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决战金微山第二卷  (第3/8页)
灵魂永在。    狼群舔着血盆大口,走向帐篷中的王陵。    恰在此时,一阵狗吠声、人群的吆喝声,由远及近,快速冲过来,靠近火堆。    狼群损伤过半,也无力再战。    头狼嗷叫数声,心不甘情不愿的带头逃走了。    王陵得救了!    救王陵的人,是数十公里外的、位于山坳里的一个村子的村民。    说是“村”,其实也就10多户人家。他们祖辈都是匈奴从汉朝掳掠来的老百姓,作为奴隶为匈奴种田缴粮。一代代敷衍下来,奴隶的身份早已在不自觉中取消了。    作为汉人后裔,他们保持了祖辈在新的家园里年复一年的耕种着。    随着时间推移,在他们内心里也以匈奴为祖国了。    持续的烟火和狼让他们意识到这里的意外。今天一大早他们组织起来,相约来到湖边,恰好救起了王陵。    决战金微山6    王陵醒来时,是第三天了。    这是在梦中吗?他全身酸楚无力,眼睑沉重,犹如压着两座大山,连睁开眼睛都要比打一场仗更困难。    我是在哪里?他努力的回想着,他想起了邹平。邹平在哪?    他紧张起来,猛地睁开眼。    只听到一声惊呼:“哎呀”!    他扭头看去,却是正在洗澡的一位赤裸着的姑娘。她像一位仙女,周身散发出银辉,光彩夺目,容貌和美丽举世无双。    他看得呆住了。他的热血在沸腾,似乎要燃烧起来。    她显然没有想到他会醒过来,一声尖叫,两手捂住脸,于是,她...更大挺拔的傲立在他眼前。    很快,她反应过来,转身,拉开门,准备逃离房间。    但扑面而来的嗖嗖冷气,又迫使她立即赤裸裸地退回屋子里。    她忙不迭的训斥他,“你闭上眼睛,不要偷看我”。    王陵依言闭上眼睛。他这才感觉到,他赤裸着身子躺在重重羊毛被里。    他试着活动一下四肢,还好,胳膊腿都还完整。他长吁一口气,吊起的心得以放下。    活着,真好。    活着,才能做事,做自己喜欢的事。    这时,女子匆匆擦干身体,走上前,问他,“你怎么醒了?”    王陵睁眼看着她,点点头。她显然是一个未婚姑娘,湿漉漉的长发低垂在脸庞两侧,羞涩的小脸红润得犹如熟透的苹果。西北女人因为饮食习惯,发育的快,即使小小年纪已经显出她凹凸有致的身材,该胖的地方就胖,该瘦的地方就瘦。    在军营里有句话,当兵三年,母猪赛貂蝉。已经从军10年的王陵,一直驻守最前线,见过的女人用指头就能数出来。    现在,当一个女子就站在眼前,触手可及;尤其她还是一位少女,浑身散发着诱人的青春气息。他体内的荷尔蒙涌上头,内心热浪翻滚,迸发出一万次激情澎湃。    她盯着他,问,你看到我了?    王陵点点头,又赶快摇摇头。    女子的脸更红了,转首低头,娇怒的斥责他,“流氓”。    王陵赶快解释:我看到你的人,可是没有看到你的身体。    她的脸上显出一层失落感,问,那你一定想要偷看我!    王陵苦笑:我病成这样,不知道能不能活过今天,哪里还有心情偷看你呢。    女子呀的一声,才想起来他是一个病人,赶紧站起身,提起火炉上的茶壶,倒一碗guntang的羊奶,端在手里,用嘴吹一会,递给他。    王陵被她扶起身,接过碗,听她述说着他被救的过程。    她叫李兰,16岁。父亲是匈奴部队的千夫长,常年跟随无名单于南征北战。    他哥哥也是匈奴军人,在和鲜卑人作战时候阵亡了。    她两个姐夫也都战死了。    她母亲病亡后,她和未成年弟弟跟随着爷爷一直生活在这个村子里。他爷爷,是匈奴的退役军人,义务担任着村长一职。    那天,当村民前去湖边驱赶狼群,是她首先发现了他。村民们也就把王陵送到她家里,由她和家人照顾。    今天,因为房间里烧得特别热;趁着爷爷和弟弟去邻居家唠嗑。她就一边照顾他,一边烧了热水洗澡。    当他醒来,就发生了“偷看”事件。    听说邹平牺牲,王陵的泪珠滚落下来,掉在碗里。    李兰接过碗,小心的告诉他:你哭了?    王陵点点头,说:邹平本可以逃走的。为了我,他才牺牲的。    李兰也听得泪眼婆娑,接口道:他真伟大。    傍晚时分,李兰爷爷回来了,他手里提着数只山鸡。这是因为他家有病人,邻居分他一些刚捕捉的猎物。    他告诉王陵,因为连年作战,匈奴老百姓基本都是食不饱腹衣不保暖。家中仅有的微薄收成,也被征收作军粮了。    他们的食物来源,仅有干野果、干野菜、羊奶、以及偶尔的打猎所得。    因为营养不良,匈奴国的几乎所有人都是面黄肌瘦,瘦骨嶙峋。    与此同时,他们缺少金属,打猎的箭头也没有了;打猎所得也越来越少。不得已,他们只能用兽骨磨制,其杀伤力差。    除了锅,全部的金属都被征收做兵器了。甚至,有人家的锅坏了,只能用石锅。    因为营养差不足,匈奴人几乎都有夜盲症。而这,在战争中是致命的。这也导致匈奴人在夜战中,次次败北。    更严重的是,成年男人或战死,或常年征战,家家户户的留守者,仅剩下老人孩子和女人。    缺少男人,匈奴女子甚至找不到男人可以出嫁。即使找到了,这男人大概率也会随时战死沙场。根据习俗,她们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地、再“嫁”丈夫的兄弟、或继子、或继孙。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战争,就是一个陌生人不远千里去杀死另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王陵作为老资格的侦骑队长,一次次出生入死,冲锋陷阵,10年间从普通一兵升为中级军官,这都是用匈奴军人的人头换来的。    可如今,在他生死关头,却是一个匈奴村子、一个匈奴家庭救了他。卸下军装走下战场,他才发现,所有人都是有感情的,都有七情六欲。    作为汉匈不两立来说,他是这个村子的敌人,他们却没有丝毫犹豫就救起他、给他以他们所能拿出的最好的食物和照顾。    另一反面,王陵很是唏嘘:和匈奴人的困顿作对比,汉朝军人个个吃得都是膘肥体壮。    汉军的饭菜犹如天堂一般:牛、羊、鸡、鱼、酒、米、粟、酱、豉、羹等,样样俱全。每名士卒每月伙食标准是粟米21公斤和津贴360元(可买18斤羊rou、或40斤猪rou)。    军人的家人,包括父母老婆孩子也都能得到政府的粮食补助和现金补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