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栖特种兵_第810章 泥城越浜交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10章 泥城越浜交锋 (第2/3页)

轲。

    在选边站队上。到底是跟着麦轲的天军。还是跟吉尔杭阿的清军。克林不顿早就打定了主意,他是绝不会选择满清的。

    心里话,他还是真的看不上这些满清将领。

    “谢谢你了。老克!这个情报很重要!如果粉碎了满清的阴谋,我给你记大功一次!”麦轲毫不吝啬地赞扬了这个老美,而且顺手给了他一个希望。

    “哈哈!谢谢你认可了我的功劳!我老克也是想大有作为的!”他很高兴地就把麦轲叫他的老克接收了过去。

    有了这个新情况,麦轲就把即为头领叫了过来,主要是刘丽川杨秀清杨休倾,还有已经在这里的林则徐,一起讨论如何把这些依然蒙在鼓里的清兵吃掉。

    目标是既要吃得干净彻底,又要避免自己人的伤亡。

    麦轲就不参与这些具体步骤地制订了,有林老爷子和杨休倾,语言交流也没有任何问题。

    麦轲看着克林不顿,心中一片恍惚。

    曾几何时,这个美国佬还在那里坐山观虎斗,一会儿,站在满清一边;一会儿又,站在义军方面。

    他让两边都抱有希望,认为他会帮助他们;可是实质上,他却谁也不帮,还不时给双方煽风火,促使义军和清兵继续打。

    刀会起义后,刘丽川再三向列强驻沪领事表示,刀会的目的是打倒满清,外人不必惊扰。

    事实也是如此,在尚海城内的外国传教士商人均得到刀会的保护,秋毫无犯。

    一开始的时候,英美法纷纷宣布“中立”,静观其变,还公开发表声明,他们“两不相帮”。

    由于法租界南洋泾浜一带与县城北面接壤,租界设立后,这里一直是尚海的一个集市商业区,华人和洋人杂处,生意相当兴旺。

    刀会占领尚海县城,一些洋行和商贩仍旧通过这一渠道,源源不断向县城输入粮食物资,偷运洋枪洋炮,甚至有外国人自告奋勇帮助刀会作战。

    刀会夺得道库的大量银两,也足以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支付购买费用。

    义军不仅从外输入,在洋泾浜一带,刀会起义军也常携武器来此处采购,法租界并不禁止。

    一个叫蓝龄的外国人观察以后得出结论,认为如果租界当时对尚海县城没有留一条输送各种给养物品的通路,官兵就能够更快地镇压义军。

    为此,清军对法租界的做法极为不满,经常借故挑起事端,由此爆发了历史上的“泥城之战”。

    刀会起义军占领尚海县城后,给外国侵略者和清朝的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英法美等国的尚海领事,为了攫取尚海海关的主权,决定使用武力迫使清政府就范,于是借故挑衅,引发了一场泥城之战。

    当时,英国人在泥城浜东开辟新公园及跑马场。在北侧的新闸一带,驻有清江苏按察使吉尔抗阿统率的北营清军。泥城浜的西畔自北至南,清军设有三座营房和其他军事设施。

    一天午后,英商祥泰银行的乔利夫妇在跑马场附近散步,和清军发生冲突。

    美海军陆战队七八人和尚海“义勇队”,也就是万国商团数人赶至出事地,向清兵开火,并向清军阵地挺进。

    清军增援,并进行还击。双方战斗约半时,各有死伤。

    随后,英领事阿礼国副领事威妥玛分别带领大批英美海军陆战队和尚海“义勇军”前来增援,进攻清军。一群美国人还携带旗昌洋行的一门炮参加助战。

    清军且战且退,美国人向北营发炮轰击,焚毁清军“观音堂卡房”,炮声隆隆,至暮未绝。

    事发后,尚海道台吴健彰奉吉尔杭阿的指示致函阿礼国,承认纠纷系清兵行为失检所致,表示一经查明祸首,即严惩不贷,并希望英国领事能协助查清当时详情。

    阿礼国却拒不接受清政府的歉意。继续扩大事态。并约法代理领事爱棠等开会。准备次日扩大冲突。

    次日拂晓,英舰“恩康脱”号炮击停泊在苏州河口黄浦江中的清军兵船。清军兵船除一二艘逃跑外,其余全被英军扣押。

    接着,阿礼国与各国领事及海军司令举行联席会议。决定向清军提出。必须将接近跑马场的军营一律撤除。

    会后。阿礼国向吉尔杭阿发出通碟,必须于下午三时前将跑马场附近的军营撤退二三华里,否则动用武力。将其焚毁。

    与此同时,阿礼国率领英美海军陆战队及尚海“义勇队”共三百八十余人,沿花园弄西进至跑马场东界,准备大打出手。

    下午三时许,吉尔杭阿送来照复,拒绝清军兵营移动,外国侵略者即兵分两路,向跑马场附近的清军总兵虎嵩林部刑部主事刘存厚部等军营发起攻击。

    美军一百多人由“普利茅斯”号舰舰长开利指挥,沿跑马场向左,攻击清军正面;英军二百七十多人由“恩康脱”号舰舰长奥加拉汉率领,攻击清军侧面。

    美军穿过跑马场,在洋泾浜和泥城浜附近坟墩的掩护下轰击清军,因无法渡过泥城浜而折回,与英军聚合,英军渡过泥城浜,从侧面袭击清军。

    清军被迫进行还击,但在英美军队的夹击下,经过近两时的战斗,清军失败,退至静安寺附近。

    外国侵略者将跑马场附近的清军逐出,营房也被焚毁。

    此战,清军伤亡三百余人,英美军死四人,伤十余人。

    泥城之战后,满清被迫与英美法领事签定了《尚海海关征税规则》和《商海英美法租界地皮章程》十四款;进一步扩大了租界权力,更加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泥城之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个冲突成为各方关系的转折,包括刀会合租界的关系。

    租界一方通过这一战役发现,可以通过不多的武力保护租界,无论是对清军还是刀会,都能如此,因此态度日趋强硬。

    清军通过这一战,知道技不如人,不是列强的对手,对租界的态度愈加软化,更着力于勾结,以便共同对付刀会。

    泥城之战的第二天,吴健彰即到英国领事馆拜访,低声下气地表示,双方应该和好而不是对抗,他们的敌人应该是刀会,清政府愿以出让尚海海关和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