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百战穿金甲_第二百零四章庙堂之高(三十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零四章庙堂之高(三十四) (第3/3页)

的灯下黑。

    柴荣看到侯大勇有些尴尬,“哈、哈”大笑,“灵州数十年没有出过进士。这次一下出了两位进士,还中了两个武举,两位进士不仅文章风流俊逸,而且时务及策论也极佳,均是上佳的人才,侯相实有伯乐之能。”

    这样说,外人听了,似乎会觉得侯大勇有以权谋私地嫌疑。柴荣也想到了这一层,他笑着补充道:“如陈郎这般天纵之才,却也落弟,这说明侯相也没有循私情啊。”几位礼部主官手中都是黑木盒子,柴荣有旨,凡是有重臣来走门子,一律用写上黑木奏折,今年科举。黑木奏折中就有王薄的名字,知贡举刘涛是礼部侍郎,他犯事后,供出一批说情打招呼的朝官,黑木奏折和刘涛地供诉都没有涉及到侯大勇。因此,柴荣这才对灵州几位才子颇为青睐。

    几位太监很快就辅上了书桌和文房四宝,柴荣想了想,吩咐道:“朕素喜曹公之诗。你就书一首吧。”

    陈子腾站在书桌旁,抬头望着天空,把在心中默背一遍,然后一边吟诵一边书写:“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侯大勇听到柴荣选了一首,心中又泛起一丝莫名其妙的预感,暗道:柴荣年纪轻轻,总喜欢这种有些苍凉的东西,难道冥冥之中真有一支看不见的手在主宰着事间万物。

    陈子腾一挥而就,他的笔力险劲,确有欧阳询之风骨。整幅字犹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宠之势,风旋雷激。cao举若神。柴荣站在桌旁,细细品味着其间意境,等到字迹干透,柴荣对一旁地太监道:“把这幅字裱好,挂到广政殿。”

    柴荣颇为欣赏地看了一眼陈子腾,对侯大勇道:“陈郎算得上一代收法大家,朕不能让其逸落在民间,就让陈郎进翰林院,明年春季开科之时,再去参加考试。”今日进园的都是皇亲国戚,但是并非所有的皇亲国戚都是如侯大勇、张永德、李重进这样地高官,有好几位皇亲是读书人,虽是皇亲,却因为屡试不中,身份不正,只做到区区五、六品的小官,他们听见柴荣这样安排,知道陈子腾铁定是明年春季的新科进士,前途自是不可限量,脸上都露出了羡慕之色。

    福元殿用过午餐,李重进等人就散去,符英仍在六妹符贵妃宫中,柴荣就把侯大勇一人留在福元殿。两人随意聊了一会,柴荣脸色慢慢严肃起来,道:“福元殿不是议事之地,侯郎跟朕到广政殿去。”

    广政殿是柴荣私下议政之地,类似于侯大勇的书房,只不过规模气度是小小书房所不能比,侯大勇听到柴荣邀请他到广政殿,大脑立刻开始飞快地运转:柴荣有何要事,就不能在福元殿商议,而非要一本正经地到广政殿商议?

    来到广政殿,气氛较福元殿为之一变,虽然花草相仿,可是来来往往的太监和亲卫都面色严肃,不敢带一丝一毫地笑意,柴荣更是收敛了笑容,闷声不响地在前面走。

    王朴在殿内等候多时,看到柴荣走进来,赶快站了起来。

    三人坐定,柴荣开门见山地道:“秋猎之事,应该有一个说法了,今日招两位来,就是拿出来一个具体地方案。”

    侯大勇和王朴都没有说话。

    柴荣指着侯大勇道:“侯郎是当朝宰相,又曾是节制一方的大员,你说此事如何了结?”

    当日王朴在郊外所说地话,这一段时间经常在侯大勇脑海中回荡,侯大勇不断地置换角色,站在柴荣的角度思考问题:若我是柴荣,面临晚唐留下来武人当道的局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持军力的情况之下,削减军中重将地权力,禁军虽然分为侍卫司和殿前司两部,可是这两部实力极为雄厚,侍卫司虽然几经整训,仍有六万余人,实力之强令任何的君主都要天然地生起防范之心,看来柴荣是想借刺客之事改变这种局面。

    侯大勇心中已有定见,“侍卫军李重进都指挥使负责整个秋猎活动的安全,出了刺客之事,他难辞其咎,臣认为应把李重进调出侍卫军,恰好青州节度使安审琦被部曲所害,不如就让封李重进为陈王,到青州出任节度使。”

    柴荣飞快地和王朴对视一眼,然后笑道:“真是英雄所见略同,王枢密院也是这个意思。”

    侯大勇此时心情才轻松下来。

    柴荣手抚龙椅,龙椅两侧各有一个栩栩如生的龙头,柴荣用手掌轻抚着光滑如玉地龙头,若有所思地道:“现在殿前司、侍卫司的主帅都离开大梁,这十万之众由谁来统帅?”

    王朴和侯大勇交情不错,颇为腥腥相吸,十分担心他说错了话,听到侯大勇的想法果然和陛下一致,甚至调李重进到青州任职都想到了一起,也是暗中松了一口气。

    陈王安审琦之死是一个偶然事件,说起来极为类似侯大勇在后世看过的连续剧,安审琦征战沙场英雄一世,近晚年时讨了一小妾,估计是体力有限没有满足小妾的性需求,因此小妾耐不住寂寞而红杏出墙,小妾勾引上的就是安审琦的亲卫,亲卫当然均是年轻力壮之辈,于是,男壮女貌,就如干柴烈火一点就着,安审琦无意撞破此事后,亲卫就来了一个先下手为强,杀掉了安审琦,此案很快就水落石出,三天后捉住了肚大妄为的亲卫,安审琦地儿子把亲卫剁成了rou浆。

    此事在大周朝野中引起极大的轰动效应,特别是大周官员的妻子们,都拿此事来教育自己的郎君,柴荣、侯大勇、王朴都不约而同地想到让李重进接替陈王的位置,陈王原本是功勋老帅,让李重进接替青州节度使,也配得上李重进的身份。

    王朴见话已说透,也就不再顾忌了,道:“臣建议十万禁军一分为四,由韩通、石守信、李继勋、高怀德分别统领,这样每一军只有二万五千人,而且形成互相牵制之态,禁军尾大不掉之势就可以完全解除了。”

    侯大勇摇头反对道:“从晚唐以来,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实是极大的弊端,王枢密一分为四之计,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臣觉得事情要做就做得干净彻底,不留隐患。臣建议把十万禁军一分为十,每部一万人,分为铁骑左右厢、控鹤左右厢、龙捷左右厢、虎捷左右厢和水军左右厢,每军主帅直接受陛下指挥,中间不必另设大帅,若要出征则另建行营,择重将、授兵符率各部禁军参战。”

    这是改变军制的重大决定,柴荣一时下不了决心,他站起身来,在广政殿转来转去,他走到侯大勇面前,道:“一分为十,每部力量都削弱了,若要北伐,如何调兵遣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