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一十二章 张老这事,我管定了 (第3/3页)
ontent2'> “其实这个时候,张伯驹的家底已经没之前殷实了。 又过了一年后,古董商马霁川手上的一幅画,再次引起了他的注意。 青绿水墨的祖师爷《游春图》来了……” 当时,财力衰落的张伯驹,力劝故宫出手将其收了。 但院长马衡连呼买不起,去个零也买不起! 怨不得院长有此一呼,因为马霁川放出的价格为黄金800两。 战乱时期的800两黄金,岂是它时能比的。 更何况,现在的张伯驹也不是之前的张伯驹了。 没办法,既然打不过,就只能动嘴了。 谁料一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后,马霁川根本不为所动。 不仅如此,还放出话来,如果张伯驹买不起,他就要卖给日-本人了。 “要知道,张伯驹最听不了的就是这话,” 江山端着一杯茶,对面的一位位各个盯着他,正听得入迷呢: “他也跑出去放话,谁要是敢把字画卖给日-本人,就是卖国贼、千古罪人。 乌泱泱闹的满城风雨,还真把马霁川给镇住了。 没办法,只能请出墨宝斋的大掌柜出面,把价格降到了200两黄金。 但由于张伯驹刚变卖了手上的银行股票,花了110两金收了范仲淹的《道服赞》, 所以,200两黄金对他来说还是很困难。 一咬牙,出让了自己心爱的‘丛碧山房’。 但即便如此,还是没能凑够二百两黄金。 在听了他的一句‘黄金易得,国宝无二’后,张伯驹的夫人当即抱出了自己的首饰匣子。 变卖了20两黄金后,才将那幅《游春图》给抱回了家。 打这会开始,张伯驹真就过上了黄金不易得的日子。 连马霁川都忍不住对他说了一句:何苦呢? 张伯驹呛声:我之意,岂是伱辈能懂的?” “其实张伯驹捐的文物可不只故博这些,在前往吉-林博物馆担任馆长期间,他也带去了30来幅字画。 这批字画,故博的院长本想劝其留在故博,但张伯驹为难的表示:吉博根本没什么像样的藏品。 吉-林博物馆正因为张伯驹的到来,才终于有了些拿得上台面的展品。” “看来,”古铮铮感慨道:“这位张伯驹不但对故宫有贡献,对吉-林博物馆的贡献也很大呀!” “谁说不是呢,” 江山苦笑了一下,话锋急转:“可就是这样一位为守住国宝献出全部身家的人,却在…… 从吉-林博物馆退职后,张伯驹老两口前往吉-林的一处公社好好学习,才在1979年恢复了户口。 回到燕京后,张伯驹老两口住在一座大杂院里。 这个时候已经八十有一的老人,还时不时豁达的安慰亲友:吃饱喝足、世间安好。” 话说至此,办公室里一片寂静。 接着,又是一声声叹息。 李谷壹仰起头,用力眨了眨眼睛。 而古铮铮,在“唉”过一声后,又点着了一根香烟。 “说起来这张伯驹还真是能屈能伸,没事就抱只猫晒晒太阳,”江山真是服了: “有时候得了些朋友送来的笔墨,还特开心的和老伴一起写写画画。为这事可没少挨邻居的口舌。” “唉,”谷建芬摇了摇头:“他们哪里会知道,如今和他们住一个院的人,当初可是连辅仁大学都买得下的主。” “别说辅仁大学了,”朱逢博跟着道:“连故宫都是因为他才灿烂的。” “顶什么用?”李谷壹冷着脸道:“到头来,谁认识他。” “没错,”江山找个座坐了下来:“什么用都没有,能记住张老的也只有一帮老先生了,只可惜……” “只可惜什么?”见江山止住了话茬,李谷壹立刻看了过去。 “只可惜他们也帮不上忙呗!” 接着,自知帮不上忙的几位,继续陷入了沉默。 “小江,” 李谷壹的声音忽然响了起来:“这位张伯驹是你什么人?” “他?”江山一征,然后:“我有一叔住在燕京。” “刚刚就是你叔给你来的电话?” “对,我叔最佩服的人,就是他这位老友。” “行,” 一点笑容不带的李谷壹,起身向电话走去:“你这个事,就交给我吧!” “当真?”江山差点没跳起来:“你可真是我亲姐。” “不就是一间单人病房嘛,”别说这位是与江山沾亲带故的人,即便不是,李谷壹也下定了决心: “张老这事,我管定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