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孙可望!绝境翻盘!_第二百八十一章 孙可望:绝不重蹈大魏王的覆辙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一章 孙可望:绝不重蹈大魏王的覆辙 (第3/3页)

义!”众人纷纷拱手,直夸孙国主高义。

    昔日孙国主在云贵其实给得也不是特别多,每个月驾前军到手的不过八九斗粮食,银子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毕竟在云贵一年就一百多万两的金银岁入,二十万大军的军饷用银子根本没法发。

    可是就是这些粮食在清占区,换算成银两都有三两左右了。

    正是因为比绿营兵到手的对的多所以驾前军才能吊打绿营。

    到了两广之后,孙国主给的军饷是步兵每月银一两,米五斗。

    这个水平足额发放下去,和八旗兵对砍驾前军根本不虚。

    毕竟八旗兵虽然看似军饷高于驾前,但也会有克扣。

    而进入江南再提升半两之后。

    步兵的军饷达到了每月一两半,米五斗。

    这实际上已经比八旗兵要高了。

    毕竟八旗兵的月饷不过一月二两,虽然比驾前军要高但只能领个六成左右。

    待遇高过八旗,驾前的战斗力自然不会低于八旗了。

    一年十八两的军饷加六石米,这待遇已经足够在这个时代过上小康生活。

    “除了提高军队待遇外,孤还欲在江南扩编十二镇雄兵。”

    孙可望淡淡道:“其中浙东六镇,江南四镇,江北两镇。”

    “我军可以招募十五万新兵,在杭州、湖州、金华、南京、苏州、庐州、安庆七处设置大营,训练新军。”

    “等到明年,十五万新兵训练有成,再加上在湖南和两广训练的十万新军。”

    “除去补充各镇的损失外,至少还可以编练二十镇兵马,使孤的五军二十二镇变成五军四十二镇!”

    “只要这二十五万新兵训练有成,那么整个天下孤将唾手可得!”

    此言一出,众人心中一撼。

    如此多的兵马一旦编练成功,那么正如自家国主所说,整个天下将唾手可得!

    现在孙可望拥有五军二十二镇,算上各地的驻守兵马,以及收编的绿营和义军,他麾下的披甲兵已经在三十万以上了。

    如此强大的实力已经超过了当初的满清成为了天下之最。

    但是在天下间,孙可望虽然最为强大,可暂时还压制不住所有实力。

    满清虽然实力大损,南征的十六万精锐损失十之八九,仅存不到两万人北返。

    而湖广、两广、江南的军队更是被一扫而空。

    只剩下广州的尚可喜、武昌的达素还在苟延残喘。

    可随着十万新兵的有成,满清的披甲兵依旧在二十万左右。

    其中陕甘十万,北京一带数万,福建、浙江、江西、河南散落数万。

    云贵的吴三桂本就有披甲四五万,收编西南各路兵马后,披甲已在十万以上。

    湖北的李来亨等人又有披甲数万。

    金厦的郑成功虽然南京大败,损失披甲高达两万以上。

    可是算上留在金厦的守军,他手上的披甲者仍旧在五万以上。

    其他势力的披甲一共加起来当在四十万以上。

    孙国主虽然一家独大,但各方势力若是联合依旧已经暂时压制他。

    所以孙国主此时就像战国前期的魏国一样,虽然独霸天下但仍旧扛不住各方势力的联合。

    若是各方势力联合,那么吴三桂东出,湖南和两广就危险了。

    李来亨要是再跳反,那么湖南的失守将成定局。

    满清若抽调陕甘军团东进,郑成功联络闽浙清军北上。

    那么孙可望的主力在南京将会面临太平天国时候江南和江北大营之围。

    总的来说,此时的孙可望虽然强大,但各方势力仍旧有扼杀他的可能。

    以他的实力面对清、吴、顺、郑四大势力。

    一打三可以,但是一打四就勉强了。

    但要是他能拉拢住李来亨,那么就能像桂陵之战后的魏国一样。

    韩魏联手击败来自四面八方的所有敌人,取得襄陵之战的最终胜利。

    这也是孙国主竭力宠络顺军的原因。

    虽然他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大魏王明明已经四面皆敌为何还要对自己惟一的盟友下手,并最终导致了魏国的衰败。

    但他却可以以此为鉴,不让自己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

    只要顺军能够与他联手,就连清、吴、郑三家加起来,孙可望也不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