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之位面人生_第二十九章 北平,我来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九章 北平,我来了 (第2/2页)

,这是努力学习冲向为四个现代化建设奋不顾身的精神……林清霞换了几个台,感觉内容全部都大同小异,便索性关掉了电视,身子疲惫的靠在了梁功明的身上,自打收到jiejie的消息她已经好几个夜晚没睡好觉了,此刻放松下来之后没一会便入了梦,看着小脑袋靠在自己身上睫毛很长很可爱的自家女人,感受着她睡着时均匀的呼吸声,梁功明心疼极了。

    他起身轻手轻脚的抱起林清霞的身子,温柔的将她轻轻的放到床上,给她盖好被子后,便也脱了衣服躺了上来,翻起一张今天送过来的报纸,一边等林清霞睡醒,一边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

    1980年,可谓是一个枭雄辈出的年代,陈春先的等离子体学会在今年就要从中关村冒出来,四通、信通、京海、科海这些如雷贯耳的企业也等不了几年就要成立,梁功明深知在这个时代紧跟潮头的心理,对这年头内地见报的一切新闻,他有机会便都会仔细观看细细研究。

    林清霞睡得时间其实并不长,只睡了三四个小时,到晚上七八点的时候,梁功明身边的林大美人便已经睡醒了,她有些迷蒙的哼哼了几声,见她一副小猫咪的样子,梁功明忍不住俯身亲了她几口,亲的她像个小老虎似的发出一阵啊呜啊呜的声音,梁功明见自家女人睡醒想再睡着应该还要一会,想着老这么睡着也不是回事,还不如出去走走,便索性拉她起来一起去见识见识这个年代京城的风貌。

    花十块钱托迎宾找了个在这片区域还算上得了台面的人在前带路,梁功明牵着林清霞的小手,走出了友谊宾馆的大门。

    俩人漫无目的的走在北平刚刚下过雪的街头,寒风吹过,脚踩在厚厚的积雪上,发出一阵嘎吱嘎吱的声响,林清霞走了没一会便有了些精神,梁功明见到前面不远处便是京大了,便带着她向着在今年刚刚招生了无数学生的京大走去。

    自从高考于去年开始恢复后,京师的大学里便进行了一次超规模的扩招,由于人才的学科断层,青黄不接,再加上整个十年,高等学校从来没有过正常的教学和科研的原因,这一届的招生可谓是将以前缺失的招生一股脑的录取了进来,没办法,基础科学基础薄弱,急需新鲜的血液去供上。

    此时的京大学生,那是真的来自五湖四海的都有,有好些个还是结了婚的,年龄彼此间相差极大,各科的老师为了能更好的将学生匮乏的知识补充上来,上课时也不管学生能不能听懂,只知道猛劲的塞,塞完了,再要学生自学,恨不得把四年要学的东西要学生们一个月就学会,没办法,他们这些人清楚地知道他们现在所教授的课程与国外相比已经落后了好些年了,如果不抓紧传授给学生要他们自学更新的知识,龙国教育的未来堪忧啊。

    给梁功明俩人在前面带路的,是一个名叫袁华的年轻人,他打小便是这四九城的混子,道上的人一般都听说过他的名声,有他在身边陪着,梁功明倒也不怕会遇到些个不长眼的。

    再次走在京大的校园里,梁功明颇有些恍如隔世的感觉,与自己上辈子走在这里不同,此时的京大并没有如后世那般四处高楼林立,反而像是个王府一般,与隔壁的清华园相比,那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京大的建筑在此时显得更为寒酸,梁功明牵着林清霞的手漫步在未名湖畔,此时的未名湖湖水早已经被冻住,俩人走在湖边一边走一边被冻得呼哈着热气,好在俩人出门时候穿的都挺厚,与擦肩而过的京大学生相比,已经是很幸福的那个了。

    这年头的京大教室里可没有暖气,大家在教室里上课都是边剁脚边听课的,一个个脸冻得跟猴屁股似的满脸通红,梁功明瞧见上晚自习的女同学都会随身带上一个装了热水的点滴瓶子,想来那便是寒夜里唯一的取暖工具了,但暖瓶里的热水应该也坚持不了多久,要不然那同学手上脚上也不会满是冻疮了。

    这年头晚上读书确实难熬,只有等到白天人多了才会好一点,毕竟这年头学生们的冬天还是有好多热身的游戏的,下课后,学生们为了暖和也会在课间里挤尿床,跳皮筋,踢毽子……

    上课靠着跺脚来做着驱寒取暖的运动,下课后再趁着人多时做取暖游戏,这年代的大学生便是在这种一件袄子都没有的冬天里度过他们的求学生涯的,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在这年代比比皆是,学生们有一件新棉袄都是件极为奢侈的事情。好多人冬天依旧穿着布鞋,棉鞋得一家人换着穿,就这脚一潮湿即便是穿着棉鞋脚丫子也会被冻得麻木。

    林清霞透过教室的窗户看着那些即便是夜深了还在教室里点煤油灯学习的学生,心中不由得升起一丝敬佩,这就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吧,不过一想到她的那个jiejie,由己及人之下,想到京城里这些天之骄子都要过这些日子,自己那个在乡下的jiejie岂不是,想到这的林清霞心中没来由的涌起一阵难过。

    她问向一边的袁华道:“学校里晚上没有电灯供学生照明么?”

    袁华道:“有,但是一般上晚上九点就熄灯了,这些点灯的学生是自己留下来学习的,都是些吃过苦的,又大部分都来自农村,知道学习是来之不易的机会,毕竟这年头家里送这样一个壮劳力出来读书,那地里的农活别人就要多干几分,他们知道亲人为了他们成才正在吃苦,他们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所以除了吃饭睡觉之外,他们所有的时间基本都花在了学习或是学习的路上,平日里省吃俭用,一个月自己能花的钱应该几块钱都不到,剩下的学习补贴都会寄到家里,给家里改善一下生活,所以他们读书一般都是在用命读,想用一年弥补自己以往几年,劝不住的”

    林清霞闻言,有些钦佩的问道:“那学生们学习这么晚,学校里晚上有为他们提供热食的地方么?不然这么冻下去有几个人能受得了?”

    袁华道:“林小姐,您真是个没吃过苦的人啊,您也不想想,以他们节省的性格,除非免费,不然就算有又有几个人去吃?老家还有一堆人吃不饱饭呢,他们不硬挺着能怎么着?要知道他们多吃一口,家里的人也许就会少吃一口,这些个学生除了会用补贴来给自己买些学习用品外,剩下的钱应该已经全部都寄回老家了,自己在学校往往一天两顿,一顿两个窝头,再喝一碗免费的汤,连一份2毛钱的菜都舍不得买,就这还说比家里的弟弟meimei幸福百倍呢,所以想要让他们花钱的事还是免了吧。”

    林清霞闻言,只能沉默,回首望了望窗户里那些正在开卷有益埋首苦读的学生们,她忽然想为这些学生去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了。

    几人不知不觉间已经绕着京大校园的路转了好大一圈了,林清霞也渐渐的熟悉了此刻京大学子的面貌,再没有了刚才那样的情绪化,在路过一个像是诗社地方的时候,几人总算见到了几个这年头算是比较新潮的人物,几个时髦的男生穿着鸡心毛衣,牛头大皮鞋,此刻正在一处四合院式的教室里朗诵者诗歌,梁功明见林清霞听得入神,便也驻足下来陪她一起倾听,不过上前参与进去还是算了,在这个北岛海子已经横空出世的年代,自己去和这个年代的人比拼现代诗歌,还是省省吧,嫌脸被打的不够肿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