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起苍茫_第314节 江浙独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14节 江浙独立 (第2/2页)

   “若是各方势力都想着自身,国家不能彻底一统。那么列强国家与封建势力必然会暗中cao控一切,支持野心家最大可能的夺取权力,继续保有他们的特权,在这一点上,你们看看,列强的利益是否与北洋派等势力是一致的?”

    “难啊,这是个乱世,不是我们一小搓人就能顺利保驾护航的,也不要掉以轻心,湖南局面初步稳定,成果需要巩固,只有这样,我们在别的省份才有希望。”

    张孝淮语重心长的说着,几人若有所思,似乎明白了什么。

    “湖南的战略地位并不比湖北低,这里进可攻退可守,联系南北,是两广沿海到湖北中枢的必经之地,将来必然要围绕这里争夺,在政治前景没有明朗前,这里是要地,我们必须要守住这里,不是为了军事而守,而是为了政治而守。”

    陈作新这几天初步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工业规划,对此也颇有感触,“湖南百废待兴啊,原来我竟不晓得,湖南不止有锑矿,钨矿锡矿也不少呢,南华早就对湖南的矿产有了初步的勘探,连煤都有,哦,专家们已经有了定论,将来光是郴州一地的矿产开发,便能支撑我湖南一地的财政开支绰绰有余。”

    湖南也是有色金属之都,尤其是郴州等地,将来一战爆发,各种工业原料紧缺,湖南倒能够好好的发上一笔,工业建设不用南华投入太多的资金,完全可以自力更生,而且还可以使南华的资金与技术得到利用,促进南华的经济增长。

    焦达峰也知道,除了和丰洋火厂这家生产火柴的大厂,湖南便只有锑矿公司说的过去,而这样的工厂在南华根本就不算什么,陈作新略加描绘,湖南的前景的确不错。

    粤汉铁路正在修建,到时湖南连通武汉与广州,向南产品可以出口到南华,向北可以输送到武汉,并且通过武汉输送到长江流域甚至是北方。

    加上四川工业发展迅速,西南铁路网也在规划筹建中,将来的经济发展将大大提速。

    “若是各省为军阀所控制,产出不能有效的投入到再生产,而是用来帮助军阀维护统治,那么可想而知,各地会是什么样子,我们湖南不仅要发展经济,还要军政分离,这才是正道。”

    焦达峰这才缓缓点头,他们都对湖南有很深感情,陈作新所描绘的,正是他们心中所想,决不能让湖南沦为野心家的私产。

    “如此我便安心练军,争取早日援助武汉抗击北洋军,听说北洋军又增兵了,武汉那边日子不好过啊。南械精良,但士兵熟习也要些时日,不然难成战力。”

    经过了这一系列的变故,知道革命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形势也远不如眼前看到的那么乐观,南华这条强龙都不敢力压地头蛇,更何况他们,还不如好好的经营好湖南,这才是上策。

    这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满清失了这个鼎,便有千千万万的人想要来争这伟业,哪怕是割据一地,显赫一时,为一方雄主。

    3月8日,陈其美在李平书等人的帮助下,依靠武装商团一举占领上海各大府衙,以及重要设施,正式宣告上海光复。

    革命同志公推陈其美为沪军都督,以江南制造局为基地,监督军火制造,准备支持各省独立,而且驻泊吴淞之海军舰队随即宣布独立,陈其美让粟楷秘密前往接管。

    江浙财团在得到了李燮和不进行大规模武装起义的保证后,开始向地方满清高层施压,要求尽快独立。

    亲南华的江浙财团已经把持了两省咨议局的政治势力,不像其他省份一样成分复杂,立宪派成为了拥护江浙独立的主力军。

    浙江方面,巡抚增韫拒绝浙江咨议局要求独立,秋瑾与陶成章于3月9日前往浙江,光复会众立即响应,并且发动浙江新军举事,沪军都督陈其美派遣武装商团前往浙江助阵。

    光复会在浙江依然实力雄厚,浙江的财团与立宪派人士与南华早就合作默契,加上秋瑾等人的威望,一时欢声雷动,民众踊跃欢迎,地方政府竟然不敢公然抓捕。

    增韫慌了神,由于秋瑾等人在南华身居高位,这些人到了浙江公然活动,他竟然毫无办法,只能尽量防范新军,让旧军加以监视。

    趁此良机,秋瑾策动了杭州新军八十一、八十二两标进攻抚署,才半个时辰便攻入抚署活捉增韫。

    10日改咨议局为军政府,宣布独立,从坤甸赶来的吕公望带了一个团的人马过来,驻防浙江,并且整编浙江新军,准备成立浙江独立师。

    秋瑾出任浙江省长兼独立师名义统帅,主要负责民政,从实质上实现了军政分离。

    浙江独立后,江苏势必不能再保持当前的左右摇摆,无锡、苏州等地的绅商推举代表规劝江苏巡抚程德全,想请他宣布独立。

    李燮和紧急赶到苏州,策动江苏新军准备举事,程德全的犹豫再三正好给了他机会,江苏新军第九镇大部驻防在南京,苏州与无锡等几个城市的清军兵力并不多,崇明岛训练的武装商团秘密调派了一部分进入苏州,加上秋瑾派出朱瑞以一个团的兵力加以辅助,12日商团支队长崔建刚光复松江,13日朱瑞光复镇江,13日夜扬州也被革命军占领,14日停泊镇江江面镜清、保民等14艘舰艇同时响应革命军。

    江苏除了南京以及附近地区大部被革命党人占据,形势危急,南京一旦受到威胁,满清王朝将受到重击。

    徐绍桢的新军第九镇受到了满清政府的严密监控,在军械弹药上严加防范,但徐绍桢起义决心已下,起义只是早晚的事情。

    广东老乡温生才给徐绍桢接连去了几封密电,两人取得了一致,暂时让第九镇潜伏起来,等待时机一举光复重镇南京。

    眼下光复南京的时机还没到,也就是说,在南方与满清决战的时机并没有来临。

    “眼下满清北洋军齐集武汉,正是我们光复南京的最佳时机,正要在这之前好好的点上一把火,让满清朝廷更加焦头烂额疲于奔命,四处烽火才是南京举事的良机。”

    在广西,驻防在柳州的客军蔡锷三十七协驻地迎来一位神秘的客人。

    “百里兄,您怎么来了?”

    蔡锷穿着长筒马靴,一身笔挺的戎装,光彩照人,英俊威武,见到了当年的士官三杰之一蒋方震,惊喜不已。

    “怎么?我就不能来?”

    蒋方震打趣着他,拉着他的手仔细端详,两人经年未见,在南华领兵数年,只有书信往来,如今见到了人两人都是倍加振奋。

    “能来能来,欢迎之至,还得先谢了你前些日子从南华运过来的机枪与火炮,有了这些,我一协兵力在广西做客也做的安心些。”

    “谢什么,要谢就谢洋鬼子去,他们可是给南华7个四川标准师的军械付了钱款,你们放心用便是。光华说了,洋鬼子给我们送武器,不压客气,欧洲还在打仗,将来还有财发,有财么,一起发才是正经。”

    说着,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蔡锷见他豪迈如初,精神焕发,比当年在东北不得意时爽朗不少,知道在南华是如鱼得水,意气风发。

    “往年只有洋人卖武器给咱们,还黑的要命,想不到李光华反其道而行,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痛快。”

    蔡锷开着玩笑,又正色道:“这次来,想必是有大动作吧?”

    “不错,正是有大事要干,干大事当然要找你,你不正是干大事的人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