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非汉废帝_第302章 朕要严查,仲父是不是贪官?(求订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2章 朕要严查,仲父是不是贪官?(求订阅) (第2/3页)

   当然,这不是大汉律法,也可以硬着脖子不雇,但是在这之后,进城也好,进衙也罢,又或者是到仓署交割,都会多多少少受到一些刁难。

    这不仅会白白浪费许多时间,还可能会节外生枝。

    再加上这笔交通输送之费本来就是要花出去的,而田延年的妻弟所开价格也是“童叟无欺”,所以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多费周章。

    而且,公私二者一起配合,倒还能省略掉其中的许多摩擦,反而让效率提高了不少。

    “也就是说,如今堵塞在哪东城郭官道上的许多马车,都是这田家的咯?”

    “嗯,起码九成以上的马车都是田家的。”戴宗说道。

    “那从关东各郡,运一斛粟到长安,大约要在路上损耗多少?”

    “各郡国到长安的距离远近都不同,输送钱粮布帛的损耗也不同,这不好估算。”

    “你给朕一个大概的数目即可。”

    “至少有一成要损耗在路上,而这其中又有三成要用在输送交通之上,而从关中到长安的这段路程,又会占到其中的三成。”

    刘贺在心中默默盘算。

    就拿这今年来说,少府和大司农要收的租赋在五十亿钱上下。

    按照戴宗刚才的说话,这其中有七千万以上的钱落入了田延年的腰包。

    而这还仅仅只是一年的“收成”。

    田延年已经担任大司农一职三年时间了,那么起码赚了一亿八千万钱。

    一亿八千万钱!?

    这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几乎是三万户五口之家劳作一年的全部收成。

    搞来搞去,这田延年居然还是大汉唯一的一个“万户侯”?

    最关键的是,这种做法没有人查问的话,似乎完全不触犯大汉律法——在人治社会中,律法势必是不完善的,人才占据其中的主导地位。

    那么问题就来了,作为朝政的真正主政者。

    仲父知不知道此事呢?

    这是一件非常值得玩味的事情。

    “此事,仲父是否知晓?”

    “据微臣所知,大将军从未在朝堂上提起过此事,但是田延年敢如此明目张胆,要说大将军毫不知情,恐怕是不可能的。”

    知情,但是无动于衷。

    那就算纵容包庇了。

    “三年下来,田延年就能赚两亿钱的巨富,这大司农田延年的后宅,恐怕连屋檐下的瓦当都是金子做的了吧。”刘贺冷笑着说道。

    “这一点倒是反常,田延年的日常起居非常节俭,据说晨间所吃的早膳也不过一碗粟米水饭,外加三样旨蓄罢了。”戴宗有些不解。

    “贪官污吏,怎么可能露富呢,越是贪财,就越是要小心翼翼。”刘贺对此事很有心得。

    刘贺再就没有往下说了,他看着那越来越近的北阙甲第的许多建筑,似有所想。

    田延年是霍光的亲信,田延年是长安头号巨贪,那么霍家贪不贪呢?

    甚至还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这田延年本就是霍家的“白手套”。

    白手套,这个词,刘贺已经有些陌生了。

    但是放在这里最合适不过了。

    霍光也许不屑于做这样的事情,但是霍显呢,霍禹呢?

    那可就说不清楚了。

    反贪墨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不仅可以开源,还可以锄jianian,更可以夺权。

    刘贺已经在思索要如何让田延年这枚棋子,再尽可能多发挥一些作用了。

    “戴宗,想办法再派些人到田延年的后宅去。”

    “不只是大司农寺,要在所有三公九卿的宅院里都放一些人。”

    “御史大夫府,也要放吗?”

    其实,戴宗的言下之意,是问天子要不要往“帝党”的府中派人。

    “要,一视同仁,这可以帮他们不犯大错。”

    “诺。”

    ……

    长安城的北阙甲第,大司农寺里,仍然十分安静。

    因为冬天的脚步正离长安城越来越近,那些客居在各处屋檐下的玄鸟,早已经飞到南方过冬去了。

    没有了这些生灵“叽叽喳喳”的叫声,整个大司农寺本就显得冷清。

    大汉各个衙署上衙的时间都是卯时。

    平常的日子里,此时的大司农寺早应该人满为患了。

    但是,今日与众不同,整个衙署里格外安静。

    这偌大的府衙当中,只有一些不问政事的卒役正在撒扫除尘。

    而那几个在门口值守的门厅卒,都懒洋洋地靠在门边,哈欠连天地打着瞌睡。

    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多余”的人了。

    这时,一个属官模样的人从院中走了出来,看到那四个亭卒懒散的模样,佯装生气地咳了几声。

    这突如其来的响动,就让那几个亭卒站直了身体,因为匆忙,他们手上的长枪都差点掉在了地上。

    “你们几个如此懈怠,就不怕府君严惩吗?”

    “诶呀诶呀,原来是周使君啊,是我等眼拙了。”

    几个亭卒连忙迎上来,向这个“周使君”行礼。

    这周使君本名为周兴,在大司农寺担任这门下游缴一职,左不过四十岁,终日嬉皮笑脸,和曾经在昌邑国担任过游缴的简寇截然不同。

    这倒也不怪周兴,长安城是天子脚下的首善之地,自有“城情”在。

    和地方郡国不同,长安城里虽然也藏有不少作恶事的宵小之徒,但戒备也非常森严,掌管缉盗治安的府衙非常多。

    层层叠叠,不是没有人管,而是管的人太多了。

    三辅府衙、执金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