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狼山爱情 第一卷  (第2/8页)
不同,有机会他们就干;没有机会他们就创造机会。    色不迷人人自迷。    土门被迷住了。他告诉她:天下人中,我只想拥有你一个人,我也只爱你一个人,无论你多么的高贵,高不可攀,甚至蔑视我,我也要找你爷爷,求婚、娶你!    他继续说:我、阿史那土门,在这里发誓,如果我说了谎话,就让我头顶生疮,牲畜死光,蛇进帐篷,死了喂狼。    小郡主被吓了一跳,但她随即明白过来,捂着嘴取笑说:阿史那大叔,我爷爷让我嫁给南梁帝国的太子,有数不清的聘礼,仅仅是丝绸就能铺满草原,你一个打铁匠,给得起吗?    笛声停了,胡笳声停了,跳舞的人们静止不动了,人们都看着土门。    随后,静默又变成了窃窃私语。他们在问、或者自问:    土门醉了吗?    土门疯了吗?    不可否认,土门是酋长。但在小郡主眼里,他分明就是一个打铁匠。    俗话说,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卖豆腐。这其中,打铁又是最苦的!    别说小郡主不愿意嫁!就算你娶了她,你养她啊?让她跟你打铁吗?她那双葱一般的手,吹弹可破,和你在一起,明显就是野兽和美少女啊!    小郡主还是笑嘻嘻地,说:你准备嫁妆,来找我爷爷求婚吧。爷爷答应了,我就嫁给你。她站起身,大声说了一句“散席”,移步飘然出了大帐,回到他们自己穹庐里。    夜。皓月当空。    土门辗转反侧,小郡主的影子如影随形,仿佛就在他身边笑着。唉,人生苦短,没有她的日子里,简直就是虚度光阴。    他一声长叹:我本将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土门,这个打铁匠,能娶到小郡主吗?    2    土门,为什么被称为打铁匠呢?    这要从突厥人的历史说起了。据《周书列传第四十二突厥》、《隋书列传第四十九北狄》、以及吕思勉《中国史》等史料,“突厥之先,匈奴别种,平凉杂胡也”。    突厥属杂胡,曾经隶属于匈奴。    祖籍平凉市,现属于甘肃省,靠近咸阳市。    咸阳,有一个大地原点公园,也就是中国的中心位置。由此看出,突厥部落纯粹是华夏不可分割一部分。    在汉匈大战中,匈奴大败,各地匈奴人或投降、或逃亡了。突厥选择了一路西逃。    在逃亡中的某次抢地盘战斗中,突厥战败、全族覆没;只剩下年仅10岁的一个男孩。敌人看他太小、又聪明机灵,一时起了菩萨心肠,留他一条命:只砍断他双脚双手,把他扔在沼泽地里。    男孩的哭喊声引来一头母狼。幸运的是,母狼对他情有独钟,每天辛辛苦苦喂养他。日久生情,等他长大后,和母狼私定终身。    男孩存活的消息传出后,敌人意欲斩草除根,又来捕杀他。面对重重包围,母狼驮着他一声长嚎,跃出包围圈,逃奔到今天的吐鲁番。在此,母狼为他生育10个儿子。    子生孙、孙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一个崭新的部落冉冉升起。    此外,关于突厥的起源,还有海右遗黎说(起源于咸海之右,为来自咸海的塞种人)、海神胤裔说等。    以上种种,众说纷纭。但较少提起,不再赘述。    突厥人以狼为图腾,“牙门建狼头纛””。即,突厥可汗的军旗——以铸造的金狼头安装在旗杆上,狼头上连接着皮革或兽毛一类的风向标,宛如龙身随风飘扬。    侍卫之士,谓之“附离”,就是汉语的狼。    “盖本狼生,志不忘旧”。    突厥是狼的后代吗?在草原上,很多部落都自称为狼种:    比如乌孙人,认为其祖先是喝狼奶存活下来的;    高车人,据说是老狼与匈奴公主的后代;    蒙古人,也传说自己是苍狼的子孙;    甚至罗马人也说是受狼奶哺育的孩子……    至于真相到底如何,只能期待考古专家的研究了。    突厥人和以前的匈奴人一样,过着游牧生活。他们“被发左衽,食rou饮酪,身衣裘褐”,“穹庐毡帐,随水草迁徙,以畜牧射猎为务”。“虽移徙无常,而各有地分。”属于典型的游牧民族。    他们“儒雅随和”,身材高大,脸型狭长,属于标准的“美男子”。    他们勇敢善战,“重战死,耻病终”。    其贵族和大小牧主组成贵族会议,贵族会议有权决定和战、汗位的继承以及其他重要事务。其中,土门能够做酋长,就源于他的六世祖在一次跳高比赛中获得冠军,才被大家推选的。    经过一代代的发展繁衍,当初的十户人家,逐渐发展到约2500人。    公元450年,这些人想到大山外面看看世面,顺便做些无本生意(抢劫)。于是,跟随首领阿贤设走出深山老林。    不巧的是,山下刚巧有一支柔然骑兵路过,话不投机半句多,两群人掏出家伙就是一顿互殴。    毫无疑问,手持木棍、石头的突厥人,被武装到牙齿的正规军揍得鬼哭狼嚎,然后拾起掉落地上的牙齿,投降了。    在古代,人口就是生产力。柔然人倒没有赶尽杀绝,只是一股脑把他们收作奴隶,带到阿尔泰山东南麓的狼山钢铁厂,作为打铁的奴隶,称为锻奴。    在此之前,他们部落没有名称。    成为锻奴后,他们自称“住在头盔山的人”。其语言的“头盔山”,大致相当于汉语读音的“tujue”,即讹音突厥。    后来,他们建立起国家,突厥也就成为这个部落和汗国的名称。从此,他们就被叫做突厥了。    纵观北方少数民族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当中原爆发内乱,北方又天降英雄,则塞外诸少数民族就如春天的野草般疯长起来,且很快就会统一、建起一个强悍的草原帝国。    如匈奴、辽、金、蒙古、准噶尔、后金(清)……    在公元6世纪的中国北方,这两种因素再次碰撞后,机遇降临在突厥头上。    首先是“国际环境”:    此前,因为气候变冷,华夏大地陷入历史上最黑暗的300年战乱。    南方,西晋、东晋先后亡国,政权轮流到南朝的第三个:南梁。皇帝老儿萧衍终年念佛,朝政混乱,民变纷起。    北方,继十六国后,权臣高欢和宇文泰瓜分北魏帝国,分别建立东、西魏,这哥俩,一个是鲜卑化的汉人,一个是汉化的鲜卑人。他们都想吃掉对方,于是小战隔三差五,大战经年累月。这些战役动辄数十万人,其激烈程度和死伤数量堪称历史之最。    此外,在俩魏北方的漠北高原上,是柔然汗国。    在当时的四国杀游戏里,有战争,有合纵、连横,还有内乱。    以柔然来说,在国际上,俩魏都要拉他做外援。柔然也很聪明,先后把俩公主嫁给高欢和宇文泰做老婆,他由此成为俩魏的正宗岳父。    柔然内部的高车部落宣布独立后,与柔然大战30多年;期间,柔然的一个可汗甚至被反杀。其实力由盛转衰,对各部落控制力开始有心无力。    再说突厥,除了每年按时纳税~给柔然供应武器外,也开始了半独立自治。    即便如此,打铁匠突厥始终默默无闻,至此还不曾被历史提及。毕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