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山爱情_决战金微山第二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决战金微山第二卷 (第2/8页)

的心中不留一丝一毫的痕迹。

    无名在哪里呢?

    无名最后一次露面,是在蒲类海,那是数月前的情报了。现实一日三变,彼时的消息早已成为老古董了。在茫茫万里荒野上寻找一个东躲西藏的敌人,即使是现在有了星链卫星,其难度也不亚于大海捞针比如美国寻找本**就耗费了老大的劲。何况彼时要全靠人力的年代呢!

    耿夔披上黑羔皮长袍,走出居延塞军区司令部。居延塞,即现在的内蒙额济纳旗,位于中原、匈奴、西域三点之间,是汉朝防备匈奴的前哨军事基地。

    城头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

    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

    暮冬的夜空下,漫天繁星压在头顶。除了偶尔响起的报平安的号角声,天地间静得仿佛能听到从沙漠中吹来的空气里的沙尘掉落地面的簌簌声。

    大门口的卫兵挺直着身子,向他行过军礼,目送他走进夜幕里。

    耿夔一向以勇武坚毅著称,他那翘动的胡须,像雕鹰的翅膀。如今,他却一副犹豫踟踌的样子。他想起了名将李广,这位悲剧英雄,一生征战无数,在最后一战中,因贻误战机,导致“单于遁走”,他也因此自杀。

    此外,匈奴绝对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对手。他们“士力能弯弓,尽为甲骑”。

    万一再有一个冒顿式的人物横空出世,再次一统草原,汉人又要陷入灾难了。

    当漫天星星隐去,就是夜晚里最黯然无光时,伸手不见五指。我们会赢的!

    前途是光明的。可如何赢?

    道路又是曲折的。这个世界上,本就是无路的;塞外尤甚,苦寒之地,不要说路,就是兔子都见不到几只,人就更少了,很多地方往往千里无人烟。

    耿夔仰天长叹:无名,你在哪里?

    军号阵阵,居延塞醒了,号角、炊烟、人喊、马嘶……

    预示着新一天开始了。

    “我们向哪里进军呢?”军事会议上,耿夔问着,又像自言自语。他也知道,这明明就是一句废话,无人知道答案。

    军区参谋长任尚接口道:我明敌暗,犹如黑夜里用大刀砍蚊子。大军出动只是浪费时间精力。不如先侦查敌情,待春节后精准打击,伺机消灭无名单于。

    耿夔转头看向王陵,居延塞军区侦骑队长,来自潼关县,一个27岁的壮小伙。

    王陵站起来,应道:侦骑队听从您的吩咐,无论何时何地,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耿夔做出了安排:侦骑队派出5组侦查小队,2人一组,即日出发。同时,大军杀猪宰羊分酒欢庆春节,等待确切情报随时兵发大漠。

    决战金微山5

    夜幕下,朔风中传来金柝声阵阵。

    5组侦查小队互道过珍重,各自挥鞭催马,向北、向西北、向东北等方向绝尘而去。

    王陵和战友邹平两人两骑两驼,所走路线,是经过河西走廊进入西域,经过天山东麓,到达蒲类海,即无名单于最后一次现身的地方。

    白雪罩祁连,乌云盖山巅;

    荒原北风狂,跃马进西疆。

    作为老军人,王陵数次转战河西走廊,对这里的一切再熟悉不过。雪山、河流、村镇、树林、军营等,一一被抛在他们身后……

    星星峡往前,又是另一番光景:先是一座座沙丘相连的沙漠,接着是无边无际的灰褐色戈壁。

    一路上,几乎见不到树木草地、村庄、动物。

    天地苍茫,如同进入世界末日,只剩下他俩在苦苦地寻觅着什么。

    他们在偶遇的一两个沿路村子里,受到了贵宾般的接待。这些村民按照传统,奉上他们最好的美食,热喷喷的畜rou,冒着热气的牛奶。

    王陵回赠来自中原的特产--茶叶、短刀、丝巾。

    前行路上,丘陵明显增多,积雪也越来越厚。本就难以辨识的小路,此时消失无踪了。

    天色阴暗,连白天黑夜也几乎分不清了。

    多走一步路,就距离目标更近一步,就越接近胜利。他俩裹紧着身上的绵羊皮衣,给马腿绑上布匹,做足了防冻措施,深一脚浅一脚的朝着蒲类海的方向,顶风冒雪,坚定的一步不停的走下去。

    冬季的蒲类海,冻得结结实实。旭日东升,霞光万道。站在冰盖上,天空高远如穹,远处积满白雪的山峰在阳光下发射出刺眼的光芒。

    白茫茫的湖面,唯风声与伴。

    极目四眺,这冰天雪地的世界里,晶莹皎洁,空灵旷阔。

    匈奴在哪呢?

    他俩的心,比这冰冻住的湖水更冷。他们预料到匈奴会离开。可想不到的是,竟然走得干干净净,不留一丝云彩。

    王陵病倒了,周身guntang,烧得身体都酥软了,一直处于昏迷中。他是累的,也是急的,更有因为完不成任务而生出的太多忧虑。

    邹平搭起帐篷,砍来梭梭柴,生起火。

    火光驱散了寒冬。

    但,火光也带来了灾难:一群戈壁狼闻风而动,包围住火堆。

    邹平将火堆分开,散布四周,以抵挡狼群的袭击。

    饿极的野狼透过缝隙,冲进火堆,咬死了两骑一驼。

    邹平砍来更多梭梭柴,延续着火堆。哪怕是一个小时、或者一分钟。

    在这无边无际的旷野里,他无力带着战友逃走。但是,他本可以抛下战友给狼群,自己孤身逃走的。

    他没有这样做,因为这不是中国军人的做法。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不得不说,当时的中国人重义轻利、重情重国重家轻生死。

    一个例子是,西汉初年,田横拒绝刘邦的招安,让俩手下砍下自己的头送给刘邦。这俩手下照做了,后被刘邦赐予高官厚禄。

    没想到,他俩放着高官厚禄不要,竟在田横墓前双双自杀了。

    更更想不到的是,当这件事传回老家,田横曾经的500多亲友,也全部自杀了。

    再如春秋战国四大刺客,专诸,要离,聂政,荆轲。他们令人震撼之处,都在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拼得一死,却宁愿以鸡蛋去撞石头。

    原因无他,只为重义,轻生死。

    那时的中国人,清澈纯净,说到做到,一个个都是顶天立地、一诺千金的汉子。

    第二天,一个狼群离去了,又一个狼群赶来了。第二峰骆驼也被狼群咬死了。

    两个狼群,先后被邹平射死和斩杀20多头。他们的箭矢已经全部射完,环首刀刃也卷起来不堪再用。

    邹平再次支撑着身体走出火圈,狼群一拥而上,撕咬着他的身体。

    邹平,为了战友,他奉献了自己的所有。生的伟大,死得光荣。死亡,吓不倒勇士。无论死在哪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