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二章 割(一) (第3/3页)
'gc2' class='gcontent2'> 放了一些鞭炮,织机抬进去,传授开始。 观者有男有女,但外面有两个衙役看守着,只放妇女们进入凉棚,以免伤风化。本来纺织就是女子的活,一个大男人跑进去算什么? 人多,四儿织艺稍次,自告奋勇站出来维护秩序,笨拙的指挥着进棚学艺的妇人们,站好队,先观摩,观摩后再坐在织机上轮流亲手学习,崔娴与江杏儿不停巡梭指导。 人还是太多,天又热,于是三女不停的用手帕擦着汗。 这让观者很感动。 人群中两个学子说着话:“仅吏治,做到尽头了。” “吕兄台,恐怕难的是下一任知州。” 两个学子皆窃窃笑了起来。 休说下一任知州,整个宋朝,象小状元这对夫妇那样治理管辖境内的也找不出几个。 就是有这个心,也无这个力啊。 然后二人又艳羡的看着郑朗身边的四个学生,吕兄台拉了一下岁数稍小的学子,用一口扬州话说道:“邵兄台,我们还是走吧,说不定郑状元这几个学生,我们下一届科考就会撞上其中的一到两位。” 明年是不会省试了,听说朝廷正在谋划以后科考改成三年一考,到时候太平州新知州四位学生中,吕公著与司马光岁数逼近及冠之期,必然参加科考。 两人都很自负,可以在考场上与他们一决长短。 但是他们疏忽了一件事,科考是其一,吏治与做官之道也是其一,科考是扣开进入官场的大门,后面两点才是官场高升的法则。能在科考上战胜吕公著与司马光,仕途上能战胜经郑朗精心调教过的吕公著与司马光吗? 说完后两人上船,此次前来太平州是听说了碑赋之事,刻意从扬州与丹阳赶到太平州会合,一道拓郑朗字的。 观者太多,两人一来一去,无人注意。 他们的小船刚离开,另外一艘大船驶到太平州的码头。郑朗看了看,带着诸位官员回去。这是妇人的活,崔娴安排足够了,自己不便插手。 刚到州衙,吕三叔来到公堂,对他禀报:“江宁来人了。” “好啊。”正等着他们。 来的人很多,让王益帮忙,从江宁请一个落第的举子,若不想再参加省试考的,过来帮助自己,但条件有一些高,必须精明强干,最好是官宦子弟,这样有一定的官场经验,或者能对官场有一些认识,岁数不能太大,若成了老者跟在自己后面不大灵活,等培养起来,都走不动路了,那才糟糕透顶。也不能太小,太小就会毛躁。 最好象吕三叔这样,四十岁左右上下,有一定经验,子女长大成人,不必有后顾之忧,做事也到了稳重时候。 另外两个人条件稍低一些,只要人精明忠心,身手好就行了,做护卫的。但考虑到江南水多,附注的条件是必须有一身好水性。 同行的还有六十几个各行各业的工匠,那不算,一个月后事一了,全部让他们回江宁。 回到家中,家中没有其他人了,只有四个学生在读书,杨九斤在做护卫,他弟弟与丁胜以及几个小婢赶到竹棚那边看热闹去了,顺便隐在暗中做保护。 客厅里,四个学生正在与一个少女对眼睛。 郑朗也好奇地看着这个少女,问道:“你怎么来啦?” 又看了看客人,恍然大悟,道:“原来你跟娘娘来的。” 屋子中间坐着几位客人,两个大汉,大约就是王益替他请的护卫,还有一个四十来岁的文士,长得很清瘦,大约就是王益替他请的管事,并且带了一个长相清秀的妇人。郑朗也不反对,不象吕三叔,仅是保护吕公著,三两年吕公著成长起来,他就要带吕公著回去的。这个文士有可能要陪伴他很长时间的,带一个家眷过来,合乎情理。是人,总有七情六欲。 但这个妇人与这个少女象极了。 于是有此说。 少女胀红了脸,妇人脸也一红,道:“郑知州,你误会了,我是大姐,她是我十妹。” 正是在临江寺碰到的那对魏家姐妹中的大波妹。 “十妹啊。” “哼,我有七个jiejie,那一天是我五姐。”魏十娘得意的皱着小鼻子。 “七个jiejie啊,”郑朗脸上冒黑汗,一家姐妹兄弟十个,对他来说好遥远。然后看着文士,文士道:“在下名叫施从光,字去云,江宁人氏,大中祥符八年举子,家父乃苏州观察支使,在家排行为三,今年四十有一,乃是王通判邀请我过来的。” 自报门楣,出身、年龄、籍贯、家庭背景、功名,都让郑朗很满意。 “见过施三郎。” “不敢。”说完后,施从光将王益写的推荐信从怀中拿出来。 打开后看了看,不但介绍了施从光,还介绍了那两个护卫,一个叫王直,一个叫王原,身手好,好到什么地步,对此郑朗不了解,他对武术是一个门外汉,也有一身好水性,能在长江游一个来回。 江宁北边的长江不算很宽,可比后世要略宽一些,一个来回有可能近两公里,也许江南有此水性的人大有人在,可也让郑朗感谢满意了。至少四儿再站在船头上作呆鸟飞翔状,郑朗不会害怕她掉下长江无人解救。 至于这个魏十娘,在家宠爱惯了,胡作非为算不上,然而耐不住,听到大姐夫要来太平州,又好奇地跟了过来。施从光与魏大娘子无可奈何,磨不过她,只好将她带来。 以后都是一家人,不作伪,略寒喧几句后,郑朗说正事,道:“施三郎,你立即带着王直与杨九斤与工匠去芜湖。” “去芜湖?” “有可能秋后,我会做一些举措,在这之前,我必须将太平州一个毒瘤割除。芜湖你们这一行犹关重要。”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