替我向丞相及御史大夫表示歉意。”

    “唯。”那侍从应了一声。

    张安世略一思索,提笔写起来。

    信件内容大体是首先表达了自己的歉意,说陪在皇帝身边,指不定皇帝什么时候就要召唤自己,自己不敢轻易离开,因此宴会就不去了。好酒不能喝也比较遗憾。

    其次用极为隐晦的语言写出来两人的奏疏皇帝已经看了,并且极为重视,之所以留中不发,是因为其本人尚且犹豫,至于为何犹豫,他张安世不清楚不了解不知道不明白。

    写完之后张安世加盖了自己的私章,给了侍从,令他送至丞相府中。

    而为何刘进有些犹豫立刘病已为太子?

    盖因他知晓,历朝历代的太子,善终的不多。

    甚至不少太子因为种种原因和在任皇帝反目成仇的都不少。

    远的不说,就说刘进的父亲刘据。

    当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和时任皇帝刘彻兵戎相见,若非刘据悬崖勒马,及时负荆请罪,父子相残的惨剧就要发生了。

    而在刘进的上一世,这惨剧就在历史上真实发生。

    刘进生怕此时立下太子,到时候也发生那样的惨剧。

    但刘进也知晓,现在他子嗣不多,且子嗣年幼,还算好说。

    待时间一长,他子嗣多起来,且子嗣长大后,万一有野心家出于自己的野心,暗中扶持某些子嗣夺嫡,更容易造成朝廷动荡。

    因此,虽然有心立太子,但刘进却又有些举棋不定,因此,当时丞相、御史大夫请立太子的奏疏,刘进并未当场进行批复,而是留中不发。

    甚至他都想好了,若是丞相、御史大夫等不在上奏,他就当这是都没发生,刘病已作为琅琊王,该观政观政,立太子之事就当没安排过。

    若是丞相、御史大夫等还有为数不少的上奏立太子的,刘进也就从善如流,安排下立太子之事。

    说来一向敢于决策的刘进竟然在立储这件事上优柔寡断颇有些不符合刘进的风格。

    丞相、御史大夫收到张安世的回信,虽然明显知晓张安世可能来不了,但当张安世真的不能来,两人还是颇有些失望的。

    不过至少有信件送来。

    此时御史大夫还在丞相府没有走,两人一起看完信件之后。

    丞相桑弘羊皱眉问道:“御史大夫对尚书令此信如何看待。”

    御史大夫赵过一边沉思一边斟酌的说道:“丞相,若依照尚书令之言。

    对于立太子之事,陛下并无抵触之心。

    不过是心有顾虑。”

    丞相桑弘羊点点头,也说了说自己的见解道:“御史大夫之言甚是。老朽以为陛下之顾虑恐来自先帝。”

    “哦?”赵过一听,惊异的看向了桑弘羊。

    桑弘羊起身,一边踱步一边说道:“昔日,先帝未孝武皇帝太子时,太子子弄父兵,亏得悬崖勒马,否则父子二人定然天人相隔。

    老朽以为陛下恐旧事重演。”

    御史大夫赵过一听,略微一思索,觉得还真有可能是那么想的,他不禁向丞相问道:“丞相以为当如何?”

    丞相并未第一时间回答,而是捋着胡子继续踱步,过了片刻方才说道:“吾以为当继续上奏。”

    御史大夫赵过并未说话,而是静静等待着丞相进一步解释。

    “储位定则人心定,人心定则政局稳,政局稳你我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