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02章 朕要严查,仲父是不是贪官?(求订阅) (第1/3页)
今日,从未央宫驶出的天子车仗并不是全副。 天子所乘的安车之前只有两辆导车,之后只有三辆从车,从形制规模上来看简单了一些。 除了这几辆车子之外,在车仗的前后左右,分别有三百羽林郎护卫——这些羽林郎都张安世的经过精心挑选,和霍党再无什么关系。 而离安车最近的是四个昌邑郎,他们现在人数很少,只能用在最关键的地方。 刘贺今日带了其中的四人出来,是有特别的用处的。 此时为天子驾车的仍然是太仆丞薛怯,陪骖的则是行人令戴宗。 薛怯一如既往地沉默寡言。 但和平日不大一样的是,他今日穿着一身全套的扎甲,腰间更是配着一把长剑。 这是刘贺昨日特意吩咐他去找光禄勋配上的。 毕竟,郭开不在身边,有薛怯这半个武将陪自己出行,刘贺也会更有安全感一些。 …… 现在,薛怯正目不斜视地直视着前方,熟练度地驾着车,那辆奢华到极点的红黑相间的安车在笔直的官道上,轻巧而又稳重地向前行驶着。 虽然时不时偶有颠簸,但是刘贺和戴宗却没有感受到太多的不适应。 如果从车仗之外往里看,这薛怯仿佛就真的如同一个正在指挥车兵的将军。 只可惜在现在,战车这种充斥着暴力美学的武器,已经注定要退出大汉的历史舞台了,再往后就越来越是骑兵的天下了。 就连专门负责天子出行护卫的奉车都尉,所管辖的军队都已经是货真价实的骑兵了。 也许在不久的未来,这整个大汉帝国上下,就再也找不到一辆可以用来打仗的战车了吧。 此时时辰尚早,再加上又已经是深秋时节了,所以官道两边的野草上,已经能够看到点点白霜了。 路上的行人非常少,偶尔的几个人看到天子的车仗驶来,都纷纷慌乱地避让到了一边,并且立刻就行跪拜之礼。 刘贺只能浮光掠影地看一眼,他也分辨不出来他们是属官还是百姓。 沿路看不到太多有趣的的东西,刘贺的注意力也就回到了车中。 “戴宗,你与朕说一说这大司农寺的情况吧。” “诺!” 刘贺对大汉的各个府衙都略知一二,但是想要了解得更清楚细致一些,还是要借助戴宗他们的力量。 如今,戴宗有明处和暗处的两重身份,调查起一些私密的事情来,更能事半功倍。 戴宗在心中稍稍整理了一下思路,就开始向天子禀告。 在孝武皇帝之前,大司农寺和丞相府、大将军府一样,也是在尚冠里。 但是随着住进尚冠里的勋贵越来越多,那里也逐渐变得越来越拥挤了。 于是,一些府衙就搬到了新营建起来的北阙甲第了。 虽然北阙甲第距离未央宫很远,不在天子身边,但是因为此处是新营建出来的地区,所以街道地形更为开阔,也没有那么多污浊的臭泥脏水,住起来反而更舒心。 但是却要苦一苦那些品秩低微,不能轻易更换住宅的低级别属官了——他们总要在北城郭、戚里、尚冠里和北阙甲第之间奔波。 算起来,每天至少有将近一个时辰的时间,是花费在路上的。 再加上大司农下辖的许多仓署分散在长安城外的不同地方,因此属官们奔波起来就更加劳累和吃力了。 与其他府衙里那些体面的使君、府君不同,大司农的属官吏员平日里是最为狼狈的。 长安人当中甚至流传着这样的一种说法:穿着短衣草鞋的人可能是老农,也可能来自北城的大司农。 不过,人们只是嘴上这么说说罢了,因为许多人都知道,大司农、少府和水衡都尉是整个长安城里最有油水的三个衙署。 据说,去一趟大司农,用手在大司农寺的门上、案上蹭一蹭,回家之后再把手放到盆里去洗,定能洗下一大盆的油水来。 听戴宗说到这里,刘贺不禁觉得有一些耳熟,这些话似乎在哪里听到过。 仔细一想,也就想起来了。 这不就是昌邑国的百姓偷偷议论那个坑了自己几百万钱的田不吝的话吗? 看来,哪里的大汉百姓都一样,对“富得流油”的衙门都有一种朴素而又不切实际的幻想。 当然,这种幻想倒不一定全是错的。 “那你们可有查到什么迹象吗,这大司农寺的使君们就真的那么阔绰?”刘贺有些戏谑地向戴宗问道。 “微臣派人盯过几个属官的梢,在他们的宅院四周查看了几天,似乎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他们的吃穿用度,倒是和寻常的官员相差无几。”戴宗说道。 “那大司农田延年呢?” “这……”戴宗似乎有一些难言之隐。 “你是想说,这个田延年是一个大贪官吧,但是你又怕朕要重用他,因此不知道该如何说起。”刘贺问道。 “陛下圣明,微臣的心思瞒不过陛下。” “你是知道的,朕其实最讨厌贪官,哪怕今日不收拾他,来年也是要收拾他的。” “就像那肥牛肥羊,到了日子,总是要宰杀掉,送到高庙去祭祀太祖高皇帝的。” 刘贺冷冰冰地说着,这几句话可比车外的秋风更加冰凉。 戴宗没有再隐瞒和迟疑,就将自己查到的事情说了出来。 和田不吝直接贪墨公中的钱粮布帛的法子不同,田延年贪墨的手段高级许多,那就是通过扶持自己的妻弟做生意。 做的生意也非常简单,是马车交通的生意。 这田延年的妻弟拥有数千辆的马车,每年关东各国送到长安的租赋一旦进入关中地界,就全部要雇田延年的妻弟来运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