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孙可望!绝境翻盘!_第三百三十二章 孙可望:定大号,建新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二章 孙可望:定大号,建新朝! (第3/3页)

id='gc2' class='gcontent2'>

    “国主有此功绩,已经远迈洪武,无需假借他手,自可为帝!”万年策语重心长地开口道。

    三年时间,孙可望从广西一步一步地打到了现在。

    南方各省,所以被咱大明丢弃的地方都被孙可望一刀一枪,一寸一土地重新打了下去。

    现在孙可望所据有的广西、广东、湖南、江西、福建、浙江、江南。

    这七省之地在三年前的这个时候,无不为满清所有!

    在大厦将倾,狂澜既倒之时。

    若不是有他,整个天下将沦陷,整个民族将沉沦。

    如此功绩,相比于朱元璋孙可望又有什么差的呢?

    至少没了朱元璋,陈友谅这些人未必灭不了蒙元。

    而没了他孙可望,李定国是真的灭不了满清啊!

    “年策说不错,朕的功绩三百年后世人自会评说。”

    “现在,正大号,定国名,尔等可选一个良辰吉日,朕当昭告天下,开元建国!”孙可望中气十足道。

    三年前,方于宣曾经在贵阳让他正大号登基称帝。

    而今这些文臣的心愿终于要成真的。

    历史上他这个国主是最终背负着篡位的骂名而臭名昭著的。

    可是正如其他事情一样,在篡位这件事上他孙可望也有点冤。

    虽然他该做的事情都做了,可是这最后一步他孙可望始终没迈过去。

    世人常说他篡位导致了抗清局面的崩坏,可是历史上他孙可望没篡过位啊。

    李定国安龙接驾之时就打着自己要篡位的名头。

    但如果自己那时候真的要篡位,真的要禅让。

    永历帝在的地方就应该是贵阳而不是安龙了。

    他应该在贵阳当吉祥物为自己举行禅让典礼。

    而不是待在安龙等着李定国这个大忠臣来接驾。

    如果那时候自己真的准备走着最后一步了,那轮得着李定国千里迢迢地来到安龙接出永历帝啊!

    有时候事情就是这样,篡位这种事情从1649年骂自己一直骂到了1657年。

    但直到贵阳举兵之时,孙可望依旧没有听从方于宣的建议,登基称帝,先正大号。

    可是历史上自己败了,篡位这个骂名就得一直背下去。

    虽然他没篡过位,虽然他一直想按照一些人的思想发动长江之役等打下南京后再登基称帝。

    虽然李定国安龙接驾的时候另有所图。

    虽然他孙可望一直想稳一手,安龙接驾之时还在致力于长江之役并没有把打算立马把朱由榔接到贵阳来进行禅让。

    可胜者即正义,自己败了所有的东西自己都得背负,因为自己两面不讨好,没有任何的话语权。

    在史书上也不会有任何人来为自己说话

    可是现在好了,满清、李定国、永历全都是失败者。

    而他孙可望最终将获取最后的胜利。

    无论是满清、还是明朝遗民的笔杆子都做不得数了。

    这个天下将由他孙可望说了算!

    “国主,新朝的国号微臣已经拟好十一年了!”

    方于宣抹了一把眼泪掏出了一份发黄的奏折哽咽道:“这几个国号请国主挑选一个,好遂了老臣的心愿。”

    孙可望见状目瞪口呆,结果了方于宣的奏折。

    这位从49年开始劝自己登基的心腹如今十一年过去了。

    如同这发黄的奏折一般,方于宣这位老臣也已经显露出老态了。

    孙可望打开了奏折仔细地观看了起来。

    自古建国者,第一可由自己的民族来定大号。

    如契丹、蒙古、汉。

    孙可望乃汉人,方于宣建议定国号为汉,或者取华夏二字,可定新朝国号为华、为夏。

    第二,可按照自己出生地所在来定大号。

    孙可望出身陕北米脂,他是秦人,方于宣建议定国号为秦。

    第三,可按照自己被封的爵位封号为国号。

    如刘邦被封汉王,建号为汉。

    曹cao被封魏王,建号为魏。

    司马炎被封为晋王,建号为晋。

    孙可望的封号是监国秦王,方于宣建议定国号为秦。

    第四,可按照祖先建的国号为国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