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孙可望!绝境翻盘!_第二百八十三章 投降要趁早,晚了可就没机会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三章 投降要趁早,晚了可就没机会了! (第1/3页)

    虽说张朝从包衣一路坐上了江西巡抚的位置。

    可是咱大清的特性众所周知。

    满清贵族是打心底里看不起汉人,没把汉人当成自己的啊!

    所以即便是张朝这种高级汉jianian,平日里也没少受气。

    只是话虽如此,咱大清毕竟对他有知遇之恩啊!

    一想到这些人自己受到的恩典,张朝的心中就五味杂陈。

    “大人,国主势大,九江城中的兵马又人心惶惶,如今十万驾前军就在城外,一旦发起攻城,只怕搞不好九江就要被冯双礼一举而下了!”

    亲信们继续劝说道:“要是此时不反正,大人再犹豫咱们就没有反正的机会了!”

    “唯有大人举城反正,迎王师进城,再招抚江西全省,为国主建功立业,才是明智之举。”

    “否则你我皆死无葬之地也!”

    亲信们不断地劝说,张朝的心里激烈斗争。

    这举城反正会辜负了咱大清的知遇之恩。

    可要是死守城池,只怕就会身首异处。

    要是还有一线机会,张朝都不会思考投降之事。

    可是眼下九江的局面比当初的南京还要差。

    郎廷佐这些人面对的只是千里奔袭的海寇。

    而他张朝所要面对的却是拿下了江南和湖广的西贼!

    咱大清的主力都已经被击败了,江南又已经被孙可望战略。

    西边的湖广全数沦陷,南边的广东又只剩下了尚可喜和耿继茂在垂死挣扎。

    而冯双礼溯江而上,自己手中不仅只有万余兵马,而且由于武昌吃紧,耗饷繁多,江西的绿营兵们还欠了饷。

    绿营本就人心浮动,这又欠了饷,这还怎么打仗,誓死保卫大清啊!

    如果死守南京,郎廷佐等人是九死一生的话。

    那么他张朝死守九江就是十死不剩。

    既然死守是必死无疑了,那么张朝也该谋一谋后路了。

    “老夫在江西多年,剿灭贼寇,劝耕生聚,让江西从金声桓、揭重熙之乱中得以恢复过来,并每年向朝廷纳赋税百万。”

    “而今势穷降贼,老夫也算对得起大清了。”张朝长叹了一口气,瘫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

    江西一省一直不安宁,在张朝上任之前,除了金声桓和王得仁的反正外,还有揭重熙在江西领导的义军游击。

    虽然江西是拥有几十万顷耕地的大省,不仅数倍于福建而且还胜过广东。

    可是由于这些人的存在,咱大清在张朝主政江西之前,不仅无法从江西得到粮饷,每年还得投入大批资源,用来对付揭重熙领导的江西义军。

    这种失血状态一直持续到揭重熙战死,张朝上任之后才得以改变。

    他这位巡抚大员自上任后,剿灭义军,聚拢流民,恢复生产,政绩显著。

    江西之地不仅能够自给自足,还能积攒多余钱粮运往湖南和广西,用以对抗大西军。

    在前年,张朝就以解广西协饷功,被咱大清加了兵部尚书衔,以示嘉奖。

    满清的督抚中大多非常有能力,李率泰在两广协助尚可喜对抗李定国,而后在闽浙又抗住了郑成功。

    湖广的李荫祖、张长庚也在内政上颇有建树。

    四川的李国英更是能文能武。

    江南的郎廷佐等人能力也不算差。

    只不过在孙可望的发力下,这些满清的狗腿子们都再也不复之前的威风了。

    郎廷佐等人直接被孙国主给弄死了。

    李荫祖和张长庚更是被围在武昌。

    而今张朝在九江回天无力,最终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巡抚大人英明,大势不可违,只要我等举城反正,那么不仅荣华富贵可保,更有从龙之功可获!”一群亲信闻言大喜过望。

    张朝的语气已经软下来,也做出选择了。

    以这位巡抚大人的名气和能力,只要能够走出这一步,那么他的荣华富贵可保。

    而巡抚大人的地位保住了,他们这些依附于张朝的师爷、幕僚们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

    要不然张朝倒了,谁还认识他们啊?

    “速去联系冯双礼,本抚要举城反正,看看孙可望会给本抚什么条件。”张朝缓缓开口道。

    咱大清的督抚中,至今只有一个人向孙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