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七章 北上抗清还是东征讨蒋? (第1/3页)
十二月,经过长达半年的行军后,吴三桂终于带领浩浩荡荡的大军回到了昆明。 这次军事行动虽然耽误了太多时间,但是却成功接回了永历。 并且基本上扫清了滇西的军事力量,收编了数以万计的西营兵马。 “老师,天子终于归国,学生不仅收获数万雄兵,而且有天子在手只要我们起兵,祁三升、廖鱼、朱养恩、那嵩等人也会来助。” 吴三桂兴奋道:“而四川的高承恩、郝成裔、王有德,贵州的李本深、郑蛟麟、张大元到时候也会响应学生,如此以来,学生可再得数万兵马,可争天下也!” 洪承畴闻言微微点头。 此时的祁三升等人还在吴三桂和李定国之间徘徊。 他们既不敢和李定国合营,也不愿投降吴三桂。 不过只要吴三桂举起反清复明的旗帜,这批兵马自然就能够为他所用了。 在云南除了祁三升等人外。 还有一股较大的明军。 自清军入滇后,元江府的那嵩举兵反清,延长伯朱养恩、总兵高应凤响应。 又有石屏总兵许名臣、土司龙赞扬领兵来助。 这股明军有土司兵万余,正规明军七千余人。 虽然和祁三升等人相比力量稍逊一筹,但也已经算是一股不小的力量了。 而祁三升这些人的兵马更是精锐,光是祁三升自己就有西营精兵七千九百余人。 历史上降清之后,祁三升的兵马被称为:其兵为滇南诸营最。 就连康麻子也“颇闻三升勇”,让册封使者同他会见,以便回京讲叙其人。 要不是祁三升死的早,在三藩之时估计也会大放异彩。 吴三桂本就有五六万兵马了,如今又收编了马宝、马唯兴、马自得、杨武、吴子圣等人,得兵四万余人。 其总兵力已经突破了十万。 等举起反清复明的旗帜后,光是在云南又能得到三四万兵马。 再算上郑蛟鳞等人在贵州的三万余绿营精兵,高承恩等人留在四川的蜀藩兵马。 以此大军的确可以影响天下大局了。 至少这十几万精兵强将在此刻不止能对满清造成极大的压力,也能对孙可望掌握的两广和湖南造成巨大的威胁。 “长伯,如今天子已经到手,天下大义已经在你的手中。” 洪承畴缓缓道:“只是你此刻起兵却是有点晚了。” “孙可望已经占据了江南,其势已经大成,而你却还在云南,已经丧失了先机。” 吴三桂闻言皱起了眉头,孙可望的动作实在是太快了。 原本他还以为武昌这座坚城,满清又已经经营了数月,再算上九江、安庆这些重镇。 孙可望啃下去没个一年半载得不到南京,得不到江南呢。 哪曾想这位国主直接采取了跳岛战术,在大破武昌水师,掌握了长江制水权后。 直接放弃武昌、九江、安庆等重镇,千里奔袭南京。 此举不仅出乎了满清的意料,也出乎了吴三桂和洪承畴的意料,更出乎了天下人的意料。 “孙可望此人绝非池中之物,他其势已成。” 洪承畴严肃道:“如今长伯你最大的对手不是满清,而是孙可望了。” 吴三桂郑重地点了点头,一头垂垂老矣,断肢残体,日薄西山的东北虎和一头愈发强大、年轻力壮、张牙舞爪的西南象之间,谁更有威胁力自然不言而喻。 和满清相比,强势崛起的孙可望已经愈发地成为众矢之的。 毕竟一个能在云贵拉起二十万野战大军,又能以区区一年时间在广西编练十万大军的人。 如今进入了江南,其前景如何,自然不用多说了。 “老师的意思是让学生放弃北伐,转而东征?”吴三桂询问道。 洪承畴闻言苦笑道:“长伯,老师原来的谋画是趁着宝庆之战,让你在云南举起义旗,尽收西南之兵全灭多尼之军。” “如此一来,得此十几万精兵强将,又有全灭八旗之威,再立明室掌握天下大义。” “而满清虽然已经是一只病虎,可其威仍有,其势尚存。” “待满清和孙可望争夺江南之时,长伯可趁势北上,一举夺取陕甘,先声夺人,收复北京。” “在天下人中博取最高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