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章 在皇帝亲耕仪式上的讲话 (第2/2页)
华夏头等重视的大问题。 刘进也不例外,他也是依照惯例进行了亲耕仪式。 虽然去年的时候刘进已经亲耕过了。 其仪式无非是皇帝及参与亲耕的众臣子提前沐浴斋戒,当天的时候来到在城外的籍田上。 到达籍田之上有宗庙神职人员主持仪式,皇帝亲自耕种,由天子以耒耜翻一下土,然后太子、诸侯王等三公以上级别的翻三下,卿九下,大夫二十七下,最后“庶民终于千亩”将籍田全都耕完。 然而刘进觉得,不能就这样做做样子罢了,来都来了,事都做了,不说点啥表个态实在是不应该。 待仪式结束之后,众人都还没散。 当然刘进没走,众人也不敢散。 在籍田边上刘进对着众人开口道:“诸位。昔日文皇帝曾下诏‘农,天下之本也。其开藉田,朕亲率耕……’此后天子亲耕便为惯例。 亲耕为何其目的为积贮。 自朕登基以来,素来将粮食增产作为朕最关系的头等大事。 昔日御史大夫时任搜粟都尉,其潜心研究出代田法,令粮食增产三成以上。 此后朕又将田赋恢复至孝文皇帝时的税率。 后又行耕牛、农具租借; 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等策 目的便是鼓励农桑。 也正是我大汉上下齐心,去岁粮食增收远超以往。 然粮食产量却仍未恢复至孝景皇帝之时。 朕以为仍当多加努力。 对此,朕希望未来朝廷诸部署当做好如下事务巩固粮食丰收之态势。 其一、当效仿赵过,继续研究粮食增产之耕作法。 若有新成效者,朕不吝封侯! 其二、当继续防范谷贱伤农,且不可令百姓废力侍弄天地,令粮食增产却导致粮食卖不上价格,反倒不如非丰年之时收入。 其三、当保护小农贫农,且不可令小农贫农因疾病、吊丧、婚育等诸多事情致使无钱可用,不得已而卖祖宗传下来的土地。如今已是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且不可令贫者一丝活路不留。 ……” 此时此刻,刘进上一世讲话能力突然觉醒了,对着下面的众人长篇大论的说起来。 部分和农业不甚相关的大臣听得是昏昏欲睡,不少人心中已经腹诽“陛下为何如此能说?” “……朕今日便讲到此。 安世。” “臣在。”尚书令张安世站出来应道。 刘进点点头道:“《大汉日报》明日便刊发今日朕亲耕之事及朕今日讲述之内容。 且回去之后根据朕之讲述令相关部署拿出具体可行的鼓励农桑之策,且去施行。 御史大夫赵过。” “臣在。”御史大夫赵过站出来应道。 “相关部署拿出具体可行的鼓励农桑之策后,你且安排人手监督其落实策略情况。 若有未曾落实到位之部之人,当惩处之。” “唯。”张安世及赵过两人应道。 吩咐完毕,刘进方才点点头道:“回宫吧。” 众人一听方才算是松了一口气,心里想着“可算是说完了”。 然而对于刘进的这个情况,众人颇有些不适应,去年亲耕的时候刘进并未整那么多的幺蛾子,今年这是咋回事? 众人一个个觉得刘进颇为莫名其妙。 然刘进却知晓,一些政策的安排并非说是安排了就完了。 在安排之后,尚且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跟踪去提醒去督导。 而参与活动之时,便是督促督导的最好契机。 且作为皇帝更多的时候其发挥的乃是引领、领导的作用。 而安排具体事务不是说皇帝没有这个职权,而是若由皇帝再去安排具体事务,那引领、引导作用定然就得不到充分发挥了。 因此,许久之前,刘进就已经想好了,未来定然要转变作为一个皇帝执政的方式。 将原来的推动具体事情变为引领具体方向,令下面的官僚推动具体工作的进行。 第二日的大汉日报又引起了众人的热议。 尤其是那句“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更是引的不少失地百姓共鸣。 一些因为土地丧失而不得不从事商贾之事的百姓在看完之后想着当年被逼迫无奈便宜将土地卖给当地豪强地主家庭的悲惨往事,忍不住写下来,开始给《大汉日报》送信。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正是他们的信件引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清丈行动。 没过多久,《大汉日报》报社便收到了对于“皇帝刘据在二月二日皇帝亲耕仪式上的讲话”反响内容。 其中竟然有不少是富豪土地兼并过程之中的悲惨故事。 尚书令张安世针对这样的事情他是不敢隐瞒的。 刘进曾经做过要求,对于百姓反映的疾苦,若存在共性定然要反馈至他处。 而这种情况便是有共性的百姓疾苦。 报至刘进处后,刘进不禁皱眉,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和张安世说的:“难道天子脚下,首善之地也有如此无法无天之事发生?” 说完,刘进想了想开口道:“令大司农霍光来此。” “唯。”接着便有小黄门应了一声,前去通知大司农霍光去了。 没多久,霍光便到此了,对刘进拜道:“大司农霍光见过陛下,不知陛下诏臣前来可有何事?” 刘进将《大汉日报》收到的读者来信递给了霍光道:“大司农且看一下。” 霍光一听,双手接过刘进递上来的内容翻看起来。 这一翻看,霍光脸色一变道:“天子脚下竟然有此恶劣之事。 陛下,臣以为当严厉惩处。” 刘进一听瞥了大司农一眼道:“惩处?当依据何律令惩处?朝廷是禁止卖田了,还是禁止购田了?” 霍光一阵语塞。 刘进接着说道:“惩处之事先放一放。你回去后且查询一下,我大汉土地名册之上交易后名册数据可曾变更,是否与来信内容相符合再说吧。” “唯。”霍光一听,赶紧应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