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20:第一笔收获金 (第4/4页)
当然,要比起后世的朝九晚五,他暂时没考虑,倒不是他支付不起,而是要符合这个时代整体的一个氛围。 人都是有惰性的,办企业,招聘员工不是做慈善。 如果一口气将条件放到最松,其实并不会让员工真正珍惜这个岗位,而是将他当作冤大头。 人性,都是自私的。 大家对于唾手可得的东西,从来都不会珍惜。 这样一规定时间,似乎喊的人少了一丢丢,但是少的不多。 毕竟那个收入,实在是太诱惑人了。 但是,王孝还有要求:“另外,关于这个工作,还有两个要求,第一个就是至少需要初中以上的文化水平,第二个就是平日里一定要注意形象。” 这两个条件提出来,人群有些炸锅。 很快就有人喊了,为啥要学历啊,难道不识字还不能干活了。 也有人,大家平日里都随意穿戴,不也过的很好。 还要注意什么形象,要求有点苛刻。 对此,王孝也给大家做了解释。 城市里卖东西和农村还不一样,农村都是一些大家熟悉的农产品,价格很,数目也比较简单,很少遇见突发的情况。 但是要在城市里卖东西,而且是一种食品,缺乏一定的知识,可能就无法处理突发情况,没有点学历肯定是不行的。 其次,注意形象也相当重要。 村里大家都习惯了无所谓,但你在城市,还是闹市区里要是穿得乱七八糟,莫没有人买你的东西,甚至都可能会被人嫌弃。 毕竟是吃的东西嘛,大家还是挺注意环境卫生。 经过这两个条件筛选,符合的人就变得少了很多,最后王孝从其中选了三个人,发现她们都有个共同特征,年轻,女性。 选定之后,王孝犹豫再三,决定给大家点题外话:“各位乡亲,我一直听很多人都不愿意让孩子们去读书,认为读书没什么用,是白白浪费钱。 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在未来的社会啊,像我们这样落后地方的孩子,只有读书才是走出外面大世界的唯一路径。我们要是没文化,走到哪里都是睁眼瞎,根本找不到像样的谋生手段。” “尤其是女娃娃,也要读书。不要以为女娃娃是要嫁出去的,是人家人,就不让娃读书,其实好的活计不分男女,而且很多时候女人赚钱能力比男人还强。你们看,今日我想找几个拿高工资的人,可我们下面的男同志们,竟然一个都挑不出来。” 王孝没有深入,但他觉得今这个举动,应该将读书的观念传播给大家了。 王家村因为是山村,所以教育意识相当落后。 王孝的儿子王鹏是村里第一个高中生,也是第一个大学生。 而王鹏上高中的时候,已经是一九九七年还是九八年,之前那么长的时间内,除去原来的老式教育模式,高考恢复后,竟然一个高中生都没有,由此可见对教育的轻视程度。 当初王孝让女儿读书,不仅遭受到了村里很多人呢,甚至同族,以及亲戚们的各种闲言碎语,不断怂恿王孝让王芳出去打工,每年还能赚点回来。 村里也一直流传谁家姑娘在南方赚了多少多少钱的法。 尤其是王芳因为太过偏科,考高中的时候少了十几分,需要交两千多元的借读费。 那是九四年,两千多元对上辈子的王孝几乎是一笔巨款,他几乎转遍了村里能借的每一家人,但借到的钱不多,收获的白眼和另一番好言相劝却不少。 几乎没有一家人真正能理解。 纷纷都表示,姑娘家上个初中就行了,还上高中,终究都是别人家的人,浪费那个钱做什么,还不如趁她还没嫁人,多给家里赚点钱回来。 最后还是李雅琴家给凑了一千多元,才让王芳上了高郑 上辈子的王孝是个倔强的人,别人越是让他放弃,他就越觉得孩子应该好好读书,不管自己多辛苦,都是咬着牙把孩子们全部送进大学,更是培养出两个博士,一个硕士。 解决了鲜奶店的问题,接下来才是真正的大头。 王孝先从人群中喊出六个人,这是上次三十人中他觉得各方面都不错的人。 动作麻利,工作认真负责,而且很活泛,具有一定的人员和号召力。 这些人,是他这次准备好的组长。 “……就是这样,前面这六位就是组长,每个组长下面带二十个人,要带那些人你们可以自己挑选,但有个前提,所有组长收入都来自于你组员的工作量,若是组员们普通产量低,那整个组包括组长的收入都低,但如果哪个组的产量高,也同样是所有人收入都高。” 王孝笑着将规矩给大家讲述清楚。 这是最原始的比较管理概念。 当人数少的时候,他可以亲自看着,也可以让吴文化他们盯着,但一旦人多起来,就不可能事事都cao心到位。 该是下面分级管理的时候了。 将矛盾交付给下面的组长。 他们为了自己收入,肯定不会招收做事不行的人。 即使他们想徇私,或者是有人蒙混过关进去,等到做一两活,大家就会发现队伍里谁做事最差,差的那个人自然也会被淘汰掉。 算是最原始的群众监督制度。 接下来,王孝将时间交给六个组长。 组长们因为之前已经得到通知,所以也没有耽误功夫,心里也早有一些合适的人选。 很快,人群就慢慢分列成六个队伍。 剩下的一些人,就属于每个组都暂时不需要。 他们在组长这里混不到名额,又转向找王孝,王孝则表示这只是第一波,后面还有机会,让他们不要着急。 他已经让组长们唱了黑脸,自己唱唱红脸就好。 事实确实也是如此。 等他的羊圈建立起来后,就需要一些专门给他养羊的人。 他没有想着去从其他地方招纳人,能带动队上的乡亲们赚点钱,就尽量将机会让给大家。 所谓仓廪足而知礼节。 队上的人们之所以有一些矛盾,很多时候不团结,其实都是穷闹的。 为零鸡毛蒜皮的事情,争执的不可开交。 如果大家的日子都好过了,而在工作中彼此又协作过,也就不会沉浸丁点的利益得失里。 他们收获了钱和幸福,王孝则是充盈了自己的劳动力。 一步步能完成自己目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